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尚業的“大量廢棄”亂象:浪費背后的真相
據說,每年都有10億件嶄新的服裝未經顧客之手便被丟棄。這簡直令人懷疑是否夸大的數據讓人心中涌出的第一個疑問便是:這些商品為什么會遭到拋棄?
我與攝影師一同來到Shoichi的倉庫。那里位于一片倉庫、超市與住宅的混合建筑區。倉庫入口的寬度只能允許大約兩輛汽車同時通過,但內部空間卻足足有一間體育館那樣寬敞。
“庫存時刻都在變化,所以我也不清楚此時的具體數量。不過算上其他倉庫里的服裝,約摸著得有上百萬件吧?!鄙奖究偨浝韺ξ胰绱苏f道。在我們說話的當兒,就有卡車開進倉庫,卸下了裝載的紙箱。那些紙箱隨即被叉車運往倉庫的更深處。據說每天都會有四五千件服裝被運輸至此,今天也不例外。

丟棄的衣服
這些服裝為何會被運到這兒來?山本總經理打開一個紙箱向我解釋道:“這個在我們這兒被稱作B級品,也就是無法通過工廠質檢的產品。外行人基本看不出什么問題,但企業的檢查是相當嚴格的?!蔽易屑氁豢矗灰娂埾淅镅b著十幾件灰色薄款女式連帽衛衣。山本總經理取出一件展開來給我看,我卻找不出有任何問題。
“這些都是企業運來的。在店里賣不出去,所以尺寸大小不一?!绷硪粋€紙箱里裝的是樣式樸素的棕色長褲。這種長褲算是經典款型,放在店里應該不至于賣不出去,但似乎是因為型號不齊,所以才被送到這里。
這些運來的紙箱上,有不少都寫著企業或賣家的名字。我四下里轉了一圈,看到不少自己最近購買過的名牌,以及我十幾歲時流行過的服裝品牌。當時我手頭并不寬裕,按原價是萬萬買不起這些牌子的。然而現在卻看到這些設計精美、做工優良、只因一點小小的瑕疵便慘遭遺棄的服裝堆積在這里,確實讓人始料未及。過去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衣服,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思至此處,我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
拒絕降價出售的原因?
我趕赴的是位于羽田機場北面不遠處的掩埋場——“京濱島”附近。在一大片機械零部件工廠與金屬加工廠之間,存在著不少處理源自首都圈家庭垃圾及工業廢棄物的垃圾處理廠和該行業的從業者。
正當我逛來逛去,同時也用手機在網上查閱資料時,一間廢棄物運輸公司的辦事處映入眼簾,公司院子里還停放著幾輛用來運輸廢棄物的密封式垃圾車。我在門口打了聲招呼,辦事處的一名男子接待了我。
“國外的知名企業都跟我們合作過,為了處理他們滯銷的服裝與挎包?!甭约踊叵牒?,男子繼續說道,“全都是些價格不菲的服裝,有的運動衫一件就要賣15萬日元。一共裝了我3輛車,說是全部要做焚燒處理。”
正如我所料,這些滯銷的服裝確實是要被送去銷毀的。但我依然有些想不通,若能把這些服裝降價售出,不是可以回收一部分生產成本嗎?那名男子回答了我的問題。
“正因為是名牌才要徹底銷毀。據說那家企業連正常促銷活動和員工優惠活動(指對老顧客、員工及其家屬進行的內部促銷)都不搞的。要是降價銷售會影響到品牌價值,所以即使貼錢銷毀,也要將商品粉碎、焚燒,避免有人倒賣?!?/p>
男子又說:“對方還要求我們把每件商品銷毀后的照片當做證據發給他們。”
據說銷毀完成后,企業方面的對接負責人向他表示了感謝,并對他說:“我把照片發回國內,上司還夸獎道‘到底是日本,辦事就是妥當’?!边^去曾以勤儉節約的美德而聞名的日本,如今卻因銷毀工作干脆利落而備受好評,這不得不說是種諷刺。
廢棄商品竟會為企業帶來一系列“好處”?
“銷毀庫存商品這一做法,不只是服裝行業,在食品與家電行業當中也同樣存在,是商務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只不過在服裝行業內部、‘商品陳舊化’理論始終是商業模式的核心。換句話說,就是降低上一季產品的價值,從而達到銷售新產品的目的。舉例來說,推出本年度的流行色,就是上述戰略中的一環。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醒消費者,去年那些顏色的衣服已經沒有價值啦!”
如此這般,過去的商品漸漸地“被陳舊”,被盡可能地從市場上剔除,這是誘使消費者購買最新產品的手段。正因為貫徹了這樣的商業模式,服裝行業才會將未售出的庫存商品銷毀。
“萬一商品以低價流入市場,將引發價格崩潰,品牌價值也會受損。為了預防這樣的風險,銷毀是最為有效的辦法。除此之外,商品積壓在倉庫里,還會增加稅金,不利于經營管理?!?/p>
據鈴木總經理解釋,庫存商品的售出不僅能提升銷售額,還能將這筆賬列人“生產成本”當中,起到避稅的作用。但長期無法售出的庫存商品將被算作“存貨”,存貨不能被算入成本,不僅無法避稅,還會賴在公司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賬單中,產生更多利息。但如果銷毀庫存,就將這筆費用算在商品處理的賬上,有利于公司避稅。
“總而言之,綜合各種因素來看,銷毀庫存商品是企業的上上之策。尤其是對知名服裝企業而言,商品的生產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即使銷毀,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損失?!?/p>
如何改變“大量廢棄社會”
近年來,服裝行業內部也出現了試圖通過提高“透明度”以尋求解決方案的做法。
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方案就是服裝生產過程的“透明化”服務。由誰負責生產制造?他們的生產理念是什么?生產地點又在哪里?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服裝的生產流程”掛在自家的官網上,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并引導他們關注產品。10YC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他們更加激進,連生產成本都進行了透明化。
說到底,為什么過去極少公開服裝成本?

