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續(xù)三日無法選出眾議長,美國共和黨如何作繭自縛
2023年1月5日理論上應當是第118屆美國國會展開工作的第三天。如無意外,眾議院領袖議長名義上的投票程序?qū)⒂芍鞒謺h的眾議院書記官宣布,而當選者幾乎可以肯定是多數(shù)黨的領袖。自2018年中期選舉失去國會控制權之后,共和黨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承諾和狂熱宣傳重新獲得了多數(shù)席位,而這些承諾往往迎合了選民中最具特權的成員們的利益。為了進一步保證獲得多數(shù)席位,共和黨還在州一級制定了一些法律,限制通過公正的第三方擴大投票權和繪制國會選區(qū)地圖的權力,這使他們在許多州擁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例如,在佛羅里達州,58%的選民在今年的中期選舉投票給了共和黨,但他們贏得了28個國會席位中的20個,比他們的得票率高出13%。

當?shù)貢r間2023年1月5日,美國眾議院的混亂進入第三天,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的盟友和反對者在眾議院議長投票六次失敗后陷入僵局。
來自加州石油工業(yè)中心地帶、曾經(jīng)在叔叔的酸奶店里賣過三明治的凱文·麥卡錫自2019年以來一直擔任共和黨領袖,對自己將成為下一任議長充滿信心。盡管共和黨人在2022年眾議院選舉中的表現(xiàn)不如預期,但仍然贏得了9個席位,以222比213的微弱多數(shù)成為新一屆國會的掌權者。在眾議院中,執(zhí)政的多數(shù)黨有權設定和組織立法計劃,并成立一系列的調(diào)查委員會。當總統(tǒng)與國會多數(shù)黨不處于同一黨派時,總統(tǒng)往往會面對巨大的被調(diào)查的壓力。在特朗普執(zhí)政的后兩年中,民主黨成為眾議院多數(shù)使得共和黨再也沒有機會推行大規(guī)模的減稅法案或者像預期中一樣建造一座覆蓋整個南部邊境的隔離墻,特朗普的個人稅務問題也不斷地成為被調(diào)查和討論的政治焦點。
一位提名人需要218票的多數(shù)才能當選議長。盡管麥卡錫早已意識到黨內(nèi)有一些反對意見認為他太主流、太懶散,但他還是竭盡全力確保自己能成為日益反民主的成員們的精神和政治領袖;這些成員的唯一目的就是效忠于前總統(tǒng)特朗普熱烈宣傳的反動和強硬的意識形態(tài),并往往通過宣傳謊言和陰謀論來加深這一立場。麥卡錫從一開始就明白不能失去特朗普的支持;從拜登宣誓就任總統(tǒng)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為重新奪回領袖地位而努力。在2021年1月,他前往海湖莊園與特朗普會面,承諾對這個幾天前煽動支持者攻擊并危及國會議員生命的人給予無限的服從。之后的調(diào)查顯示,在做出這一決定之前,麥卡錫曾經(jīng)多次表示共和黨應該和特朗普一刀兩斷。然而為了繼續(xù)掌握權力,麥卡錫選擇放棄自尊心和判斷對錯的基本能力,對特朗普唯命是從。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他還對民主黨領導層發(fā)起了無休止的攻擊,引用了他所效忠的前總統(tǒng)經(jīng)常使用的策略,甚至曾經(jīng)一次持續(xù)發(fā)表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演講以延緩對拜登總統(tǒng)的財政支出預案的投票。
1月5日的國會議程宣布休會后,眾議院書記謝麗爾·約翰遜(Cheryl Johnson)第11次宣布,由于沒有提名人獲得218票,沒有議長被選出。這意味著眾議院的任何政治議程都無法照常進行。不但麥卡錫摩拳擦掌想要對拜登本人和他的政府班子開展的一系列調(diào)查無從談起,就連新成員宣誓擔任國會成員這種走過場的程序都無法開始。164年以來,美國國會從未有過這么長時間都未能組成政府的局面。

當?shù)貢r間2023年1月5日,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在國會大廈眾議院舉行的第118屆國會會議上,眾議院秘書Cheryl Johnson旁邊是議長的木槌。
在接受采訪時,麥卡錫在攝像機前仍然故作鎮(zhèn)定,堅稱無論等待多久,他都堅信自己將會最終當選;但對于連續(xù)11輪都未投票給他的21名極端右翼共和黨的成員來說,這將是很難發(fā)生的事情。在持續(xù)多次的投票中,他們所提名的人選不斷地產(chǎn)生變化,很難說這些被提名為議長的人選是因為他們自身在黨內(nèi)擁有足夠多的人望或者影響力而得到了提名;不僅如此,在5日的最后一輪投票中,麥卡錫最強烈的反對者、來自佛羅里達的馬特·蓋茨(Matt Gaetz)甚至孤注一擲,選擇如今并不在政府中擔任職位的前總統(tǒng)特朗普作為下一任的議長。利用沒有明確規(guī)定議長必須由現(xiàn)役眾議員擔任的規(guī)則,蓋茨的這次投票可謂是對麥卡錫本人最大的侮辱。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把麥卡錫正在經(jīng)歷的過程稱為“徹頭徹尾的自取其辱”,因為麥卡錫多年來一直抨擊民主黨太分裂、太極端,無法有效執(zhí)政。當他終于應當展現(xiàn)出真正領導力的時候,他卻成了被黨內(nèi)激進分子所綁架的人質(zhì);無論他做出多少讓步,這些激進分子都不會追隨他,而且要求他退出競選。那些反對他擔任議長的人有許多共同特征,包括普遍認為2020年的選舉是被民主黨盜竊的,并且在共和黨擁有絕對統(tǒng)治性優(yōu)勢的選區(qū)競選。然而,這種分歧的本質(zhì)不是意識形態(tài)問題,因為眾議院中最保守的一派——眾議院自由核心小組(House Freedom Caucus)的一些成員一直呼吁盡快推舉麥卡錫,其中包括國會中最臭名昭著的陰謀論者之一馬喬里·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她在第117屆國會期間因為層出不窮的爭議言論被剝奪了所有委員會的職務。
