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7歲,他在三亞南繁又一年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觀察玉米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87歲的程相文是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的一名玉米育種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等榮譽稱號。
因為海南充足的陽光條件可以縮短育種周期,1964年,程相文踏上了到海南育種的旅程。從此以后,他每年冬天都會從河南來到海南,開展玉米選育工作,并在這里度過了近60個春節。他培育的“浚單”“永優”系列玉米新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超過5億畝。
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還有許許多多和程相文一樣在田間勞作的育種專家,在默默無聞之中為我國種業發展、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左一)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指導工人播種。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觀察玉米種子。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右二)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指導工人播種。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團隊準備播種的玉米種子(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觀察玉米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左)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給同事交代播種要點“橫一行、豎一行、斜一行”,即每行種子都要整整齊齊。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右)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跟同事交流玉米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觀察玉米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12月15日,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站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一片待播種的地里。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來源:新華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