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P27領導人發起了一個應對未來干旱的聯盟 | 塞內加爾和西班牙倡議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的觀察員機構,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觀察員機構,對全球氣候變化、防治荒漠化、對抗干旱等議題保持高度關注。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7)于2022年11月6日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開幕。近日,綠會氣候變化工作組從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獲悉:在塞內加爾和西班牙的倡議下,COP27領導人發起了一個應對未來干旱的聯盟?,F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了解。

(圖源:UNCCD)
沙姆沙伊赫,2022年11月7日——在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爾(Macky Sall)和西班牙總統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ánchez)的倡議下,來自超過25個國家和20個組織的領導人于2022年11月7日發起了國際抗旱聯盟,以加快行動,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干旱。
在埃及開幕的沙姆沙伊赫氣候變化大會間隙發表的聲明中,來自各部門的領導人承諾推動世界應對日益增長的干旱風險的方式發生變化:從應急響應轉向建設長期抗災能力。
自2000年以來,旱災的發生頻率和受災程度都比以前更高,增加了近三分之一。預計氣候變化將在未來造成更嚴重的旱災。近期,在澳大利亞、歐洲、美國西部、智利、非洲之角和南部非洲發生的干旱表明,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能夠免受其影響,每年的影響高達數十億美元,更不用說人類的苦難了。
西班牙總統佩德羅·桑切斯·佩雷斯·卡斯特洪和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爾召集世界各國領導人成立了該聯盟,作為“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具體解決方案”。
在一份聯合通訊中,桑切斯總統和薩爾總統宣布:“我們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與我們的土地一樣強。建設抗旱能力是確保我們在每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上取得成果的途徑,特別是為最脆弱的人。該聯盟的使命是提供政治動力,在2030年前實現土地對干旱和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p>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Ibrahim Thiaw),他說:“我們正在角逐一場抗旱能力競賽,這是一場我們可以獲勝的競賽。干旱是一種自然災害,但不一定會導致人類災難。解決方案是可行的,我們可以通過加強我們的雄心壯志、利用政治意愿和聯合力量共同行動來創造一個抗旱的世界。”
聯盟將得到新的政治承諾的支持,其中包括與塞內加爾共同召集該活動的西班牙宣布的500萬歐元種子基金,以支持聯盟的工作并推動為這一議程調動更多資源的進程,以及肯尼亞總統威廉·魯托(William Ruto)承諾在未來5年種植50億棵樹,10年內種植100億棵樹。
聯盟呼吁各國領導人將抗旱能力作為國家發展與合作的優先事項,包括深化私營部門等利益攸關方參與抗旱工作。
聯盟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鞏固區域倡議,以快速分享創新、技術轉讓和調動資源。
該聯盟還將與其他平臺合作,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氣象組織(氣象組織)發起的旨在實現預警系統普遍覆蓋的倡議,以及旨在獲得抗旱能力合作最大利益的區域倡議。
建設抗旱能力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大大降低干旱造成的高人力、社會和經濟成本。這些問題包括生命、生計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水和糧食不安全,能源、運輸和旅游部門的中斷,以及強迫移民、流離失所和因稀缺資源而發生的沖突。
編者注:
大量干旱
干旱幾乎是世界各地對牲畜和作物造成的最嚴重危害,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之一,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但在發達國家也越來越嚴重。
根據《聯合國荒漠化公約》編制的最新干旱數字報告,自2000年以來,干旱頻率增加了29%,每年約有5500萬人受災。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干旱將更加頻繁、嚴重和持續時間更長。氣候變化承擔了大部分責任,但我們如何管理我們的土地和水資源也是如此。
IPCC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三個人將生活在干旱、缺水的環境中。
1900年至2019年間,干旱影響了全球27億人,造成1170萬人死亡。
從1998年到2017年,干旱在全世界造成了約12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更不用說人類痛苦和生命的代價了。
干旱是移民的一個驅動因素:缺水是移民總數上升的10%的原因。
IPCC最新報告預測,到2030年,僅非洲就有7億人因干旱而流離失所。
到2040年,估計四分之一的兒童將生活在極度缺水的地區。
到2050年,多達2.16億人可能被迫遷移,主要原因是干旱以及其他因素,包括缺水、作物產量下降、海平面上升和人口過剩。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土地的全球愿景和聲音。我們將各國政府、科學家、決策者、私營部門和社區團結在一個共同的愿景和全球行動周圍,以恢復和管理世界土地,促進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不僅僅是一項由197個締約方簽署的國際條約,它是一項多邊承諾,旨在減輕今天土地退化的影響,推進明天的土地管理,以便以公平和包容的方式向所有人提供糧食、水、住房和經濟機會。
原文參看:

編譯/Daisy 審核/綠茵 編/angel
推薦閱讀
周晉峰.以騰格里某生態修復方案為例,談治理中的普遍錯誤.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第8卷第2期,2022年6月.ISSN2749-9065
李利紅.粗沙細化,粗細分離——王飛關于黃河下游懸河治理的新策略.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第1卷第11期,2022年10月,ISSN2749-9065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