- +1
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中國水科院獲表彰的是他們!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水土保持戰線廣大干部職工銳意進取、扎實工作、攻堅克難,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這一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盡職盡責的先進典型。
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弘揚正氣,進一步激勵全國水土保持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的榮譽感和干事創業熱情,中央批準由水利部開展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
經評選,水利部授予150個單位“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299名個人“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中國水科院泥沙所王向東、秦偉獲得“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個人”殊榮。

先進個人典型事跡

王向東,中國水科院泥沙所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山地災害及河流泥沙等科研,以及人為水土流失防治技術研發和工程咨詢等工作。在水土保持科技創新、人為水土流失防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實踐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信念堅定、擔當作為
作為一名老黨員,王向東注重理論學習,政治立場堅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于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重要論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熱愛水土保持事業,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無論是青藏高原的水利水電事業,還是新疆大漠的公路建設,都留下了他步履鏗鏘的腳印。踏實進取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給年輕同志樹立了服務水土保持事業的榜樣。
立足本職,悉心科研
多年來,他圍繞水土保持科學前沿與難點開展了長期的攻關,解決了水土流失規律與治理的系列關鍵問題。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水利部“948”項目,以及技術研發、產品研發等總計75項。在人工降雨侵蝕機理、土壤侵蝕機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及效益評價、生態清潔小流域建造技術、邊坡防護與綠化植生帶技術、黃土坡耕地“坡式梯田+地埂經濟植物籬”整治技術、石質陡坡退耕地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坡耕地整治與高效生態農業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并被廣泛應用于黃土高原區和紫色土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效益。發表論文100余篇、國家發明專利9項、出版專著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廳局級獎勵5項。
注重應用,奉獻行業
多年來,他始終站在水土流失防治一線,以問題為導向,致力于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針對萬家寨水利樞紐、汾河太原城區段、山東省京滬高速公路等30余項重點工程,有針對性的開展了系列工程綠化技術的研發,并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積極參與京津風沙源小流域綜合治理、北京市山洪災害防治、福堂壩溝泥石流防治、灤河下游平原河道中小洪水對險工影響及防護、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工作,并提供了有力的水土保持科技支撐。同時,作為負責人,為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引江濟淮等300余項國家重大工程及其他各類工程建設提供水土保持技術咨詢,有力促進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
作為水利部水土保持專家組組長,主持了200多項大中型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方案、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設施驗收,以及流域規劃等的技術審查工作。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水土保持方案領域的技術專家,參與制定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北京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導則等諸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

秦偉,中國水科院泥沙所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曾獲省部級一、二等獎5項及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青年科技獎、水利部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入選中國科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扎根一線——致力全國不同類型區水土保持科技創新
“十一五”至今,在黃土、紅壤、黑土和巖溶區,秦偉聚焦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20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余篇(SCI與EI收錄20篇),獲批發明專利15件、軟著3項、水利先進實用推廣技術4項,參編技術標準5項,在國家生態工程廣泛應用,有效減少治理區水土流失、促進生態改善。其中,主持研發生態節地型東北侵蝕溝與坡耕地防蝕技術,有望突破黑土地水土保持瓶頸,獲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參與創新西北農牧交錯帶生態恢復、黃土高原陡坡近自然林草建植等技術,促進半干旱水土流失區適地適樹和以水定綠,先后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主研完成生產建設項目土壤流失測算和南方紅壤坡地水蝕阻控技術,支撐人為水土流失預防監管和南方丘陵區生態生產雙贏,均獲中國水科院科學技術一等獎。
服務行業——支撐水利重大問題破解與重點任務攻關
作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骨干,他完成多項行業急難重任,發揮了強有力支撐。其中,作為“新時代水土保持目標與對策”重大研究技術負責和總聯絡人,圍繞水土流失防治到什么程度才算行與好的重大問題,建立“水土保持率”內涵外延、表征指標和閾值確定方法,提出“減量-降級-增效”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方向,與團隊共同確定全國、8個一級區、31個省份水土保持率系列目標值及重點地區主要措施適宜規模,為美麗中國建設評估和未來30年全國水土保持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據與遵循,已寫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和水利部《水土保持“十四五”實施方案》,并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制定等。“十四五”以來,為加快智慧水利建設,水利部啟動“全國土壤侵蝕模型”重大項目。依托研究積累,再次受命作為全國模型研發工作總協調人與“東北侵蝕溝土壤侵蝕模型”負責人,全力保障與投身任務攻關,支撐智慧水土保持建設。
面向前沿——助力國家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科技頂層設計
2009年以來,他深度參與水利部公益專項、科技推廣等項目方案,科技部與水利部《水安全保障科技發展戰略》等報告,及一系列規劃的水土保持領域內容編寫,作為方案和指南專家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十四五”重點專項實施,為水土保持科技頂層設計與謀篇布局,提供積極助力。其中,主筆撰寫的《全國水土保持科技支撐規劃》,系統總結我國水土保持科技歷程、主要成就和需求趨勢,研提攻關主題與保障體系,納入首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獲全國優秀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金獎;主筆編制《黑龍江拜泉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規劃與方案》,被地方政府印發指導黑土地保護利用“新拜泉模式”的打造,獲黑龍江省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
榜樣引領 逐夢前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