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3年不回復”的政務網站,得了“官僚病”
5月16日上午,國辦信息公開辦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通報。
通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針對不合格政府網站責任單位和人員的問責力度進一步加強,共有196名有關責任人被上級主管單位約談,29人作出書面檢查,35人被通報批評,12人被調離崗位或者免職。此次問責人數是近3年抽查問責中最多的一次。
政府網站是政府部門在互聯網上為公眾提供信息、咨詢、政務服務的窗口,其服務功能正常、互動渠道暢通是“基本功”。如果網站不及時更新,或不與網民及時互動,會影響公眾對政務信息的了解和獲取,進而影響相關事務的辦理,直接關系民生。
像這次披露的某區的節能減排網3年不回復網民留言,已經喪失了作為政府網站的基本職能,是一種行政不作為。此次抽查發現,2家政府網站甚至為逃避監管發稿日期造假,每天自動將新聞稿件的發布日期“實時更新”至當天。這是一種嚴重的行政瀆職行為,日期造假會導致政務信息的失真,從而對網民構成誤導,對這種行為應予以嚴肅追責懲處,不能罰酒三杯了事。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僵尸網站”等問題有明確的查處規定,但從各種 “僵尸網站”屢查不絕的情況看,現有的問責力度可能還不夠,此次通報稱12人因不合格政府網站責任被調離崗位或者免職,說明以前的常規處罰有升格的空間。加大查處力度,是改進政府網站的有效途徑之一。
政府網站的懈怠,會衍生各種問題,前不久,“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我仿佛聽見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這樣的話語居然出現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對網民的回復中,雖然官方稱此次“意外”系該平臺的第三方運營機構“系統問題”所致,但是其背后的成因和僵尸網站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新技術時代下的傳統“官僚病”。
從此次通報信息來看,存在網站責任問題的,以市縣級政府部門居多,而北京等21個地區政府網站合格率為100%。這符合公眾的慣常認知。與高層級政府部門相比,一些基層地方政府部門的行政觀念相對滯后,對政務信息公開化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此外,后者的不規范行政的現象也更常見,這也會導致這些政府部門抵觸信息公開化,“僵尸網站”恰能幫助其逃避上級和公眾監督。因此,對政府網站的抽查監督,不僅是保障政務信息公開,更是為了促進行政行為的規范化、合法化。
政府網站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新技術出現的一種現代行政管理工具。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于20世紀初曾提出行政管理的官僚制(科層制)問題,有學者認為,基于網絡新技術的政府網站,具有“去科層化”的功能,即其可以使得政務信息直達民眾,避免上情下達中的阻隔和扭曲,特別是能突破政府內部科層之間的阻隔,可提高行政治理效率;同時,政府網站的開放互動功能還使其自然具有了社會監督的作用。因此,政府網站在當下的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僵尸網站等各類奇葩網站加大問責,很有必要。
當然,政府網站本身只是一種行政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它能對規范行政行為起到倒逼作用,但是要根治基層“僵尸網站”乃至信息不公開等問題,仍然離不開政府治理理念的現代化和規范化。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