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遇上這些情況快來急診!四類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就診建議
“感染了新冠去不去急診”,成了最近困擾很多人的難題。面對人滿為患的急診,不去,可能會耽誤病情;去了,不僅排隊時間長,還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那么,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人群、孕婦、兒童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去急診?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霜為您解答!
老年人
老年人的新冠感染重癥死亡率比年輕人要高出很多。對比18-29歲年齡組的年輕人,60-75歲年齡組感染新冠后的死亡率是年輕人的60倍,85歲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死亡率是年輕人的340倍!
很多高齡老人的新冠感染癥狀非常隱秘、不典型,如感染后出現肺炎,卻沒有咳嗽或發燒,只表現為意識的改變、乏力和嗜睡,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沉默性低氧”。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還出現繼發的各種細菌感染,如果護理不當,發燒后盲目給予過量的水分攝入,還有可能誘發心力衰竭。所以老年人在患病后的護理更要小心。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老年人盡快就醫:
1.體溫升高≥38.5℃超過3天。
2.相比患病前,進食變差,小便量明顯減少,或新出現多次大便失禁。
3.反應/精神狀態比之前明顯遲鈍、嗜睡、交流障礙、不認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以前能夠完成的事情都不能完成了(如走路、聊天)。
4. 新出現了憋氣、呼吸困難,不能平躺。
5.咳嗽或喘息加重,甚至出現口唇發白發紫的情況。
6. 周圍人聽到老人喉嚨有明顯的痰鳴音,難以咳出。
7.平時氧飽和度正常,此次起病后自測氧飽和度≤93%。
8.如果老年人還合并了慢性肺病、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不宜在家過多飲水或強迫進食,如果出現了基礎疾病癥狀的加重,更應及時就醫。
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
慢性肺病、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和慢性免疫功能抑制是最常見出現新冠重癥感染的危險因素。有這些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定要密切觀察,即便體力能夠支持,也最好不要看護兒童或照顧寵物,每日測量體溫、心率、血壓和血氧情況。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盡快就醫:
1.上廁所或進行很輕微活動時也會出現憋氣或呼吸困難。
2.血壓比平日的基礎血壓升高或降低≥20mmHg,并出現頭暈、乏力等情況。
3.新出現胸痛、胸悶、心悸、且休息后不能好轉,或難以平臥。
4.體溫持續≥38.5℃,且服用退熱藥后體溫不好轉,甚至出現意識模糊、進食差、尿量減少等癥狀。
5.平時氧飽和度正常(≥95%),但起病后家中自測氧飽和度<94%;或平時有基礎肺病(氧飽和度<95%),但此次起病后的氧飽和度比平時水平更低。
孕婦
如果準媽媽出現以下癥狀,請盡快就醫:
1.持續超過39℃的高熱,且服用退熱藥后效果不佳。
2.持續的劇烈的頭痛,且在服用藥物或休息后疼痛感不會消失。
3.出現頭暈或暈倒,甚至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
4.感覺呼吸急促,喉嚨或胸部緊繃,平躺時感覺呼吸困難,需要墊高枕頭才能入睡。
5.新出現胸痛,如胸部中央的緊繃感或壓迫感,或除了胸部以外,疼痛還蔓延至背部、頸部或手臂,或出現咯血的情況。
6. 突然出現心跳變化,如感覺心臟怦怦直跳,自己測量脈搏跳動不規律,且休息后不好轉。在心跳改變的過程中,同時感到頭暈,乏力。
7. 嚴重的惡心和嘔吐。胃部突然出現的嚴重不適感,遠超出平時(孕早期)的惡心和嘔吐感。
8.突然出現的腹痛,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疼痛加重。
9.自覺胎動減少或停止。
10.懷孕期間新出現的陰道出血或流液。
兒童
跟以往的毒株相比,奧密克戎感染導致重癥死亡率在全世界都有明顯的下降,目前的重癥率大概在1%左右。但由于它在人群中的傳染非常廣泛,特別是在兒童中的傳播比以往的毒株有明顯增加。雖然兒童感染新冠的死亡率非常低,但是也可能導致兒童重癥,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兒童,重癥的風險將增加。與成人類似,患有肥胖、糖尿病、哮喘、慢性肺病或免疫抑制的兒童,患重癥的風險也可能增加。
如果兒童出現以下癥狀,請盡快就醫:
1.持續高熱超過3天。
2. 出現呼吸急促(小于2月齡,呼吸次數≥60 次/分;2~12月齡, 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呼吸次數≥50 次/分;1~5歲,呼吸次數≥40 次/分;5歲以上,呼吸次數≥30次/分)。
3.活動能力或意識水平下降,如出現昏睡、刺激后也不能清醒、持續哭鬧,甚至出現抽搐。
4.拒食或進食困難、反復嘔吐或腹瀉、尿量明顯減少。
5.出現皮膚或口唇蒼白、四肢發紫。
6.本身有其他疾病的孩子,有任何拿不準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工人日報客戶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