《紐約雜志》的專欄作家喬納森·查伊特(Jonathan Chait)認為,盡管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當下存在著黨內(nèi)意識形態(tài)認同分裂的問題,但是民主黨比共和黨更懂得如何一致對外,也明白少數(shù)黨不能只通過漫無目的的抵制、阻撓和脅迫來逼迫黨內(nèi)領袖對他們的需求無條件服從。盡管同樣被認為過于主流和不夠激進,但是奉行著這樣一條原則,民主黨在2019年和2021年順利地將佩洛西全票選為議長,并繼續(xù)用同樣的態(tài)度支持她所指定的接班人,來自布魯克林的哈基姆·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而自從1995年共和黨在眾議院大獲全勝,再到一批自稱為“茶黨”的反建制共和黨成員在2010年獲得勝利,并在2016年隨著特朗普的當選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之后,“一致對外”這一原則便被共和黨內(nèi)一批相當有影響力的成員徹底拋棄。他們曾經(jīng)多次利用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政治交換:在1995年和2013年,由于共和黨對民主黨執(zhí)政總統(tǒng)的預算額度過高感到不滿,他們并沒有選擇進行內(nèi)部的討論來化解分歧,而是不顧許多黨內(nèi)成員的反對拒絕通過預算議案,導致聯(lián)邦政府陷入停擺。
在麥卡錫成為共和黨的眾議院領袖之前,他的兩位前任都因為無法滿足黨內(nèi)成員的無端要求而選擇主動辭職。親眼目睹了不聽自己要求導致政府在2013年陷入停擺三周的前議長約翰·貝納(John Boehner)曾經(jīng)公開表示,這些希望政府停擺的“茶黨”成員不但不對共和黨效忠,甚至對共和黨的核心原則充滿敵意,僅僅是依仗著這個名號去參加選舉而已。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他將2013年政府停擺最大的始作俑者、此后成為特朗普在參議員中最積極的擁躉的得克薩斯州參議員泰德·科魯茲(Ted Cruz)稱為“ 一個認為自己比別人都聰明的魯莽混蛋”。貝納的接班人,擔任了三年多議長的保羅·瑞安(Paul Ryan)同樣與此時已經(jīng)成為共和黨政治核心力量的特朗普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為了完成減少富人征稅額度、擴大私有化這一畢生夙愿,他與特朗普仍然展開了合作,卻最終被特朗普所拋棄,甚至被這位總統(tǒng)在福克斯新聞上的支持者們所嘲諷,被迫尷尬地自行宣布辭職。

當?shù)貢r間2022年9月27日,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德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在參議院規(guī)則和管理委員會商業(yè)會議上發(fā)言,改革總統(tǒng)選舉改革法案。
除了退出議長競選之外,麥卡錫似乎已經(jīng)找不到和這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共和黨極端成員們達成共識的任何辦法。他們所提出的需求除了要求一個更強硬的人來對抗民主黨之外,就是對抗他們眼中拜登在執(zhí)政期間推行的“漸進式文化馬克思主義”。在美國右翼政治和文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文化馬克思主義”一詞與實際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毫無關聯(lián),而是一個將馬克思主義渲染為“顛覆西方傳統(tǒng)的文化戰(zhàn)爭”的陰謀論,并將20世紀致力于重新研究和解讀馬克思思想的法蘭克福學派的猶太裔學者稱作“陰謀的推動者”的白人至上主義反猶思想浪潮。這一理論在早期得到了基督宗教國家主義的倡導者、保守派意見領袖保羅·韋里奇(Paul Weyrich)的大力推崇,并認為關注社會不平等、文化多邊主義、社會階級差異、種族問題和性別問題等被視為是“政治正確”的事情是“文化馬克思主義”發(fā)動輿論戰(zhàn)爭的直接渠道。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所有已知的記錄中,他們對文化現(xiàn)象的問題著墨并不豐富,更沒有使用過諸如“推翻西方文化”、“發(fā)動文化戰(zhàn)爭”這樣聳人聽聞的詞匯。根據(jù)他們的陳述,在挪威發(fā)動極右翼恐怖襲擊殺害77人和在新西蘭清真寺發(fā)動無差別槍擊殺害51人的兩名兇手,都表示這是他們決定做出這種極端行為的誘因。
