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第一個周末,我立的flag全破
2023年第一周,我看看又有多少人暗暗下了“讀xx本書”“看xx部電影”的新年決心。
隆冬時節,最宜進補——補覺、補生病時夢中垂涎的美食、補和遠方朋友的傾心交談、補新年的一束花、補一場期待已久旅行、也補一點沖動和希望。
決心可以有,“我想看/聽/讀”可以標起來,但不用急著去打勾,畢竟新年才第一個月,我們有的是時間!
這周的推薦包括:反套路的大英諜戰劇、治愈的老歌和書籍、古怪大叔們的奇思妙想電影,還有同時撫慰味覺和心靈的目的地。

《流人》

好久沒看到這樣流暢但又充滿反轉與驚喜的“諜戰”英劇了。
跟大家對特工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這劇里找不出半個“英國龍傲天”007似的酷炫角色,主角和你一樣,都是平平無奇的打工人。不僅如此,他們還是同行眼中的“下等馬”,他們所在的部門被稱為“泥沼之家”,所謂流人,即被軍情五處流放,但仍要時不時替總部精英背黑鍋之人。
鏡頭有很大比重都用來展現這樣一群可憐人的可恨之處——毒舌、刻薄、酗酒、屁多、自大而不服從命令、有點傻白甜且上班只想和同事談戀愛……不出半集你就懂得為什么是這群人被流放了。
簡單來說,此劇就是關于這群“廢物”如何在“瞎努力”和“努力白費”之間反復橫跳,讓同僚們大跌眼鏡,并認為下等馬不留功與名,或下等馬永遠會是下等馬的故事。但此劇的高深功力又在于,看到最后你還會愛上這群“廢物”。
如果說第一季的《流人》只是一群loser被無辜卷入權力斗爭后,如何狼狽自救,那么隨著第二季主線展開,你將能看到全員出外勤大戰克格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各種“廢物時刻”在鏡頭前展現得淋漓盡致,想必能引起廣大打工人共鳴。但正因如此,“精確把握笨拙、無用的分寸,就達成了為loser立傳的勝利”——一起看劇的好友如是說。
再說句題外話,給《流人》打分的時候,狗爹的嘴角下垂笑和老鄧的金絲眼鏡,都得是必加分項。
Zhé是來自筍燜雞的推薦

《竹田の子守唄》

給大家推薦我去年聽得最多的一張專輯,老歌,特別治愈。
赤い鳥是活動在1970年代的日本民謠組合,產出了不少“世界名曲”,例如《翼をください》(請給我一雙翅膀)、《竹田の子守唄》(竹田搖籃曲)。前者堪稱霓虹第二國歌,新世紀的小朋友們多在“EVA”新劇場版中聽到:一向自閉懦弱的真嗣傾盡全部的自己拯救被困的綾波麗,在一片“山無陵,天地合”的場景中,溫柔的歌聲響起,你很難不為男孩的勇敢和赤誠激動得落淚。
來看看歌詞:“就像鳥兒一般
請在這背上裝上純白的翅膀吧
不存在悲傷的自由之空
乘著風的雙翼 向前飛翔”
這首歌誕生于一個星星之火閃爍的年代,不是傻白甜式的加油打氣,它承載著極其溫柔與親切的理想,你會覺得一起唱歌的人是可以依偎著飛去好遠好遠地方,并且永遠天真。我也很喜歡《言葉にならない言葉》《田舎暮し》這兩首,歌中欲言又止的情愫和田園牧歌式的幸福會讓人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來。
這張專輯的歌詞中不乏“自由”“希望”“愛意”這樣sentimental的字眼,聽著聽著你會覺得世界都是暖暖的黃色,你會夢見清晨從鄉間小庭院里出發,沿河而行,夕陽時瞇著眼睛躺在開滿紅花的山間,好像看到一雙忽閃忽閃的翅膀從空中向你襲來,將你擁抱。
Zhé是來自桑榆的推薦

《阿凡達:水之道》

這周推薦大家看藍色涂料的細長人打架,畢竟2022年對影院的唯一印象就是長達3小時的《阿凡達:水之道》了。
可能是電影太長,也可能是N95口罩勒得太疼,以至于我旁邊的小情侶看到一半就倉皇而逃。雖說電影情節有點老套,但看到家庭相關的劇情還是沒忍住滴了好幾滴眼淚。從《阿凡達1》里破壞生態環境開采高價礦石,到第二部里獵殺圖琨以獲不老精華,自己又再一次被貪婪的人性氣到無語。卡梅隆在采訪中說,人們應該被激勵而不是告知。在內心深處,我們都知道問題在哪,只是選擇視而不見罷了。雖然我們沒有長觸手的辮子,也沒有艾娃。但“脫離這個生態環境就無法活下去”的簡單道理,并不需要由會發光的植物來告訴你。
最后的最后,我想說的是:卡梅隆作為近七旬的老頭,為達成心中所想還能去創新研發拍攝技術,光是這點就值得為電影人貢獻200塊的票房了。
Zhé是來自瑞亞的推薦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

