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索大貶值阿根廷向IMF求助,強美元將卷起何種腥風血雨?
隨著美元突然強勢走高,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面臨著貨幣貶值的壓力。這其中,尤以南美洲的阿根廷最為慘烈。
阿根廷總統馬克里5月8日宣布,即日啟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談判,尋求其金融支持以緩解阿根廷比索對美元持續貶值的壓力。次日,IMF主席拉加德也發表了聲明予以回應。
馬克里當天說:“鑒于新的國際形勢,并出于預防性的目的,我決定開始與IMF談判并尋求資金援助。”
有分析認為,阿根廷向IMF尋求金融援助有兩個目的,一是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為繼續穩定匯率提供保障。
近10天來,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約12%。為穩定近期大幅下跌的本幣對美元匯率,阿根廷政府采用了拋售美元、加息與削減赤字的調控手段。
阿根廷央行已連續向市場拋售美元儲備。同時自4月27日以來,阿根廷央行連續三次大幅加息,基準利率已從27.25%上調至40%。此外,阿根廷政府調整財政政策,削減公共工程和政府采購項目,將財政赤字率從3.2%降至2.7%。
4月份美元指數上漲2.08%,創近一年半以來最大月度升幅。與此同時,4月份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迅速攀升,一度升破3%。美元走強的背后是美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失業率不斷走低,再加上進入加息周期,疊加減稅效應開始顯現,成為推動美元上漲的主要力量。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李晶稱,如果美元持續走強,升值的速度超出預期,肯定會影響新興市場,且主要是對依靠外來資本的國家影響比較大。
從歷史上看,美元持續走強往往會給新興市場帶來明顯的沖擊,甚至會帶來局部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危機。
一般而言,美元短期內大幅上漲往往面臨著資金從新興市場迅速撤離,新興市場遭遇貨幣危機。而美元大跌,資金推動其他國家資產泡沫,也往往成為危機的導火索。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悉數“尼克松沖擊”以來的新興市場危機,均與美元反轉有關。例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的拉美危機,盡管外債過高是爆發拉美危機的內在因素,但早前弱勢美元導致的資金源源涌入與美元強勢回歸后資金的大舉撤出成為了危機的加速器,從而將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另一方面,對于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美元走強只是引發危機的外部原因,更重要的問題還是出在內部。
在經濟增長方面,經濟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導致經濟對外部沖擊的抵抗力弱。比如,近幾年阿根廷經濟增長極不穩定,在2016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為,債務負擔沉重,成為誘發債務危機的根源。有關數據顯示,歷次危機爆發前,新興市場國家均擁有較高的外債規模。比如,1982年,拉美主要國家外債占GDP比重達到50%-65%,相較于1970年,增幅超過4倍。1997年,東南亞主要國家外債水平攀至歷史高點65%-170%。當前新興市場國家外債規模雖然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但債務膨脹的勢頭依然較為強勁。此外,外資大量流出、外匯儲備不足,也是這些國家難以抵擋美元強勢沖擊的誘因之一。
不過,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卻反駁了傳統的美國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外溢作用的觀點,他指出,近幾年造成新興市場資本流動的主要原因一個是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增長的差異,另一個是大宗商品價格提升。而另一方面,美聯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央行的刺激政策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是相對有限的。美聯儲政策正常化有序進行,沒有擾亂金融市場,市場人士對政策的預期與決策者的預測也越來越一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