如果我們撥開麥卡錫在社交媒體上的強硬姿態(tài),忽略他在福克斯新聞的采訪中所表達的對民主黨和拜登的嫌惡,會看到一個本質(zhì)上和他的兩位前任并無太大區(qū)別的政治人物。與貝納、瑞安一樣,麥卡錫也很清楚利益交換是維系自己地位的基本原則和必要條件。他并沒有第一位將抵制合作作為執(zhí)政綱領的共和黨領袖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的魄力和公共演說能力:他的聲音,話語和形象都令人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讓人印象深刻。當他與反對者存在著政治立場上的偏差時,他可以選擇通過讓步來展開合作。但是,當僵局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天而他的反對者迄今為止仍然拒絕進行任何讓步的時候,他可能也會明白,自己目前面對的不是政治立場上的偏差,而是一場完全針對他自身的人身攻擊;只要他還繼續(xù)想要競選議長,那么他們就會繼續(xù)這場作秀。在這些極端成員的眼中,原則是不存在的;無論麥卡錫現(xiàn)在答應什么條件,他們都會認為他必然將會在當選后反悔,與拜登和民主黨達成共識,“沆瀣一氣”。他們之所以如此堅信這一點,是因為食言而肥是他們一直以來在政治場上游刃有余的信條,而他們也相信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和他們一樣,毫無原則和立場可言。
以馬特·蓋茨為典型代表的這一批積極抵制麥卡錫成為議長的眾議員們,雖然身為國會的成員,內(nèi)心卻并不認為聯(lián)邦政府應當以任何一種方式存在并決定民眾的生活。為了證明聯(lián)邦政府無能,他們不惜胡攪蠻纏來迫使政府癱瘓,從而向與自己認同高度一致的狂熱選民們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與其說這些人在政治認同上傾向于極端的保守主義,倒不如說他們認同虛無主義;在他們眼中,只有國會什么政績也沒有但不斷地阻撓反對黨獲得掌權的機會,共和黨和保守主義的政治綱領才有必要繼續(xù)存在下去。就連在美國政治圈子中素來以蠻橫著稱的金里奇,也為了避免政府繼續(xù)癱瘓而和克林頓達成了協(xié)議,在政府福利預算的問題上進行了讓步;倘若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今日,那么金里奇的下場將不會比麥卡錫好到哪里去。
已經(jīng)被逼到墻角的麥卡錫雖然表面上沒有退縮,但是卻在暗地里做出了一個令他十分難堪的利益交換:與民主黨談判并達成妥協(xié)。如今,民主黨的212名成員(有一名席位因議員當選后去世而空缺)無一例外地支持杰弗里斯,而在麥卡錫的門下卻只有201人支持自己。隨著投票陷入僵局,一條來源不明的傳聞認為,麥卡錫可能會通過增加委員會成員權力的途徑來換取一部分民主黨成員對自己的支持。如果有足夠多的民主黨成員投“棄權”票的話,那么達到多數(shù)的標準將會被降低,麥卡錫也不需要再去討好那些他根本無法滿足的極端黨內(nèi)成員。在接受采訪時,民主黨的成員們對這一傳聞不置可否,因為他們也并不相信麥卡錫會真的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讓步。當此前信心滿滿將會接手議長席位時,麥卡錫曾經(jīng)得意忘形地表示他會用議長的木槌來“捶殺佩洛西的極端社會主義”,甚至說“想要不去用槌子打她很難”。
對于民主黨而言,與其和麥卡錫這名執(zhí)政能力和個人魄力都十分有限的虛弱領導者展開合作,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可能是最恰當?shù)膽獙Ψ绞剑€能因此坐收漁翁之利。在參加此前的議長投票時,為了突出自己對共和黨內(nèi)亂的鄙夷,許多民主黨的眾議員在推特上用表情包來嘲諷麥卡錫的尷尬局面,而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劉云平(Ted Lieu)甚至發(fā)布了自己帶了一桶爆米花來參加投票的照片,進一步侮辱麥卡錫和共和黨。

當?shù)貢r間2023年1月5日,在國會大廈眾議院舉行的第118屆國會會議上,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劉云平(左)與來自紐約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哈基姆·杰弗里斯(右)握手,劉云平提名杰弗里斯為眾議院議長。
如今,美國民眾可能越來越難以相信共和黨這樣一個連選出黨內(nèi)領袖都無法順利完成的黨派,有能力做出比民主黨更加有效的執(zhí)政和管理措施。盡管拜登總統(tǒng)的支持率仍然低于五成,但是對共和黨的混亂失序更加不滿的選民們即便在政治意識形態(tài)上認同保守主義,也難以看到以麥卡錫為領軍人的共和黨能走多遠。無論這一混亂尷尬的局面持續(xù)多久,這一情況基本都預示著麥卡錫政治生涯的終審判決:他將必然會是數(shù)十年來美國最虛弱、最不自主、最容易被擺布的一位議長。在1990年代發(fā)明了抵制主義的共和黨,現(xiàn)如今最終迎來了一場玩火自焚式的公共羞辱,將自己的無能徹底地暴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參考資料:
