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何鼻炎是普遍卻難愈的頑疾?
最近,楊康們開始恢復通勤、見面會友。盡管不少人的“寶娟嗓”和“水泥鼻”還沒完全恢復,也難掩回歸往日的快樂!
大家回憶起“屯刀片”和“水泥封鼻”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不僅感覺喘不上氣、頭也昏昏的,導致不得不張嘴呼吸,結果嗓子更加痛了。最慘的鼻炎患者,后續恢復期還相當漫長。
那么,鼻炎為何會成為現代人普遍卻難愈的頑疾?
耳鼻喉醫生的碎碎念科普,有趣知識大放送+內心OS叨不停
為這些常被忽視的神奇器官鳴不平!
《歡迎來到耳鼻喉接待室》這樣解釋:每個人有4對鼻竇,分別楔入大腦和上頜之間。一旦它們出現問題可以讓某人的生活立即跌入地獄,并且沒有人知道它們到底有什么用。
萊奧納多·達·芬奇認為它們中含有牙齒所需要的營養物質。17世紀,人們認為人類的欲望植根于此。兩者后來都被證實是無稽之談。即使是鼻竇使頭骨更輕這一看似合理的用處,也不是事實:頭骨在有無鼻竇重量上的差異只有1%。鼻竇存在的唯一目的可能是讓耳鼻喉科實踐更加豐富,而且有一點是確定的:病原體在里面感覺很舒服。
鼻竇炎通常始于鼻子中的病毒,即鼻炎,這就是為什么鼻竇炎也被稱為鼻鼻竇炎。如果病毒數量過多或過于頑固,以至于鼻黏膜無法再對它們起任何抵抗作用,它們就會進一步上移到篩竇,隨后它們通常會在其他三個腔體中的一個撒歡玩耍:離頭部后側稍遠的蝶竇、巨大的上頜竇或最上面的額竇。
在醫院里,鼻竇炎通常被我們稱為“排水管堵塞”。因為真正的問題往往出現在黏膜腫脹到使得鼻竇入口被阻塞之時。然后,所有因對抗病毒產生的黏液無法排出,于是創造了一個溫暖且濕潤的蒸汽浴室,沒有人打開門讓新鮮空氣進入——這是很多炎癥產生的最佳條件。

急性鼻竇炎可以持續3~6周,就像鼻黏膜炎一樣,抗生素通常無濟于事,重要的措施是鼻腔噴霧劑(耳鼻喉科醫學中所謂的“通流”)、止痛藥和休息。不過,最好讓醫生對鼻竇炎做個全面的檢查,因為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可能會擴散到腦膜或眼窩,這時就必須立即進行手術。
慢性鼻竇炎的原理與急性鼻竇炎相同。區別在于,幾周后它并沒有結束,而是繼續不停地冒泡,盡管沒那么劇烈了。有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黏膜會形成凸起的小腫塊,即鼻息肉,這使得進入鼻竇的空氣更少。然而,很多人根本沒有注意到這種持續性炎癥。他們只是覺得自己有點疲憊無力、無精打采,但是不知道原因。

如果你覺得任何療法對這種持續性炎癥都沒有效果,則可以考慮手術。在內鏡的幫助下(以相對溫柔的方式)清理堵塞的排水管:醫生擴大鼻竇系統的狹窄部位,去除發炎的黏膜以及黏膜增生(息肉)。
隨后,在理想情況下,足夠的空氣會進入鼻竇系統,之后不會再如此頻繁地發炎了。這些手術的嚴重并發癥很罕見。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有說服力的研究調查了它們是否能長期改善癥狀,以及與其他療法(如可的松)相比,它們的有效程度如何。
對此,我想再重復一遍我前上司的座右銘,他說:“手術只有在患者真的不想再嘗試其他療法時才應該實施。”

另外,雖然目前尚未被列入鼻竇炎的并發癥,但并未排除慢性鼻竇炎會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美國目前的一項研究綜述表明,多達40%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也患有抑郁癥。但醫生或患者自己往往只將其當作持續時間較長的感冒。
無論如何,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試圖通過止痛藥進行自我治療來消除壞情緒。你應該做的是和你的醫生談談這個可能。
(fin)
原標題:《為何鼻炎是普遍卻難愈的頑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