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助力自行車起風了,騰訊、高瓴都在跟瘋,重點落在海外
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小電驢”,正在成為風險資本的“新寵”。
近日,主要面向歐美市場的電助力自行車(E-bike)品牌「TENWAYS」剛剛曝出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方包括騰訊、高瓴資本、華映資本、鐘鼎資本、高鵠資本。其中,高瓴資本還是該公司Pre-A輪的投資方。

雖然僅成立一年零五個月,但通過梳理十方運動的融資歷程可以發現,入局的明星機構諸多,除了騰訊,高瓴創投、鐘鼎資本、高鵠資本等都在列,其中,高瓴早在去年底就已悄然入局Pre-A輪融資。
騰訊、高瓴資本爭相入局,新的風口似乎正在顯現。
本質上,電助力自行車的形態結構與傳統自行車相似,帶有腳蹬板,不過其內部承載了電池、電機等裝置,從而通過電力給騎行者提供輔助。
在歐美國家,已經興起一種由E-bike重構的全新短途出行方式。

市場數據顯示,E-bike的銷量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2015-2020年,歐洲E-bike年均復合增速27%。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NPD數據,美國2021年銷售了約90萬輛E-bike,預計到2025年銷量將突破480萬輛,年增速超過50%。
而歐洲2020年E-bike銷售達到470萬輛,同比增長38%,2025年歐洲E-bike市場規模預計有望突破1200萬輛/年。
這種狀態,讓電助力自行車有了更多資本關注。

有媒體整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至少三家中國E-bike創業公司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今年年初,出海電助力單車品牌URTOPIA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總額近千萬美元,由光速中國和DCM共同領投。
此外,國潮電單車品牌SURPANDA完成百萬級天使輪融資,由杭州長江創業投資領投。

更有信息顯示,電助力單車品牌Aventon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首輪融資,由高榕資本獨家投資。雖然這是一個美國電助力單車品牌,但其創始人章建偉卻是名華人。
國外市場歐洲、美國、日本等市場已經走向成熟,國內市場也在開始發生變化。
曾經否,1980年代中國被視為是自行車國度,會由于電助力自行車的興起,而昨日重現嗎?
對此,《財經天下》雜志記者楊倩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國內市場的需求不夠明顯,電助力自行車在電動汽車和兩輪電動車的夾縫中存在,其價格、性能和造型等,均難以達成用戶想象。

目前兩輪電動車也好、電助力自行車也罷,都因為空間問題,難以有效達成顛覆。
尤其是在智能領域,對電助力自行車的布局,都還停留在嘗鮮上,尚難看出風口大省的端彌。
不過,資料顯示,老品牌久祺股份、上海鳳凰等都在布局E-bike產品。

這或許是由于壓力所致,在共享單車風口上嘗過一輪續命蛋糕的國內老牌自行車企業,在國潮和智能化、電動化的驅動下,探索破圈,但也只是嘗試。
沒有真正顛覆式的創新,新老品牌都難以成勢。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