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野啟一郎《無顏者》中文版出版,寫網絡社會的寓言
曾經聽過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家澡堂突然著火了,里面的女浴客為了逃生,一絲不掛就奪門而逃。逃到路上姑娘們只好用雙手上下遮掩,但結果是要么顧上邊,要么顧下邊。
后來路人一句點醒:“擋臉。”
浙江文藝出版社新近翻譯出版的平野啟一郎《無顏者》中文版,討論的就是這么一個問題。用平野自己的話將:“是否只要遮住臉孔,人就會為所欲為。”這里如果還原成這本書的日文原名可能更有意思,就叫“無顏裸體群(顔のない裸體たち)”。

當然這本書從某些女性視角來看,可以說是相當地政治不正確。讀者可以從這段話里窺見一斑:
“當今社會,人人都能想到,當一個人——尤其是女人——的知名度,在現實和網絡社會存在巨大差異時,原因應該只有一個:性?!?/p>
整本書的味道也可以說是非常地“咸濕”。
不過這本書是不是符合某些視角的政治正確并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這里更多地是想聊一聊這本書涉及到的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的問題。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平野啟一郎自己有一套非常有趣的理論,他稱之“分人”。這個“分人”是個什么呢?

平野2017年在上海圖書館做講座的時候,針對個人(individual)的概念,提出了分人(dividual)的概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可以說擁有無數個‘分人’(dividual)。這所有的‘分人’恰恰都是真正的自己。一個人的個性正是由無數個‘分人’的構成比例所決定?!?/p>
乍聽之下,這個概念其實和榮格所講的人格面具(Persona)有幾分相似。
不過他在自己的推特上是這樣批判的:“總有人跟我講,分人和人格面具不是一樣的概念嗎?但是如果說分人就是人格面具,那就錯了。榮格所講的基于人格面具是基于內外二元論的,需要‘陰影’和‘阿尼瑪’這類概念配合進行論述的,基本是社會角色論的。分人則是批判這個的?!?/p>
換句話說,榮格的人格面具是基于社會身份的——學生有認真學習的人格面具,公務員有服務公民的人格面具,記者有努力揭露事實真相的人格面具,不一而足。只不過這些人格面具的存在是為了使自己更符合社會對于某一社會身份的期待,為了隱藏在身份背后可能存在的“陰影”。但是平野的“分人”,不能存在是否要符合社會身份的問題,也不存在何者為真的問題。他認為,“人是不存在真正的個人的,而是與不同的人交流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分人,所有的都是真正的自我。”
放回到《無顏者》里面,其實剝開來,這本書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名小學教師“吉田希美子”,在社交網站認識了自己的性伴侶“片原盈”,兩人在某中學拍攝不雅寫真的時候被人目擊,而引發血案。
吉田希美子因為事情敗露不得不丟掉自己作為教師的工作,而片原盈最終將面對要么坐牢要么進精神病院的境地。從結局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對于他所提出問題的明確答案,那就是即便擋起臉來,人們也不能為所欲為。
套用平野的分人理論,這個故事里面,米奇之于片原盈,米琪之于吉田希美子,是他們在網絡世界的分人。“片原盈”隱忍、陰戾、壓抑,“米奇”則暴虐、自大、極具征服欲;“吉田希美子”老實、本分、為人師表,“米琪”則沉迷于同“片原盈”的畸形關系。到底何者才是真實的存在,何者才是人格的假面?似乎都是真實的?!懊诅?amp;米奇”是“片原盈&吉田希美子”線下生活中被壓抑的一面,被線上的網絡世界所解放的結果。中國進入網絡社會的今天,讀者會對這樣的邏輯有很深的體會。
不過,平野啟一郎在自己的博客里面曾說,這部作品與《最后的變身》和《決壞》,這三個故事都是想要寫“網絡的暗部”。“網絡的暗部,如果不是用作不可知的一面這樣的意思的話,那么就是老八股,也就是人類的陰暗面的表現了?!?/p>
老八股是老八股,在這個故事里面也確實如此。故事里面的他人的形象讓筆者心驚肉跳。“他人”在這個故事當中其實是作為最后的制裁者存在的。
帶給“片原盈”痛苦人生的老師和同學,“吉田希美子”所懼怕的學校同僚,以及最后網絡世界里面出現的“人肉者”。而這些人帶來的是“米琪&米奇”和“片原盈&吉田希美子”中間明晰的界限的崩潰。我們在故事里面也會看到崩潰的危機一次次地出現,每次都危如累卵,每次也都把兩人的關系再向前推進一步。
這種機制很微妙。我們可以看到故事里面,“他人”的行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相對一致的——剔除那些在那個群體之中不受歡迎的個體。只是,線上的暴民帶來傷害的級別,遠比線下的“他人”大得多。這也讓整個故事披上了一層寓言的味道。

既然是寓言,這個故事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世界奇妙物語》2018年春季篇里面的一個故事與這個故事也是異曲同工。那就是,在網絡世界的鳥語花香中裸奔,最終要付出的是巨大的代價——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也是有可能的。
簡介:平野啟一郎,日本小說家、文藝評論家、音樂人。23歲處女作《日蝕》獲芥川獎,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芥川獎獲得者,被譽為“三島由紀夫轉世”?!度瘴g》以描寫奇幻和思辨深刻著稱,第二部作品《一月物語》先后被翻譯成法語、阿拉伯語等。此后筆耕不輟,獲獎不斷。2010年獲法國雙叟文學獎,2014年獲法國藝術文化勛章,2017年獲日本渡邊淳一文學獎。作為當代日本最具話題性的作家,還在日本樂壇有“速彈名手”之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