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麗中國長江行】宜昌突破“化工圍江”,環保與效益并行
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如何讓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相得益彰,推動長江經濟帶實現高質量發展?美麗中國長江行來到湖北宜昌……
“轉型”正是宜昌市經濟發展重點,尤其是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曾經,宜昌這塊峽江明珠,陷入“化工圍江”的困境,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宜昌市痛下決心,計劃到2020年,陸續關、搬、轉134家化工企業,實現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但“清零”背后,不是對化工企業一關了之、一搬了之,存量巨大的傳統產業不能簡單被視為“包袱”,該退則退,該優則優,引導產業集群集約發展,推動企業向高精尖、向綠色循環化轉型升級。

創新能力:全系列最大型插齒機研制基地
19日,上游新聞記者在這里看到,宜昌長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雖然規模不算大、產品線不算寬,然而就是這個以插齒機為主要產品,曾經的“三線”內遷企業,現在占據著國內插齒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在大型插齒機、銑齒機和梳槽機等齒輪制造專業領域,甚至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
長機科技已經擁有40多項制齒機床研制專利技術,其自主研發的YKT5150數控插齒機被評為我國齒輪加工行業的最高獎——春燕獎。同時也是華中科技大學、三峽大學的產學研基地,公司技術中心“長江機電研發中心”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湖北省創新團隊。
相關負責人回憶,曾與某國簽訂的高級機床的合同,付款后卻遲遲收不到貨,對方給出的理由是“涉及國家安全”,以撤銷合同告終;因為發達國家對我們實行的技術封鎖和壟斷,不得已花巨資進口國外一部舊機器,通過長時間的研發創新,最后發揮其最大的功能。

長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68年,占地18萬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近7萬平方米,總資產過4億元。是國家機床工具行業重點骨干企業,中國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型插齒機研制基地。
長機科技的高速發展就得益于宜昌市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醉心高新企業的培育,更青睞中小企業的成長。宜昌正著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工程,以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引導更多企業走上創新發展道路。
宜昌從研發平臺、項目建設、成果申報、科技獎勵等方面,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措施,為企業自主創新搭建厚實的平臺。“我們自主研制的數控梳槽機上市后,讓此前盤踞在我國剃齒刀容屑槽加工設備領域的國外企業措手不及!”宜昌長機科技總工鐘瑞齡介紹:“通過承擔科技專項,攻克設計難題,誕生了共軛雙凸輪讓刀及刀架提拉機構這一核心技術,所產插齒機在國內市場處于壟斷地位。”

這個公司的蝶變,僅是宜昌企業轉型提升創新能力的一個縮影。
化工產業鏈“魔環”:環保與效益同行
“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所謂‘魔環’,是通過園區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在每個環節和內部之間形成多路封閉式的循環,從而形成的各個主導產品環環相扣、環環生金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新材料產業園內,工作人員介紹,眾多循環鏈條中,一個最典型的循環,就是草甘膦副產的氯甲烷,絕大部分用于生產有機硅,有機硅副產的鹽酸,又全部用于生產草甘膦。
園區這種完整的循環經濟閉環,實現了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努力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提高環保水平的同時,還提高了經濟效益,促進了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作為宜昌市化工產業巨頭,興發集團曾是傳統的重化工企業,資源消耗大。“因為航運的便利,以前興發集團廠區面積的三分之一,在長江岸邊一公里范圍之內,這是污染隱患。”猇亭區委工作人員說。
近兩年,興發關停了臨近長江的22套總價值12億元的生產線,復綠了800多畝土地。集團還投資10.7億元,擴容改造環保裝置,使污水處理系統能力達到實際需求的1.5倍。
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表示,企業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體和重要力量,要下決心把長江沿岸有污染的企業都搬出去,徹底根除長江污染隱患。
興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以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區為試點,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其中,電子級磷酸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代表了亞洲磷酸鹽生產的最高水平;磷系阻燃劑THPO生產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有機硅生產技術達到行業先進水平;草甘膦清潔生產工藝全國領先。
今年4月,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的小熱電開始拆除設備前,企業在岸線復綠上已投入約3000萬元,未來二期三期完成后,復綠總投資將超億元。
(原文題為《【美麗中國長江行】突破“化工圍江”,探尋湖北宜昌“加減法”背后的故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