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鈞正平:全軍指戰員,為何都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
??1月3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全軍各軍兵種部隊組織2023年度開訓動員。大江南北,練兵場上“殺”聲震天;長城內外,座座軍營熱情澎湃。從北國邊陲到南國海島,從大漠戈壁到沿海一線,鐵甲轟鳴、戰鷹翱翔、戰艦起航,神州大地處處涌動練兵熱潮。

陸軍某合成旅官兵在野外駐訓場展開一場實戰化演練;海軍安徽艦赴某海域組織飛行保障訓練,有效檢驗艦機協同和部隊作戰能力;空軍航空兵某旅細致準備、嚴密組織,以嶄新姿態迎接新年度開飛……透視各單位新年度的軍事訓練,練兵導向鮮明,備戰氛圍濃厚,無不在強化一個信號:“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

新年伊始,為何全軍上下對這項工作如此重視?
軍隊是戰斗隊,核心職能是打仗,一切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向是戰斗力,每名官兵的主業主責是練兵備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這個職能,背離這個指向,游離這個主業。只有平時把兵練好,真正具備打贏能力,才能懾有效果、談有砝碼、打有勝算。
天下并不太平,戰爭并不遙遠,和平需要保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性明顯增加,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我國國家安全威脅的突發性、聯動性、多變性將進一步增強。

環顧世界,美西方將我國視為最主要戰略對手,長期竭力對我進行遏制打壓。臺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美臺勾連升級,嚴重危害臺海和平穩定,我軍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任務更加艱巨。此外,從世界近幾場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看,現代戰爭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智能化特征日益顯現。面對激烈的軍事競爭態勢,我們需要站在戰爭前沿、科技前沿,加快形成現代化練兵模式和戰斗力生成模式,贏得軍事戰略競爭主動……這意味著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強國強軍事業任務艱巨繁重,對我軍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打贏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寧可備而不戰,不可無備而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備戰打仗工作高度重視,對提高能打仗、打勝仗能力念茲在茲,對練兵備戰看得最重、叩問最嚴。“要強化戰斗隊意識,立起打仗的鮮明導向,密切關注局勢變化,真抓實備,常備不懈,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習主席關于練兵備戰的論述與講話,每一條都直指戰場,每一條都充滿濃濃的硝煙味。
去年11月,習主席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時又向全軍將士發出了研戰務戰、真抓實備的鏗鏘號令,強調全軍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加快提高打贏能力,有效履行新時代我軍使命任務。這為全面推進練兵備戰立起了鮮明導向,指明了方法路徑。
黨的二十大就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也作出戰略部署,強調全軍要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堅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推動練兵備戰往深里走、往實里落,做好隨時打仗的充分準備,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這就要求全軍將士要深刻領悟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外延,全面理解認識我軍的職能使命,緊貼多樣化任務需求,拓展練兵備戰內容,提高練兵備戰水平,不斷提升我軍遂行使命任務的能力;要在訓練中立起“真、難、實、嚴”標準,擠干訓練中的水分,大力破除訓練中的形式主義,通過練強指揮能力、練好戰斗本領、練硬戰斗作風,讓官兵日常作風更扎實、演訓作風更務實;要主動對接戰場需求,緊盯作戰對手強打贏能力,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堅持實戰實訓、按綱施訓、從嚴治訓,切實把每一個單兵、每一型裝備、每一類作戰要素都訓到位,有效夯實戰斗力基礎,真正鍛造提升打贏能力;要進一步加大對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研究運用,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不斷推進新型作戰力量融入到作戰體系之中,推動戰斗力結構不斷升級轉型,從而贏得未來戰場主動……

軍隊承擔著保衛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和使命,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歷史一再證明,一個國家只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怕外來民族的侵犯。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仗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從“弱國無外交”到“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今的中國為何有底氣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們的鏗鏘話語,正是來自于一支力量強大的軍隊。
過去的2022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扎實推進,部隊全面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升級,有效應對了外部風險挑戰,以頑強斗爭精神和絕對過硬實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步入嶄新的2023年,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支撐力量,人民軍隊定會緊緊扭住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根本指向,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