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級的人生:好好經營自己
面對人生路上的迷茫時期,大部分人很容易心態崩潰,路在腳下,卻不知該如何走下去。
其實,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好好經營人生。
很認同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的那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家企業,我們就是自己這家企業最好的管理者。
作為人生的管理者,我們的一舉一動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換句話說,只有先經營好自己,才能經營好人生這個大企業。
人生路漫漫,唯有不斷精進,好好經營自己,才能在余生里活得璀璨光彩,收獲碩果累累。

豆瓣上有一個叫“逆社會時鐘”的小組,里面的成員有二十多歲就已經在山上隱居四年的;
有將近五十歲決定備考大學的;
有快六十歲的爸爸為了學習喜歡的電子琴每天練習到很晚的;
還有三十七歲裸辭全職考研的……
他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里,不急不慢,按照自己的節奏,穩穩的走在人生路上。
泰戈爾說過:
最好的事情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所以不必慌張趕路,按照自己的節奏,步履不停地走過每個今天。
人生沒必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守住自己的節奏,才是最高級的智慧。

發明家詹姆斯·哈代的思維十分活躍,經常會想出新奇的點子。
一開始,身邊的朋友們會常常挖苦他,嘲笑他奇怪的想法。
偶然的一次機會,詹姆斯接觸到了電影膠卷的轉盤。
當他提出要讓膠卷上的畫面與聲音同步時,朋友們恥笑他癡心妄想,同行們一口斷定,這根本沒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面對別人的嘲諷和鄙夷,詹姆斯都不為所動,堅持遵從內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節奏,反復試驗。
最后終于做到了讓畫面與聲音同步進行,也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演示幻燈片的雛形。
就像生活中的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看法和質疑,都不應該成為別人思想的傀儡。
宮崎駿告訴我們:
只要內心不亂,外界就很難改變你什么。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1911年10月,挪威的阿蒙森和俄羅斯的斯科特兩位探險家,同時分兩路出發去探索南極,他們都想得到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榮譽。
探險過程中,阿蒙森堅持遵守持續推進的原則:
天氣好時,不走太遠,避免精疲力盡;遭遇惡劣天氣時,依然堅持前進,保持進度;
最終在12月15日完成目標,成功把挪威國旗插在了南極點。
而斯科特帶領的探險隊,在天氣好時全力以赴,天氣不好,則躲在帳篷里不停地抱怨鬼天氣。

雖然我們無法左右外部的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完剩下的路程。
猶如現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與其跟著別人搖擺不定,不如按照自己的節奏過好當下。
走快走慢,都是自己的抉擇,只有內心篤定,守著自己的節奏,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的作者康妮講過:
原本學習名列前茅的她,進入最好的北京四中后發現,曾經自認為耀眼的成績在學霸圈里顯得平平無奇。
不但名次跌到了中等,有時老師講授的知識也難以消化。
一番思考后,她開始和各個班級的優秀學霸們交朋友,讓他們幫助自己講題。
通過自身努力和同學的講解,康妮不但掌握到了知識精髓,還考到了和學霸一樣的成績,以全市第五名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
成為學霸后的康妮,吸引了更多同頻的優質朋友,有幾位至今還和她一直保持著深厚友誼。
選擇和哪種人同行,就會成為哪種人;你的社交質量決定人生質量。
就像心理學中著名的“吸引力法則”:
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靠近什么樣的人,你也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大學同學張揚有段時間特別沉迷游戲,認識的也都是一些喜歡熬夜打游戲的人,把生活過得烏煙瘴氣。
直到有一次,家里出現變故,張揚終于頓悟,想要改變人生就要改變生活圈子。
他主動切斷了游戲圈的聯系,撿起法語專業,考取了法語翻譯資格證,應聘到一家公司做翻譯工作。
做翻譯的那幾年,張揚不但遇到了人生伯樂,幫助他事業更上一層樓;
還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品質優秀的人,得到了很多獲益匪淺的幫助。
如果沒有那一次深刻的改變,真不知張揚的人生會有多糟糕?

美國心理學博士亨利·克勞德說過:
優質關系中的每個人都在進步。
當你成為優質關系中的另一方時,吸引的也都是同頻共振的人,當你的生活圈在提升,你的人生軌道也在發生改變。
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
一個人身上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己身上的特質吸引來的。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優秀的人,讓人生的美好都如約而至。
《吸引力法則》認為,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組合而成的。
負能量的人吸引不好的人和事;正能量的人吸引好的人和事。
經營人生從自我提升開始,優化社交圈子,才能和更多優秀同頻的人并肩前行,為人生加碼。

微博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現代人身上最缺少的是什么?
有一個非常扎心的回答:缺乏深度思考。

作家劉潤曾經講過:
有一次,他參觀了中國火箭院時,梁小虹書記突然問了他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么火箭的直徑都是3.35米嗎?
劉潤從火車涵洞的寬度說到鐵軌的寬度,梁書記又問:
那鐵軌的寬度,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這次劉潤回答不出來了,梁書記說:
鐵軌的寬度,沿襲了電車軌道的寬度;電車軌道的寬度,沿襲了馬車車輪的間距;
馬車車輪的間距,接近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所以,火箭的直徑,是由馬屁股的寬度決定的。
這就是做火箭需要的精神,不斷追問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從深度思考中建立宏觀角度,剖析事物的本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騰訊視頻曾經播放過《管道的故事》:
同時被村長雇傭的兩個年輕人負責每天從山上挑水運到村里,一個年輕人只囿于每天用水桶運水;
另一個人選擇利用業余時間建立管道,將更多的水引入村莊,再也不用親自上山提水,還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同樣一件事情,一個人通過深度思考想到了建立管道的最優方案,提前實現了財富自由;
而另一個人因為深陷在蠶繭一般大小的視野和思維局限里,只知道使用單一又特別勞累的方式,最后積勞成疾,收入也越來越少。

《深度思考》中說過:
人之所以脫穎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類拔萃,一個浮于淺顯而懶于思考的人,注定陷入平庸的困境。
學會深度思考,才能讓付出的勤奮變成走向成功的階梯。
《深度思考》一書中提出想要做到深度思考,首先要摒棄與需求不匹配,缺乏時效性,具有欺騙性的80%無用信息;
在剩下的那20%的有用信息中定義問題的方向,再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和行動。
其次,在辨別中確定問題的主要原因,建立最直接有效的路徑。
例如:第二天要早起,就簡單明確地對自己提出要求:現在,立刻睡覺,并定好鬧鐘。
在有用的信息中建立明確精準的方式,才能高效解決當前問題。
深度思考意味著不斷發現和創造多維度思維,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抓住事情的關鍵和根本,精準找到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
擁有深度思考的人生,比盲目勤奮的人生更容易接近成功。

余秋雨老師告訴我們:
人生的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
面對生活的無情拍打和錘煉,選擇迎難而上的都是勇士;選擇堅持的都是英雄;
當你擁有一個好心態,不慌不忙地走好腳下路,再艱難的灰暗時光也都會煙消云散。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在這泥沙俱下的社會中:
守住自己的節奏、優化社交圈子、遇事學會深度思考;經營好自己,做人生合格的管理者。
原標題:《最高級的人生:好好經營自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