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盟強制Type-C接口背后,細數數據線江湖混戰
原創 身負數線的 四象工作室
這是常見的充電寶一拖三數據線,三個插頭分別可以給蘋果手機、安卓手機、老式手機充電。

老式手機現在很少用,這個接口可以給無線音響和小風扇充電。
單單是充電為什么會需要這么多種數據線?即使是兩根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線,充電效果為何也不相同呢?
文 | Roxie 視覺 | 昭昭昭 導演&特效 | Ys 實習生 | 好好
關注四象視頻號,看更多有趣科普視頻
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充電線,一般是數據線,一頭用來外接電腦或電源,另一頭用來連接手機。

在連電腦或者電源的一端常見接口有兩種:傳統的“大方頭”Type-A和“扁插頭”Type-C。
而連接手機的接口往往有三種:Type-C、Micro-B、閃電,分別對應安卓手機、老式手機和蘋果手機。

數據線兩端這些長相各異的接口,除了蘋果的閃電,都屬于USB大家族。
USB的全稱是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在它出現之前,鍵盤等設備連接電腦要用的接口各不相同,比現在麻煩得多。

USB的誕生和傳輸數據有關,它涉及兩個概念,一個是“外在”的接口界面,就是前面已經出現的數據線兩端的各類接口;
另一個是“內在”的傳輸協議,它是接口遵循的通訊規范,決定了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如何傳輸,比如遵循怎樣的傳輸速度。
USB的升級換代包括外在接口和內在協議,這兩者相輔相成。

1996年,英特爾、微軟、IBM等七家企業建立的USB開發者論壇(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推出了第一代USB協議,兩年后1.1版本出爐。
在這個階段,USB的接口外觀只有兩種,一個專門連接電腦的Type-A,和一個連接外接設備的Type-B。

2000年,USB協議升級到了2.0版本,此時為了適應越發輕薄的電子設備,接口家族開始擴容,出現了Mini和Micro系列。
Type-B系列下的Micro-B接口誕生,時間恰逢安卓系統興起,它很快成為了當時智能手機的標配,甚至沿用至今。

到了2008年,USB 2.0協議的效率已跟不上需求,USB協議再次升級為3.0版本。
為了增速,Type-A接口的外形雖沒變,卻在內部額外添加了5根傳輸數據的針腳。本身沒有多余空間的Type-B和Micro-B接口,為了增加針腳,只好把外形增高或拉長。
2012年,在USB 3.0時代的末尾,蘋果推出了遵循USB協議的閃電接口。

它可以正反插拔,比Micro-B更方便。畢竟傳統接口最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插的時候找不準方向,翻來覆去試半天才能搞定。
然而,閃電接口中只有8根針腳,真正用于數據傳輸的只有2根,導致它的速率停留在2.0水平。
2014年,Type-C接口(又稱USB-C)問世,它和蘋果的閃電接口一樣不分正反面,針腳增加到24個,足以保證高速傳輸。

比起Type-A,Type-C接口更加輕薄,又擁有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更強的電力傳輸能力,是現在智能手機最常用的接口。
有了Type-C接口對傳輸速度的保障,USB協議繼續升級,USB 4的最高傳輸速度已經比初代快了近3萬倍。

今年10月又公布了速度可達80 Gbit/s的USB 4 2.0版本。
回看一拖三數據線,這些五花八門的“接頭”是接口界的“四世同堂”。

最新的USB協議中,支持USB 4的數據線已經將兩頭都設定為Type-C接口。
一直堅持自我的蘋果也開始放下身段,給旗下的Mac和iPad產品使用Type-C接口,iPhone的數據線或許也會在不遠的將來改為Type-C雙插頭。近日歐盟已公布,最遲到2024年12月28日,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必須統一使用Type-C接口。
然而,數據線都設計成雙Type-C接口,以后就能一線走天下嗎?也不一定。就算接口的外觀是統一的,不同數據線支持的協議可能并不一致,傳輸速度和充電效率也不一樣。
Type-C接口能夠支持USB、雷靂、HDMI等多個版本協議,既可匹配最新的USB 4協議,也能兼容十幾年前的USB 2.0協議。

前者最高傳輸速度可達40 Gbit/s,價格動輒上千。而后者的傳輸速度只有480 Mbit/s,30元就能買到。
同理,充電速度也因線而異,你自己的原裝高價線30分鐘就能從0充到100%,而你在飯店租用的共享充電寶,30分鐘可能只能充10%。
數據線最終的表現性能需要參考木桶原理,由接口、端口中最短的那塊決定。比如蘋果這款主機正面配置的是USB 3端口,就算插上支持雷靂4的Type-C數據線,傳輸速度也無法達到40 Gbit/s。

想實現真正的快傳快充,數據線接口和所插的端口需要遵守同樣的高標準傳輸協議。
你有被數據線坑過的經歷么?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一聊。
原標題:《歐盟強制Type-C接口背后 細數數據線江湖混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