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城市志|第25座萬億之城,常州還是煙臺?
歲末年初,又到了盤點經濟成績單的時候。這里面一些城市的經濟總量邁過新門檻,往往最引人關注。比如,成都已經提前官宣,2022年經濟總量進入“2萬億俱樂部”,也預示著全國GDP超2萬億的城市,已經升至7座。
不過,與往年相比,2022年全國主要城市的GDP版圖,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沒有新晉的GDP萬億城市。也就是說,到2022年底,GDP萬億俱樂部成員依然維持在24座城市。
那么,接下來的一個問題也就更受關注了——2023年,到底誰能夠成為第25個GDP萬億城市?
已有城市“搶答”。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常州、煙臺披露了各自在2022年的經濟數據,且都定下了要在2023年突破萬億級的目標。前者稱2023年是“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后者則強調2023年要“爭?。℅DP)突破萬億元大關”。
第25個萬億城市,到底會花落誰家?答案將在今年底明年初揭曉。

航拍藍天下的江蘇常州。視覺中國 資料圖
江蘇將收獲第五座GDP萬億城市?
根據2021年的數據,在24座GDP萬億城市之后,共有4座GDP均在8000億級的城市,比較接近GDP萬億門檻。
它們分別是常州、煙臺、唐山、徐州。其中,常州、煙臺GDP排名最靠前,彼此差距也僅在百億元左右。所以,這兩座城市也自然成為第25座GDP萬億城市最熱門的候選城市。
2022年,常州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左右,距離萬億門檻可謂僅有一步之遙。有這樣的基礎打底,2023年GDP破萬億可能性不小,甚至有觀點認為其已經提前預定了新晉GDP萬億俱樂部成員的名額。
相比南京、蘇州等江蘇省內的頭部城市,常州的存在感似乎并沒那么強。但這絕對是一座不應該被低估的城市。作為大名鼎鼎的蘇錫常都市圈的三大主力城市之一,常州地處長三角中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在現代城市發展史中,常州不僅是“蘇南模式”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在工業發展上,常州也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常州就已經是全國三大乘用車制造基地之一,擁有當時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企業——常州客車制造廠。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常州又把產業主賽道切換到了新能源產業。目前,常州已明確提出了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標。剛剛結束的常州兩會上,常州明確,今年將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爭創新能源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領域產值超6000億元。像比亞迪、理想等新能源車企均在常州設立了整車制造基地。
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2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常州位列全國第16位。在制造業方面,常州有諸多能夠拿得出手的“招牌”。比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32家,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地級市第一;動力電池產銷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居全國第一,正穩步成為“全球動力電池中心”;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8年列江蘇省第一……
正因為制造業發達,常州的GDP含金量頗高。僅看一個指標就不難理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常州常住人口僅有535萬。能夠以這樣的人口規模創造接近萬億的GDP,屬實不簡單。隨著制造業的重要性進一步突顯,常州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值得期待。
這次常州兩會上就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說法——真正把城市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價值創造力、發展持續力做優做強做特,不僅滿足一城一域生產生活之所需,更能輻射周邊更多城市、服務更大區域之所需,真正體現城市價值、城市擔當。要知道,常州只是一座地級市,能夠有這樣的底氣,足見實力和自信。
另外,常州沖刺萬億俱樂部還有兩個重要看點。一是,常州若順利晉級GDP萬億俱樂部,也意味著江蘇在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后,將收獲第五座GDP萬億城市,并一舉超過廣東,成為全國GDP萬億城市數量最多的省份,并有望長時間保持這一紀錄。
二是,同處一省,又同屬于GDP萬億俱樂部重要沖刺者的常州和徐州,差距被進一步拉開。2021年,常州GDP領先徐州僅不到700億元,但到2022年底,已擴大到1100億元。

航拍藍天下的山東煙臺。視覺中國 資料圖
煙臺能不能打好“海洋牌”?
和常州一樣,同樣提出2023年要“爭取(GDP)突破萬億元大關”的煙臺,也是一座頗有“故事”的城市。
作為地級市,煙臺身上有諸多特殊光環。比如,它至今仍是北方地區GDP體量最大的地級市。同時,它的經濟總量曾長時間超越山東省會濟南,僅次于青島,居經濟大省山東省內第二位;甚至,上市公司數量、市值,也曾高居山東省內第一。
受區域發展戰略的變化以及產業轉型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煙臺的發展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但盡管如此,煙臺向GDP萬億俱樂部沖刺的腳步依然堅定。
兩個關鍵詞值得一提。一是,新舊動能轉換。作為老牌工業城市,早在2018年,煙臺就與濟南、青島一道被列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城市,由此,這座百年工業城市開啟現代產業體系轉型的新篇章。比如,作為煙臺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石化,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優勢,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向綠色、低碳轉型。
到2021年,煙臺全市“9+N”產業產值達7571億元,培育出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高端裝備、電子信息4個千億級和汽車、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入選國家新興產業集群名單。
另一個關鍵詞是“海洋”。很多人或許忽略了,在1984年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就有煙臺,其實這座城市在過去的發展中,一直堅持打好“海洋牌”。事實上,煙臺海洋資源稟賦優越,如擁有超過1000公里的海岸線以及全省20%以上的海域面積、30%以上的沿海區市,同時港口區位優勢明顯,是全國第5個能夠???0萬噸級巨輪的港口。
憑借海濱城市的基礎條件,近年來煙臺不僅持續推進現代漁業加快轉型升級,更在海工裝備產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等方面持續鞏固發展特色和優勢。如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鉆井平臺80%在煙臺制造。
展望未來,隨著山東三大經濟圈之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推進,煙臺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勢能。比如,若與青島、威海一道攜手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或能擺脫定位上的尷尬處境,顯著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從山東全省來看,煙臺順利沖刺GDP萬億俱樂部,也意味著作為全國經濟第三大省的山東,將擁有青島、濟南之后的第三座GDP萬億城市。山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競爭力,有望站上新臺階。
同時,身為北方地區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地級市,煙臺GDP破萬億后,也很可能成為北方第七座GDP破萬億的城市,為南北萬億城市的較量,扳回一局。
GDP破萬億,地級市正在集體沖刺
GDP破萬億,只是一座城市的階段性目標。它對于不同的城市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如對一些早就破萬億的城市來講,如今的目標可能是破2萬億、3萬億,甚至更高。
常州、煙臺有望成為新晉萬億城市,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它預示著地級市的崛起勢頭,仍在延續。眾所周知,上一輪集體晉級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中,泉州、南通、東莞等,實際也都是國內地級市中的佼佼者。
再加上2023年常州、煙臺的大概率晉級,以及后續的唐山、徐州、溫州等,國內地級市可謂在集中沖刺新門檻。在萬億俱樂部中,僅看成員數量,地級市的存在感,將愈發強化。
這一變化,一方面代表著,從直轄市、“強省會”到一批普通地級市,都在實現經濟體量的整體躍升;另一方面也表明,城市發展生態更為健康、多元,一批盡管低調但實力不俗的普通地級市,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讓更多人看見。

海報設計:祝碧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