出售的衣服
對于我們這些消費者來說,商品的“價格”就是在商店里購買時的價格。商家為了盈利,自然要在成本上添加利潤。但除此之外,在工廠和商店之間還存在中間商和批發商,每多過一手,價格里就要再添上一筆手續費。而中間商介人的原因則多種多樣,有的可能是調整供求關系,有的可能是拓展銷售渠道,還有可能是為零售商降低庫存風險。
然而,當消費者拿到商品時,他們并不知道眼前的價格里有多少是成本,多少是利潤,又有多少是給中間商賺去的差價。一旦得知真相,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可能會受到打擊,或許這就是商家不愿將價格公開透明化的隱情。
10YC如今對標的是美國一家名為“古斯汀”的男裝企業。該公司的經營方針是“銷售所有商品,不做任何廢棄”。而古斯汀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眾籌”。如果消費者們在該公司網站發現自己中意的設計,并且能夠接受價格的話,即可點擊“Back it(支持它?。┑陌粹o,這樣就能參與這款服裝的眾籌,促使產品發展網站上會以百分比的方式展現每款商品當下的眾籌進度及截止日期。如果在截止日期內沒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那么即使參與資金籌集的顧客也無法購買。這種做法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積累生產批量,保證生產效率以外,還能防止產生多余庫存,避免商品廢棄。
“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訂單透明化,避免生產浪費?!毕绿锟偨浝碚f,“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可行的。”
看到這些嶄新的趨勢,我們不難發現,信息透明化與去除中間商的做法通常是成對出現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除了定價方式以外,他們同樣希望了解商品來源、生產者的想法,以及他們的工作方式。服裝行業的現狀變化,或許正是消費者這種思維方式的體現。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大企業,個體戶同樣能以這種模式進行經營。如果消費者們能夠將服裝生產的信息透明性視作一種“價值”,對于服裝行業中存在的大量廢棄與勞動環境惡劣等問題的解決,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本文摘自日本《朝日新聞》記者仲村和代、藤田皋月的調查實錄《大量廢棄社會:服裝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秘密》,澎湃新聞經授權刊載,標題為后擬。

《大量廢棄社會:服裝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秘密》,【日】仲村和代、藤田皋月/著 張佳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