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中國羽毛球居然快被日本超越

“謝謝隊友們的努力,給我泰國十日游混了一個冠軍。大家都很棒。”
這是林丹在國羽湯姆斯杯奪冠后的一條微博,在這個喜憂參半的泰國之旅中,男隊時隔6年再次捧杯,女隊則34年來首次無緣決賽。
在這份冰與火的感受中,國羽其實并未沒走出青黃不接的困境,就連在平時訓練和技戰術方面也落后于世界。
也許正如前國羽隊長蔡赟所說的那樣:“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

忽視世青賽,女隊極速墜落
當尤伯杯決賽中第一次沒有中國隊的身影后,人們開始懷念曾經那段戰無不勝的黃金時代。
中國羽毛球女隊曾經有多強大?在尤伯杯的歷史上,她們自1984年參賽以來曾14次站到了最高領獎臺,奪得亞軍的次數都屈指可數(3次)。
在奧運會賽場上,中國隊同樣所向披靡。不算混雙的話,她們一共獲得了9枚奧運金牌,從2000年悉尼2012年的倫敦,女單和女雙金牌從未旁落他人。

一切的轉折出現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李雪芮在半決賽中輸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西班牙人馬林,而于洋/唐淵渟則在爭議中輸掉了女雙。
此后,田卿、趙蕓蕾、于洋、王儀涵、王適嫻、唐淵渟等女隊隊員相繼退出國家隊……
作為“二王一李”(王儀涵、王適嫻、李雪芮)之一,前世界冠軍王儀涵曾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雖然中國女羽在上一屆尤伯杯中獲得冠軍,但她已經心有憂慮。
“我發現我們隊伍中大多都是將要退役的,而日本隊還都很年輕啊。”
事實上,女隊的人才斷層源于對世青賽的忽視。中國隊從2012年才開始派隊員參加這項比賽,時隔8年(2017年)才重新斬獲冠軍,當時登頂的正是如今的女單主力陳雨菲。
但當中國隊意識到問題時其實為時已晚,后備力量的嚴重不足已難以彌補。

年輕隊員的“巨嬰”心理
說起本屆賽事,“年輕”無疑是被提及最多的詞。
“年輕”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它既可以指年輕人的無所畏懼、敢打敢拼,也可以說年輕人的經驗欠缺、心態不穩。這兩種意思恰好與男羽和女羽一一對應。
對于中國女羽來說,她們手中的牌只有95年前后出生的年輕小將。而傷愈歸來的李雪芮事后被證明,她并不適合現在比賽。
在整個尤伯杯中,女隊隊員無論在小組賽還是淘汰賽中全部輸過球。特別是1998年出生的陳雨菲和高昉潔,兩人在半決賽中都是先贏后輸,心態崩潰的同時也痛失好局。

在蔡赟看來,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中國年輕隊員面臨的一大問題。他在直播平臺解說時回憶,有些小隊員在比賽中習慣性地會看向教練,希望教練能告訴自己怎么做。
“我看到有網友說這是一種‘巨嬰’心理,這一點我是很贊同的。”
然而,這樣的“巨嬰”心理在男隊中卻相對較少。本屆湯姆斯杯決賽,22歲的石宇奇在一單諶龍失利的情況下,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為中國隊拿到關鍵一分。
“我覺得女隊應該向他學習,比賽中就是要打得積極主動,打出自己的氣勢。”對于石宇奇的出色發揮,蔡赟不由地感嘆道。
出任第二男雙的李俊慧/劉雨辰組合同樣展現了大心臟。他們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奮起直追,甚至在決勝局對手手握2個賽點的時也沒有放棄過,最終為中國隊鎖定勝局。

訓練不科學,技術出問題
對于目前的國羽,很多曾經的優勢早已蕩然無存。
蔡赟就表示,目前女羽的技戰術問題在于太過單一,“我并不認為中國的技術落后,只是單一了一些,都是一個套路出來的,從隊伍的角度來看是不太好的。”
他分析稱,雖然每個球員的打法是固定的,但是比賽中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幫助你完成自己的特點,“要學會用自己不太擅長的技術去為自己獲取優勢。”

在女性技術男子化的女子羽壇,中國女羽仍舊保持著傳統拉吊的防守型打法,這往往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但我們的球員往往在體能上也并不出色。
蔡赟還說,球隊在訓練方法上也出現了問題,“你早上6點起床開始訓練,就算每天能練上10次,這有用嗎?練的都是無用功,必須要進行有效和科學的訓練。”
而對于男隊,諶龍的問題顯然是一塊心里的巨石。
“雖然世界羽毛球的大方向是防守吃香,但攻勢打法在結果和場面以及氣勢上都拿到了更好的效果,這非常值得我們進行反思。”
這一點在諶龍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在比賽中總是被動防守,很少去主動上前尋求變化,“諶龍過于求穩的球風再次表現出戰略上的弱勢。”
在直播解說中,蔡赟看到這位里約奧運冠軍的消極表現后連勝嘆氣,“我不理解一個1米9的人殺球,為什么要先挑球,反正我沒學過。”
“我始終覺得諶龍的大局觀比較欠缺,團體賽并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國羽已被日本逐漸超越?
人才斷層、訓練不科學、技戰術落后......在離東京奧運會還有兩年的時間中,國羽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接踵而至。但好在隊員還年輕,時間也并不算晚。
就在中國隊止步尤伯杯半決賽后,單打主教練夏煊澤要求所有的女隊隊員在看臺觀看日本隊和泰國隊的決賽。也許,日本隊在這一周期的崛起的確能給我們不小的啟發。
與乒乓球一樣,日本羽協同樣注重外籍教練的引進。從2004年開始,他們陸續從韓國、中國、印尼等強國引進教練,其中韓國名宿樸柱奉成為日本羽毛球振興的關鍵人物。
在樸柱奉執教后,日本隊先是在倫敦拿到了首枚奧運獎牌,之后又在里約奧運會拿到了首枚奧運金牌。如今,他們在羽毛球的5個項目上都具備了世界前三的實力。
優秀教練團隊的引入也為日本隊帶來科學的訓練方式和先進的技戰術思路。蔡赟認為,日本隊的隊員的好體能并非是天賦異稟,而是日復一日艱苦和科學的訓練。
“你看山口茜的打法其實很消耗體力,而且身體條件也并不出眾,但她之所以能打出來,與從小就積累的扎實功底和科學的訓練有很大的關系。”
對于國羽來說,里約的傷疤還未愈合,2020年的東京,前路仍是荊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