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蕭:文學相伴的青蔥歲月

文學相伴的青蔥歲月
文/林 蕭
前段時間,跟文友閑聊,聊著聊著不由打開校園時代的話匣,回憶似一支離弦之箭,不可阻擋地停留在那逝去的青蔥歲月里。猶記得,當年的《語文報》對我的文學愛好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同一盞燈點燃我少年時心中的火苗,時光雖已過去多年,感覺仍溫暖如初。
我出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基本沒接觸過課外閱讀,直到進入中學讀書,學校的閱覽室、圖書室才開闊了我的視野。我如一尾小魚游入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在閱讀中汲取養分,并漸漸萌發了寫作的沖動。
當我在書上讀到一行行優美的文字時,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文學作品——現代詩。青春年少,正是充滿詩意、放飛自我的時候,詩歌闖入我的心靈,無意中開啟了我的文學之門。學校閱覽室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只要有時間,我都在這里度過。有一次,學校邀請一位作家舉辦講座,我才知道如何投稿。那時,網絡還未盛行,我還未見過電腦的模樣,投稿需要一筆一劃地謄寫在稿紙上,然后在信封上寫上報刊社地址,貼上郵票后將夢想投進綠色的郵筒。在經歷漫長的等待后,大多如泥牛入海。然而,這種等待卻是一種幸福的煎熬。因為,偶有印著報刊社名字的信封從班主任手中傳來,看著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那種感覺無與倫比,也增添了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語文報》就在這時走進了我的生活,除了能在這份報紙上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外,她最吸引我的無非是刊登同齡學生的詩歌。要知道,在各種考試“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的背景下,《語文報》能開辟一小塊版面刊登學生的詩歌,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與大多數學生一樣,當時的我也有青春叛逆的影子,我甚至偏執地認為,刊登學生詩歌的報刊才是好報刊。于是,在多次閱讀《語文報》后,我向她投出了精心準備的稿件。大約三個月后,我收到了一封印有“語文報社”字樣的大信封,迫不及待地拆開,驚喜地發現在報紙的“新星座”欄目不僅刊登了我的詩歌,還配發了我的簡介和照片!這份來自《語文報》的肯定與榮耀,讓我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樹立了自己的信心,并逐步在文學之路上采摘一顆顆甜美的果實。
后來,《全國中學優秀作文選》《新作文》《學習方法報》等多家報刊開辟專欄對我進行介紹,《青少年日記》等雜志將我作為封面人物,我還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十佳文學少年,被媒體稱為“一顆閃亮的文壇新星”。全國各地讀者從四面八方給我寫信,收到的信件達幾千封之多。這種被讀者認可的自豪感,離不開《語文報》對我的鼓勵。
《語文報》有著“中華語文第一報”的美譽,在我看來,這個稱號可謂名副其實。我有時在想,如果沒有《語文報》,中國的校園將缺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文壇是否也將缺少一批作家與詩人?
青蔥歲月,莘莘學子,有《語文報》的陪伴,是一種幸福,溫暖動人,詩意綿長。

【作者簡介】林蕭,青年作家、詩人、媒體人。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詩刊》《文藝報》《中國青年作家報》《星星詩刊》《青年作家》《詩潮》《散文詩》等多家報刊,入圍第四屆、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紅塵之外》《朋友別哭》、長篇小說《苦夏》、評論集《評心而論》等,榮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第二屆雁翼詩歌獎等獎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