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要實習先交5萬,要問問職介平臺哪來的“內推”資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據媒體報道,不少第三方平臺由此看到了“商機”,開始巧立名目販賣實習機會。網上打著“保證拿到offer”、“有XX企業內推資源”、“實習保offer”等宣傳口號,通過培訓和擔保實習機會收費的宣傳多如牛毛,課程費用動輒高達五萬多元。
付費實習廣告里,全都是明碼標價的套餐,已經成為一條龐大的產業鏈。他們向剛出校園的懵懂大學生,灌輸著“實習必須花錢買”的畸形認知;他們把普通的實習搞得神乎其神,把實習市場描繪得黑暗無比。所有這一切都是套路,只為收割大學生們的求職夢想。
一個簡單的常識是,正規的金融機構不會叫賣實習機會。一來,因為《勞動合同法》、《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明確規定,向求職者收取財物、招聘費用是違法的、被禁止的;二來,實習機會如果被拿來與第三方合作叫賣,屬于嚴重的內部控制問題,而這是金融機構的生命線。所以,當金融圈內丟人現眼的付費實習丑聞曝出,很多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平臺,都忙不迭地站出來否認。
但是,金融行業付費實習亂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某些第三方平臺曾經做過的廣告,網上都有截圖,不是你想否認,就能否認得了的。內部員工推薦的內推途徑,本是企業招聘的常見方式。因為招聘信息不對稱,內推實習機會被中介機構拿來叫賣,完全有可能。反正實習又不一定留用,甚至工資都不用給。
對中介機構來說,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既有了最佳噱頭售賣培訓課程,也額外多了一條賺錢途徑。無非幫大學生遞個簡歷,能成的,其實大學生自己投也能成;實在辦不成的,大不了退點錢,反正也沒成本。
應該說,培訓機構叫賣培訓課程無可厚非,但是叫賣實習機會,不僅是對大學生的套路欺騙,更有可能存在商業賄賂犯罪的嫌疑。
付費實習破壞了社會風氣,提高了大學生求職成本,有違公平競爭原則,不利于企業選人用人,而且涉嫌違反勞動法規,以及商業賄賂犯罪。其中亂象,相關部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該調查的調查,該懲處的懲處。
此外,因為涉及金融機構,這就不是簡單的就業市場亂象,而是明確指向了相關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問題。“金融小伙伴”等第三方平臺,對外宣稱的合作機構,不乏國內外知名券商投行、基金、研究所、PE機構。相關行業監管機構很有必要介入調查,看看這些機構是不是真的這么亂了,內部控制一團糟,連實習機會都被拿來售賣。
對于求職季的大學生們來說,應該相信正規金融機構不會叫賣實習機會;反過來,連實習機會都叫賣的金融機構,正規都談不上,還有何吸引力可言?名企實習機會雖然難得,但也不必強求,花幾萬元買來的,很可能只是復印材料、訂盒飯之類的經歷,還不如去一些中小型正規機構,反而可能得到真正的鍛煉。
還沒發工資呢,先要交錢買這買那,實習不掙錢,反而要花幾萬塊錢去買,這些都是判斷黑職介騙子的直觀標準。人才市場的隱形騙局和求職陷阱,過去媒體曝光過很多,只不過現在又彌漫到了移動互聯網世界。求職季的大學生們千萬要擦亮眼睛,不要上當受騙花冤枉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