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今年汛期市區高溫日偏多約25-31天,梅雨期偏短
6月1日起,上海將進入為期四個月的汛期,直至9月30日,將呈現“降水總量略少,影響臺風強度強,高溫日數偏多”等特點。
在5月29日上午召開的2018年上海市防汛工作會議上,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獲知上述消息。
具體而言,上海市氣象局局長董熔表示,上海汛期總降水量預測為600-700毫米,較常年值(684.5毫米)偏少;37℃以上的酷暑日數為5-9天,較常年(4天)偏多;持續酷暑日數弱于2017年,但仍處于近十年高位。
此外,為保障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安全度汛,上海市防汛指揮部決定將防汛應急保障機制持續時間從常態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延長至11月進口博覽會結束。
回顧:春季以來平均氣溫較常年高2.6℃
入春以來上海天氣如何?
董熔表示,春季以來(截至5月24日)上海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高溫偏早。全市平均氣溫為16.7℃,較常年同期14.1℃偏高2.6℃;累計降水量195.2毫米,較常年同期267.2毫米偏少26.9%。
其中5月16-17日,上海多站最高氣溫突破或平5月歷史記錄;青浦站16日最高氣溫達38.0℃,創全市5月歷史新高;徐家匯站17日最高氣溫35.7℃,平1873年以來5月最高記錄。
據上海市氣象局預計,今年夏季(6-8月)中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分布“南北多、中間少”,旱澇并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東部主要多雨區位于華南大部、江南大部、江淮東部等地。長江流域中游和下游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可能出現旱情,上游降水接近常年,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洪澇;太湖流域降水正常略少。
預測:37℃以上的酷暑日數為5-9天
此次工作會議公布了對上海今年汛期(6-9月)氣候趨勢的預測。
降水方面,上海汛期總降水量預測為600-700毫米,較常年值(684.5毫米)偏少。預計將呈現“南多北少”的分布。突發性局地暴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強度偏強。
梅雨方面,受早臺風影響,入梅環流形勢不典型,預計入梅接近常年(常年6月17日),出梅偏早(常年7月10日),梅雨期偏短。梅雨量200-260毫米,較常年值(243.1毫米)偏少,梅雨量呈現“南多北少”分布。
高溫方面,預計汛期平均氣溫27-28℃,較常年(26.5℃)偏高。市區(徐家匯站)高溫日數25-31天,較常年(15天)偏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數為5-9天,較常年(4天)偏多;極端高溫在40℃左右。全市高溫日數呈現“西北多、東南少”的分布態勢。
臺風方面,預計今年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個數較常年偏多,影響上海的臺風2-3個(常年2個),臺風強度偏強。需關注西行臺風及臺風倒槽對上海的風雨影響。
總體上,上海今年汛期將呈現“降水總量略少,影響臺風強度強,高溫日數偏多,強對流天氣強度強、局地性強”的特點,氣象災害偏重,氣候年景總體偏差。
影響:持續高溫熱浪將導致用電、用水增加
這樣的汛期將給上海帶來什么影響?
上海氣象局表示,暴雨和強對流方面,預計2018年梅雨主雨帶位于江南一帶,上海處于雨帶北緣,降水雖然略少,但2010年以來,上海梅雨季降水頻次分布呈現南多北少型,且夏末秋初強降水事件頻發,需關注該時段的太湖流域汛情。上海西南低洼區需注意防范強降水對地下空間、在建工地和城市交通的影響。
高溫熱浪方面,出梅后,上海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預計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持續酷暑日數弱于2017年,但仍處于近十年高位。持續性高溫熱浪將導致城市用電量、用水量增加,地產綠葉菜單產降低,市民中暑、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加大,城市特別是化工園區的臭氧污染加劇,要做好防范和應對準備工作。
強對流天氣方面,預計強對流天氣多發,局地性強。要特別關注雷電、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對電力基礎設施和在建工地的不利影響,沿江沿湖地區還需注意防范突發性大風對水上運輸和作業的不利影響。
臺風方面,今年臺風路徑有偏北跡象,預計6月中旬可能有早臺風影響。今年臺風對上海的影響較2017年偏強,需關注近海北上臺風對上海的風雨影響。注意防范大風對玻璃幕墻、高空構筑物、行道樹和沿海風電場的影響,做好堤防除險加固和人員疏散撤離的前期準備工作。
應對:開展精細化預報和分區預警
上海氣象局表示,將做好氣象預報預警。一是加快建設高分辨率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業務系統,推進第二代3公里快速更新同化系統;二是開展精細化預報和分區預警;三是今年天氣氣候前兆信號不顯著,加大了汛期氣候趨勢預測難度,將通過完善業務流程提升氣候趨勢滾動預測和短時臨近滾動預報的能力。
部門合作聯動方面,上海氣象局將聯合市應急辦、市防汛辦優化市、區臺風、暴雨預警發布流程,提升區極端天氣快速響應水平;開展針對防汛風險隱患的內部通報和風險預警,建立分類氣象災害案例庫及受災風險模型,提升預警服務針對性;加強與媒體合作,進一步發揮氣象信息傳播和科普宣傳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在提升信息發布效果方面,上海氣象局將面向公眾打造微信、客戶端、短信等綜合預警發布權威平臺;加強與上海應急廣播、廣電部門、互聯網平臺等合作,提升預警信息社會告知覆蓋面;加強與市住建委合作,提升本市網格化平臺應急響應能力;預警發布終端延伸至基層應急管理單元,提升重點區域災害防御能力。
水務局:制定完善進口博覽會防汛保障方案
據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介紹,經過深入分析,對今年防汛形勢的總體判斷是:依然嚴峻、不容樂觀。
一是極端天氣多發。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可能出現“三多一少”的天氣趨勢(高溫偏多、強對流天氣偏多、臺風影響略偏多、降水總量略偏少)。上海必須認真做好特大暴雨和超強臺風正面來襲的防范工作。
二是在建工程數量龐大。今年是上海世博會以來重大工程計劃投資數額最高的一年,全市有近8000個在建工程,一半以上的工程將跨汛施工。
三是進口博覽會保障不容有絲毫閃失。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上海不僅要做好國家會展中心周邊的防汛安全和應急保障,全市的防汛應急工作更不容有失。
白廷輝表示,今年汛期來臨前,上海防汛部門已開展隱患風險點檢查,制作“一區一清單”。 3月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防汛安全大檢查;全市16個區梳理了90余項問題清單,制作隱患風險圖,通過掛牌督辦、銷項整改,及時消除突出隱患。同時,上海對標時間節點,制定完善進口博覽會防汛保障方案,全力以赴做深做細應急保障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