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調查:救助和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新華社5月21日報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21日在青島宣布,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及其保護調查,為黃渤海江豚保護區規劃和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科學依據。
據介紹,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與指導下,黃海水產研究所承擔了中海油公益基金會海洋環保項目“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及其保護”,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黃渤海江豚的種群數量、洄游分布、繁殖與生長、遺傳多樣性等,查明漁業生產對江豚損害的類型及程度,提出保護措施與建議。
為順利完成項目調查任務,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將于5月24日赴黃海南部開展江豚種群數量與分布調查,航期預計10天,出海調查期間將采用截線抽樣目視調查的方法對江豚進行觀察,同時采用挪威SIMRAD EK60和便攜式EY60科學探魚儀,取得魚類空間分布數據,并采用YSI儀器現場測量表層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為有效開展中國近海江豚生態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基礎資料。
“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是黃海水產研究所新建的一艘以漁業資源調查為主,兼具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等調查能力的科學調查船,2017年9月交付使用。調查船總長42.8米,滿載排水量626噸,主機功率約634千瓦,定員30人,續航力4000海里,自持力30天。
據介紹,江豚全部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野生動物紅皮書易危級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13年,長江江豚種群因其種群數量快速下降,被IUCN由瀕危級升為極危級,2016年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長江江豚相似,海洋江豚同樣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生存狀況不容樂觀,誤捕和非正常死亡事件頻發,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對黃渤海沿岸漁民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黃渤海江豚的種群數量不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20%,部分水域甚至不足5%,救助和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江豚俗稱江豬或海豬,屬鯨目、齒鯨亞目、鼠豚科、江豚屬,在中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水域都有分布,是在我國分布最廣的小型齒鯨類。中國水域的江豚一般可分為長江(長江亞種,N.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黃渤海(北方亞種,N. p. sunameri)和南海(印度洋指名亞種,N.p.phocaenoides)三個地理種群(亞種)。
(原題為《中國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調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