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才少年”稚暉君離職,華為200萬年薪都留不住人才?
文丨宗威
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離職的消息,這兩天在各平臺登上了熱搜。
稚暉君本人在微博上發文,確認了離職消息。他沒說離職后會去做什么,只提到將開啟一段新事業,做“更有挑戰的事情”。
自從任正非宣布高薪網羅“天才少年”后,通過這一計劃進入華為的天才們就備受關注,稚暉君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放棄200萬年薪離開華為,他的下一站是哪兒?華為超高薪都留不住人才了么?像稚暉君一樣的天才少年們,如今都怎么樣了?
1
稚暉君本名彭志輝,本碩均就讀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本科學的是生物醫學工程,但他一直利用課余時間自學計算機,研究生時轉到了信息與通信系統專業。
2018年畢業后,稚暉君去了深圳的OPPO研究院,同時拿到了硬件崗和算法崗兩個offer,最終選擇成為一名AI算法工程師。
2020年,稚暉君通過天才少年計劃進入華為,負責華為昇騰計算產品線的全棧研發。

不過,比起華為天才少年的名號,稚暉君的另一重身份,B站科技區知名UP主,或許更為人所熟悉。他曾榮膺“2021 年度百大 UP 主”,目前有接近230萬粉絲。
稚暉君成為百大UP主完全是機緣巧合。
他原本只是把B站當成存儲視頻的服務器,沒想到還有不少人看,于是花了更多時間來做視頻,然后不到半年就火了。
稚暉君播放量最高的視頻,關鍵詞都是“硬核”“自制”,比如播放量排名前二的視頻:“技術宅UP耗時三個月,自制B站最強小電視”、“我造了一臺鋼鐵俠的機械臂”。
有多硬核看看視頻就知道了。
在他的另一條視頻“自動駕駛自行車”下,有北理工車輛工程畢業的網友評論:UP主的任何一部分拿出來,都是一篇本科論文,還有實物,碩士畢業綽綽有余。

超強的動手能力,讓稚暉君獲得了“野生鋼鐵俠”的昵稱。
他在采訪中談到,小時候就喜歡拆家電,“大學階段入門了模數電、單片機、Linux、自控原理之類的課程之后,就開始放飛自我了?!?/p>
離開華為后,稚暉君下一站要去哪兒?
他本人并未透露具體去向,只說要做“更有挑戰的事情”。有知乎匿名用戶爆料說,他下一步應該是創業,方向與他擅長的機器人有關,據說已經拉到了天使投資。
有意思的是,稚暉君B站上的最新一條動態就和機器人有關。
對他放棄高薪離開華為的決定,大部分網友還是表示支持的,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創業不是好選擇,擔心他步曾經的華為天才李一男的后塵。
不管怎樣都是他的個人選擇,唯有尊重和祝福吧。

2
天才少年稚暉君的離職,對華為肯定是有損失的。
憑借著B站百大UP主的身份,加上比華為官方賬號還多的粉絲,稚暉君明里暗里做了很多宣傳工作,可以說是華為在B站的“臉面”。
盡管經常被調侃做UP主是不務正業,稚暉君能力在華為內部是得到認可的,任正非都曾公開表揚過他——
“但對于 2012 實驗室(華為偏理論研究的實驗室),公司從未給過你們過多約束。比如,有人研究自行車的自動駕駛,公司沒有約束過他。
我們要生產自行車嗎?沒有啊。這是他掌握的一把‘手術刀’,或許以后會發揮什么作用,產生什么巨大的商業價值。”

華為內部論壇上,不少同事對他的離職表示惋惜。
稚暉君的出走也讓一些人開始懷疑,華為花大價錢招來的天才少年們,如今都怎么樣了?還會不會有人離開?
從媒體公開報道來看,稚暉君似乎是離開華為的天才少年第一人,但不排除還有其他人離開只是沒引發關注。
時間拉回2019年6月,華為發布任正非的一段講話,正式宣布開啟“天才少年”計劃。
“今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范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鉆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p>
任正非還表示,未來3-5年,相信公司會煥然一新,全部“換槍換炮”,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

為了網羅全球天才少年,華為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薪酬:
天才少年們年薪分為三檔,最高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其次是140.5萬-156.5萬元,最后是89.6萬-100.8萬元。
畢業就能拿到百萬年薪,這是多少打工仔一生的夢想!
天才少年的門檻自然賊高,除了高水平論文這些硬性條件,還得經過最高到總裁的層層面試,一路“通關打怪”才有機會。
天才少年們進入華為后,最終得憑實力說話。
用任正非今年7月的話說,進入華為后就沒有“天才少年”這個詞了。華為常務監事陳黎芳則表示,“天才少年”進入華為后也需要成長,不可能永遠當少年,最終還是要看實際發揮的價值和貢獻。
3
華為這些年招了多少天才少年?
華為某高管今年初曾在2021年年報會上稱,過去兩年,約有2.6萬名應屆畢業生加入了華為,其中有超過300人是人們定義的“天才少年”,他們在關鍵業務領域充分發揮作用。

但像稚暉君這樣拿最高檔位年薪,能被媒體報道的天才少年,仍是極少數。
有人統計過公開報道中,從2019年發布全球招募令至今,只有20多人入圍天才少年計劃(外籍情況未知),而且人數似乎呈逐年減少趨勢:
2019年有9人,2020年6人,2021和2022年都是4人。另外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華為沒再公布天才少年們的年薪。
是華為變低調了嗎?
要知道,華為當年開展天才少年計劃,本身就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公關活動。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下,確實提升了華為重用人才的形象。
而且今年4月和7月,華為曾兩次啟動天才少年計劃,都吸引了不少媒體報道,在人才宣傳方面低調,似乎不是華為的風格。
或許是華為也開始節衣縮食了。今年的天才少年招聘令中,華為在薪酬方面,都只模糊提到“5+倍薪酬”。

對普通打工人來說,華為的高薪依然遙不可及。只是對天才少年們來說,在深圳高昂的房價面前,高薪似乎也沒那么有吸引力。
2020年8月,天才少年計劃的第一位女生,拿到第二檔最高156萬年薪的姚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了:
“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說,感覺也很難做些什么。”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深圳房價雖說略有下降,但對大部分人來說,自主買房仍是一件很難的事。不知道華為的天才少年們,有多少人在深圳買房安家了?

或許對他們來說,買房并不是當下最緊要的任務,更困難的是如何向公司證明自己的價值。
一個顯著的事實是這兩年,大公司對頂尖研發人員的耐心在減少,如果不能盡快讓研發成果變現,他們的處境恐怕不會太好。
幾年前的任正非,在多個場合講過俄羅斯數學家的故事:華為給他開出了200萬美元年薪,還專門在莫斯科建了個研究所,十幾年來也不知道他在干啥,直到他后來攻破了3G技術。
如今的華為,還有這個耐心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