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對大錘頭鯊和尖吻鯖鯊的基因組測序取得重大突破
大錘頭鯊(Great Hammerhead)和尖吻鯖鯊(Shortfin Mako)在世界自然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list)中被列為極危物種(CR)和瀕危物種(EN)。近日,《iScience》發表了一項研究:“瀕危物種大錘頭鯊和尖吻鯖鯊的基因組揭示了其歷史性種群數量的下降和大錘頭鯊高水平近親繁殖”,該研究對大錘頭鯊和尖吻鯖鯊的基因組(整個基因藍圖)進行染色體測序,結果顯示它們的數量在25萬年間大幅下降。
研究結果可以幫助我們制訂更細致的鯊魚管理策略。

(圖源:IUCN Redlist)
大錘頭鯊和尖吻鯖鯊的基因組序列表明,這兩個物種在25萬年的歷史中都經歷了大規模的種群數量下降。大錘頭鯊的低基因多樣性和近親繁殖的跡象讓令人擔憂,過度捕撈也使其數量急劇下降。由于基因多樣性較高,尖吻鯖鯊可能更能適應環境變化,但這要基于當前的捕撈情況可得到持續改善。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大錘頭鯊的基因變異性很低,這使得它們適應快速變化的能力較差。此外,該物種還顯示出近親繁殖的跡象,這可能會降低其種群的生存能力。而尖吻鯖鯊表現出更高的基因多樣性和有限的近親繁殖,這也為保護它們提供了希望之光。

(圖源:Chris Vaughan-Jones)

(圖源:Credit: Simon Hilbourne)
研究人員表示,“基因組研究的技術進步意味著DNA測序方法現在更加強大和有效。我們可以應用這些新技術來深入了解物種并保護它們。雖然我們不知道鯊魚近親繁殖的確切影響,但對其他物種的相關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結果往往是降低了物種的存活率。大錘頭鯊被過度捕撈和交易以獲取它們的鰭,這種現狀也令人擔憂。關鍵的基因組數據將改變目前對瀕危物種的管理方式?!?/p>
“遺傳學已經取得了進步,然而獲取瀕危海洋脊椎動物的組織樣本仍然是一個主要挑戰。理想的情況是對來自海洋不同部分的多個個體的基因組進行測序,這在科學倫理上是一項困難且昂貴的工作?!?/p>
事實上,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他們當前研究的一個局限性。研究瀕危物種的倫理限制意味著保護遺傳學家必須在最新進展與尊重他們所研究的脆弱種群之間取得平衡。除了揭示兩種瀕危鯊魚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和脆弱狀態外,研究人員還希望他們的結果能夠提供他們所謂的參考質量基因組,以此為基礎,未來的基礎科學可以提高我們對鯊魚的了解。
當然,隨著新的可能性的出現,我們對鯊魚藍圖的洞察將有助于加強我們對這些有重要生態意義物種的理解,并保護它們脆弱的種群。
原文參看:https://phys.org/news/2023-01-breakthroughs-scientists-sequence-genomes-endangered.html
編譯:Sara 審核:Dais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