從小看到大的《木偶奇遇記》,最近一次推出了兩個新版本:一個是迪士尼推出的新版《匹諾曹》,可惜口碑不盡如人意;另一個則出自古靈精怪的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匹諾曹》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之后,痛失愛子的木雕師決定刻一個木偶以寄哀思。一位仙女在深夜賦予了這只木偶生命,希望它能代替兒子陪伴老人,于是匹諾曹便踏上了認知自我、處理父子關系、探索世界的旅程。
正如漫長的電影名本身,它是一部帶有強烈導演個人風格的作品,定格動畫的形式、瑰麗詭譎的畫風、新奇的人物設定,都為這個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鮮感。順帶一提,它的結局也特別有趣(怕劇透的請劃過):
當仙女宣布匹諾曹已經變成人類之后,他依舊是一只木偶的形狀。或許定義我們是人類的,并不是外在的皮囊和軀殼,而是內心深處的溫暖人性。正如爺爺對匹諾曹所說:“我曾經想把你改變成其他人,現在做你自己就好了,我喜歡原本的你。”
Zhé是來自brotherkai的推薦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很多人對歐·亨利的印象,都來自那不到最后一秒永遠猜不到結局的“歐·亨利式結尾”。然而,鮮有人知,這位燒腦懸疑劇的祖師爺,還是一位妙語連珠的比喻大師。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常常充滿了大量奇妙又精準的比(吐)喻(槽)——
形容初入社會年輕人的窘迫,是“領帶在胸前飄揚,他的資金則比脖子上的領帶結還緊”;
形容邋遢小男孩的頭發顏色,是“跟等火車時在報攤上順手買的雜志封面的油墨色一樣”;
而熊孩子發現自己要被獨自留在家中時的哭鬧場景,則是“(他)開始發出像汽笛風琴一般的號叫,并且像水蛭一樣死死地扒在大人腿上不放手,他爸跟揭膏藥似的,把他一點一點撕了下來”……
歐·亨利在作品中塑造過不同階層、各行各業的紛繁人物,這多半來自作家在生活中的洞察。
15歲被迫從高中輟學后,為了生計,他先后做過藥劑師、牧羊人、廚子、保姆、演員、出納、記者,還一度從美國流亡到洪都拉斯,最后因酗酒而早逝,年僅48歲。歐·亨利這一生過得相當辛苦,但這似乎并不妨礙他從心底不斷涌出悲憫的善意。
很神奇的一點在于,歐·亨利作品中充滿了對于人性中真、善、美的謳歌,卻絲毫不顯得做作。無論是家喻戶曉的名篇《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葉子》還是相對小眾的《感恩節的先生們》《第三樣配料》,你總能看到他筆下的戀人之間、朋友之間甚至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間,都有著心甘情愿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那種赤誠。
這讓人很難不讓人產生一個非常俗氣的感慨——“世上還是好人多”。大概,再厭世的人看完這本小說集,對世界的冰冷恨意都會少上幾分。
Zhé是來自張大紅的推薦

青城山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
青城山是如何與白娘子攀上關系的,實在很難搞清楚,但我知道絕頂美味的豆花不在別處,正在此山中。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成都人日常散心的好去處。夏天可以尋一條小溪,擺上一張麻將桌,沒過腳背的溪水清涼正好解暑;冬春交替之際,又可以身披暖陽看看山中變化,樹發新芽,鳥棲新枝,登山踏青確實讓人渾身舒暢。
青城山有前山和后山之分,前山多道觀,后山則為喜幽覓靜的人準備。四川的道觀功能豐富、內容齊全,雖說是嚴肅的宗教場所,但游客們卻三三兩兩匯聚在道觀里喝茶、嗦粉和擺龍門陣(指聊天)。
絕頂美味的豆花就在前山朝陽洞前一對夫婦支起的小攤上,用小小的白瓷碗盛放,看起來非常有食欲。每次去青城山,爬到朝陽洞處也沒了力氣,正好吃幾碗豆花補充體力,所以朋友們都將其戲稱為“三碗不過崗”。
爬青城山就像是春節期間的固定運動,山中知時節,爬完山好像春天就到了。一年必到一次的去處,唯有青城山。
Zhé是來自曾寶氣的推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