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引才“放大招”:頂尖人才創新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
一間實驗室擁有兩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擔任“導師”是什么體驗?
這個問題,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徐海很有發言權。
在他的牽線搭橋下,4月18日,2016年諾獎得主讓·皮埃爾·索維奇與湖南文象集團正式簽約,宣告湖南首個諾貝爾獎工作站和首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正式落戶該集團所在的長沙標朗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而早與標朗住工建立技術合作關系的1995年諾獎獲得者馬里奧·莫利納也將進駐實驗室,兩位科學家每年各約有一個月時間來華進行科研指導和人才培養。

為什么這兩位諾獎得主選擇“加盟”支持湖南環保產業發展?答案就是它——《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動計劃》。
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描繪了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宏偉藍圖怎么變為現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又排兵布陣了“451”陣容,包括: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文化創新、管理創新“四大創新”,實施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行動、對接“新絲路”推動“走出去”行動、對接自貿區提升大平臺行動、對接湘商會建設新家鄉行動、對接北上廣優化大環境行動“五大開放行動”,推行一個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其中,最關鍵的“前鋒”力量非芙蓉人才行動計劃莫屬。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電影《天下無賊》中的經典臺詞,正是當下湖南發展的真實寫照。
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發展引領支撐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去年底,我省出臺《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簡稱芙蓉計劃)。專家們說了,咱們的芙蓉計劃可不同于各地出臺的人才新政,它既不是一個大而全的人才工作規劃,也不是一個新設立的單項人才工程,而是按照“優化人才和項目組合”的原則,將若干重要人才單項政策集成打造的人才政策制度2.0版本,綜合起來就是“十大支持”“十大放開”:
十大支持
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科技創新團隊發展;支持企業引進培育高素質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建設“雙一流”;支持科教(學術)組織、協會、團體來湘發展;支持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發展;支持科技人才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院所改制;支持海外歸國人員、外國專家來湘發展;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專業技術人員、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扶貧、扶智、扶業;支持優秀人才成名成家。
十大放開
放開事業單位人才編制使用;放開事業單位人才收入分配;放開人才職稱評審;放開人才股權激勵;放開人才居留、落戶門檻;放開人才社保、購房;放開人才子女就學條件;放開人才共享使用科研設施和儀器;放開柔性引才用才條件;放開基層錄用工作人員招收條件、崗位、比例。
“十大支持”“十大放開”里可謂是亮點多多、“干貨”滿滿。湘伴君也注意到,這“人才20條”的最大亮點在于深度嵌入創新、開放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不盲目跟風、不瞎拼“財力”,圍繞湖南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打贏脫貧攻堅戰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搭建人才發展平臺、松綁人才機制障礙,把資源用在刀刃上,力求實現最佳的引才引智目標。
比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在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給予頂尖人才創新團隊最高1億元、杰出人才創新團隊最高3000萬元支持;設立湖南省芙蓉人才獎,省、市、縣分級獎勵每人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等等;
又比如:設立事業單位人才編制管理專戶,為高、精、尖人才引進提供編制保障;實現高校自主評審全覆蓋,條件成熟的科研院所和公立醫院可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等等。
還比如,建立外國專家來湘工作激勵和補貼機制,擇優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
正是因為出臺了多項“硬措施”,誠意滿滿,湖南吸引了一大批包括諾獎得主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集聚。
雖然計劃實施還只有短短半年,但芙蓉人才計劃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點贊”。各地各單位也紛紛出臺配套措施,為芙蓉人才計劃“打call”。
比如,圍繞“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扶貧、扶智、扶業”,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牽頭,為全省51個貧困縣組建了51支由科技副縣長擔任團長、5名以上實用型技術專家組成的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推動省市縣三級選派科技特派員近5000名,確保“每個貧困縣有一個專家服務團,每個貧困村有一名科級特派員”。
又比如:根據“芙蓉人才行動計劃”明確的“放開人才職稱評審”要求,省人社廳確定省人民醫院、省農科院、中聯重科等單位為我省職稱自主評審試點單位,評什么人?怎么評?都讓用人單位自己說了算。
作為首批“吃螃蟹”的公立醫院,省人民醫院已經嘗到了職稱自主評審的甜頭。省人民醫院院長祝益民說,自主評審給了醫院更多的自由權,可以制定更適應自身用人需求和人才發展方向的“個性化”方案,如申報高級職稱必須擁有獲獎科研成果等,醫護人員覺得考核得更實、與具體工作貼得更近。
前不久,結果公布:在省人民醫院本輪自主評審中,共有19人獲得正高職稱,通過率為35.8%;72人獲得副高職稱,通過率為55%。
通過率比以前還略低一些,但大家都表示很服氣。有落選的醫生這樣說:“從筆試、客觀能力評價再到面試,自主評審對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x光式考核,最后晉升的這些人確實比我優秀。”
湘伴君知道,從政策落地到產生效果,芙蓉計劃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沉淀。但我們完全有信心,釋放出“洪荒之力”的芙蓉計劃,必將為三湘大地的“惟楚有才”寫下更加濃墨重彩的注解!一起拭目以待吧!
(原題為《湖南吸引人才“放大招”!頂尖人才創新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