Boehner, John. On the House: A Washington Memoir. St. Martin's Press, 2022.
Brodey, Sam, and Ursula Perano.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Quietly Consider a Speaker Deal.” The Daily Beast, The Daily Beast Company, 5 Jan. 2023, https://www.thedailybeast.com/republicans-and-democrats-quietly-consider-a-kevin-mccarthy-speaker-deal.
Brown, Matthew. “Democrats Slam Kevin McCarthy over Joke about Hitting Speaker Nancy Pelosi with Gavel.”USA Today, Gannett Satellite Information Network, 2 Aug. 2021,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1/08/02/mccarthy-blasted-joking-hitting-pelosi-gavel/5452530001/.
Chait, Jonathan. “Why House Republicans Keep Eating Their Own.” Intelligencer, 3 Jan. 2023, 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3/01/why-house-republicans-coup-kevin-mccarthy-conservative-moderate-congress.html.
Foran, Clare, et al. “House Adjourns for Third Day Without Picking a Speaker in Longest Contest in 164 Years | CNN Politics.” CNN, Cable News Network, 6 Jan. 2023, https://www.cnn.com/2023/01/05/politics/kevin-mccarthy-speaker-bid.
Graham, David A. “Kevin McCarthy's Predicament Is a Warning.” The Atlantic, Atlantic Media Company, 4 Jan. 2023,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3/01/republican-party-kevin-mccarthy-house-speaker-debt-ceiling/672645/.
Jackson, Paul. The Post-War Anglo-American Far Right: A Special Relationship of H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Kessler, Glenn. “Analysis | Kevin McCarthy's Stint as a Small-Business Entrepreneur.” The Washington Post, WP Company, 7 Dec. 202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fact-checker/wp/2018/02/02/kevin-mccarthys-stint-as-a-small-business-entrepreneur/.
McCaskill, Nolan D. “House Adjourns for Night after McCarthy Amasses 11 Speaker Vote Losses.” Los Angeles Times, Los Angeles Times, 5 Jan. 2023, https://www.latimes.com/politics/story/2023-01-05/mccarthy-speaker-thursday-votes.
Miranda, Gabriela. “Kevin McCarthy Broke the Record for Floor Speech in the House. but the Filibuster Records Will Astound You.” USA Today, Gannett Satellite Information Network, 19 Nov. 2021,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1/11/19/longest-speeches-filibusters-us-history/8680017002/.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