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政協委員姜雪峰建議:加強對基礎研究支持的力度和廣度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
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1月10日至14日在滬舉行。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擬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加強上海地方財政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
姜雪峰表示,基礎研究是科技之根,雖不能立竿見影,卻是厚積薄發之基。我國基礎研究投入近年來快速增長,2021年全國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6.5%,但與歐美發達國家15%的比例相比,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上海的這一比例雖然也排在前列,但仍需要進一步加強,以匹配前瞻引領的科創中心角色。姜雪峰在提案中認為,上海市加強對基礎研究支持的力度和廣度,進一步完善支持的細化分類,不斷加強薄弱不穩定的交接環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充滿后勁、不斷飛躍的重要環節。
據姜雪峰分析,歐美的基礎科研投入之所以高,是因為形成了“國家+地方+企業”三者共助的局面。“但我們目前企業資助基礎研究的氛圍與土壤還未完全形成,地方資助基礎科研比較少,企業資助更加寥寥無幾。這也與產學研實踐的形式、導向、支持、結構緊密相關,是一項體系性工程。”
此外,基礎研究的支持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姜雪峰表示,“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基礎研究有許多細分種類,自由探索、問題導向、價值牽引、協同創新等等,需要針對性地給予資助。”還有一個問題要直面,那就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銜接支持是斷線的”。當基礎走向應用時,這是有一個中間態的,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科技走向產業會犧牲在“最后一公里”上。姜雪峰指出,企業有資金閉環、項目完成的要求,而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又往往不可預測,令許多即將打通鏈條的科技創新無法進入良性“自產血”的階段,十分可惜。
綜上所述,姜雪峰據此建議,加強上海地方財政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持。在稅收減免、政策傾斜、人才扶持等方面著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和科創領銜態度的深刻體現。
姜雪峰還建議,增加“揭榜掛帥”項目的比例,形成面向全社會的“非層級審報制”的自由申報體系,讓有能力、愿意干的科技工作者,把國家的需要轉化成自己的科學問題,用智慧力量突破“卡脖子”問題;建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的項目支持體系,建立交叉學科申報體系,形成上海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形成上海創新創業新局面。
據經濟日報2022年9月5日報道,針對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發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技術預測與統計分析研究所研究員劉輝鋒也表示,美日歐的基礎研究經費占比基本保持在12%至23%之間,“未來中國要成為科技強國,須持續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優化調整經費投入結構,大幅提高基礎研究比例”。
在上述報道中,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技術預測與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表示,中國企業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占比僅為0.5%,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占比普遍在5%以上。要鼓勵更多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同時,政府部門繼續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吸納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研發活動。我國企業基礎研究經費長期在低位徘徊,如果不能優化調整研發經費投入結構,將不利于從源頭上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
2022年8月31日國際統計局網站發布的信息稱,《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R&D經費超過千億元的省(市)達到11個,比上年增加3個(湖南、河南和安徽);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個,分別是北京(6.53%)、上海(4.21%)、天津(3.66%)、廣東(3.22%)、江蘇(2.95%)和浙江(2.94%),R&D投入強度的頭部效應愈發顯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