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學生成違規掛證“理想對象”,有畢業生就業時因掛證被坑
簽了就業協議,卻因執業資格證掛靠在別的企業而辦不了社保賬戶繼而被解約。4月底,窩火的王海超攥著退回來的報到證捏出了褶皺。“早知道會影響就業,就不貪心那5000元掛靠費了。”
王海超是沈陽人,今年4月畢業于浙江某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兩年半學制碩士。研二時,他在一中介公司的“幫助”下,考下二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執業資格證。畢業時,卻因掛靠企業不同意轉出社保,導致他即將入職的公司無法辦理社保賬戶而辭退了他。
王海超只是違規掛證的受害大學生之一。近年來,針對掛證嚴重的建筑行業和醫藥行業,相關部門沒少發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然而,禁令和嚴管之下,一些中介公司轉移了掛證對象,把手伸向了大學生,做起了“幫”大學生考證、掛證的生意,讓許多大學生深受其害。
中介靠辦理掛證年入45萬元
本科畢業后的王海超選擇了繼續深造,這也就意味著他沒有建造師的報考資格。根據相關文件規定:遼寧省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總承包、施工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要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才可參加二級建造師資格考試。
“幫”王海超掛證的陳工(音),是沈陽一家提供掛證業務中介公司的“職業代理人”。他告訴記者,中介公司已運營7年,從2014年開始,開始辦理大學生掛證業務。
2017年1月,陳工拿著王海超的本科畢業證,偽造了一份工作年限證明,替他報名申辦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陳工告訴記者,4年間,他已經幫80多名大學生辦理了資格證掛靠。
“我會先選好企業,再找想考證的學生假冒公司員工考試。證件考下來以后或直接留在掛靠單位,或租給其他公司?!标惞ね嘎?。
中介公司對出借證書的個人不收取費用,而是向用證單位收費,費用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主要依用證單位所需證書的種類和數量而定。
陳工舉例,“如一個企業需要3個沈陽二級建造師掛靠,一個建筑工程、一個機電工程、一個公路工程,企業需付8萬元,打包收費,包含中介費、稅費和掛靠費。此外,我還能通過向培訓機構推薦考證學生,賺取學費10%的‘提成費’?!?/p>
陳工說,如今,這已成為該公司主營業務,而他2017年的年收入達45萬元。
大學生成為違規掛證的理想對象
掛證為何選擇大學生呢?陳工半開玩笑地說:“因為大學生會考試,考證多數沒難度,而且辦社保賬號容易。”
在建筑行業工作17年、拿到一級建造師資格證的張曉梅告訴記者,難度最大的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考試,單單一門技術基礎考試就要對18門學科進行綜合考察。由于難度高,需要有充足時間準備,因此考證通過的人反而多是更會考試的非行業內人員,如學生、教師或公務員等。
與此同時,國家對職業資格證的管理越來越嚴格,要求用證企業必須為持證者繳納社保來證明存在勞動關系。部分省市社保聯網后,一名職工很難再辦兩份社保,為減少手續,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為大學生新辦社保賬戶掛證,而這也給大學生帶來一定損害。
2017年12月,陳工向王海超承諾,一旦他找到工作,只要退還掛靠費就可拿回證書。事實上,王海超不僅沒拿回證書,而且掛證企業也不同意停止掛靠,社保不予轉出,致使王海超耽誤了新單位的社保辦理,從而丟了工作。
強占證不還,未經同意掛靠項目……與王海超相同,許多大學生因掛證受到了不同情況的傷害。
2016年,沈陽市沈河區法院審理了一起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印章罪案件。張某、楊某先后組織13名學生參加考試,并約定考試通過后,全數退還考試手續費,但證書須交張某留用1年。楊某將證書掛靠到相關公司獲利后,礙于學生多次索要,先退還了4名學生的證書,另外9人的證書因仍在相關公司掛靠無法拿回。張某、楊某遂偽造了假證,學生發現證書編號等信息不相符后報警。法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類似案件目前很多。
建筑行業資格證掛靠主要分為掛“資質”和掛“項目”。將建造師證等掛在建筑公司,一般只要求掛證,因為企業主要是在年審、資質等方面用證書“充數”。近兩年,很多企業尋租建造師證,要求既要掛證也要掛章,這就意味著,證書將被用到實際項目上,項目相關資料上也會蓋持證者的執業章。為此,很多中介哄騙大學生將證書和章掛在項目上。然而,如今實行項目經理終身責任制,一旦出現問題,這些大學生將會被取消資格證,甚至面臨刑罰。
還需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給
2016年,原住建部連續發布15份行政處罰通知,對存在掛證行為的15名包括注冊建造師、建筑師、結構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持有者,給予吊銷注冊執業證書或撤銷注冊等處罰。
2017年,人社部印發《關于集中治理職業資格證書掛靠行為的通知》,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集中打擊掛證行為。
但尷尬的是,盡管國家加大監管力度,但這種行為依然屢禁不絕,難以根治。
遼寧青松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金海認為,原因在于監管部門和企業信息不對稱,往往是出了問題,監管再“跟跑”。因此,他建議推進全國社保聯網?!爸灰櫳绫@U納情況,就可獲知具體人員的供職單位,如果與證件注冊單位不一致,就有掛證嫌疑?!?/p>
“當前對沒有出現重大事故的掛證行為,懲治往往是吊銷證書,勒令企業整改?!睆垥悦氛J為,違法成本太低,應通過健全相關法規加大對掛證行為的追懲力度并建立黑名單制度,情節嚴重的個人在日后考證時可增加限制條款,企業也應在資質評定、承接項目等方面受到制裁。
“實行項目終身負責制后,現在掛證比以前少了。因此,加大追懲力度能立竿見影?!睆垥悦繁硎?,證書掛靠亂象反映出行業整體專業水平較低,人才缺口大。“持證人少,證書自然值錢。”她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掛證問題,還要加強人才培養,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給。
(原題為:《在??甲C掛證,就業反倒被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