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余華直播作家世界杯:前鋒馬原,守門員莫言+史鐵生




籃球場上踢足球

余華
我想,很多中國球迷都有在籃球場上踢足球的人生段落。
我將自己的段落出示兩個。
第一個段落是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〇年期間。當時我在魯迅文學院學習。魯迅文學院很小,好像只有八畝地,教室和宿舍都在一幢五層的樓房里,只有一個籃球場可供我們活動。于是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全在這塊場地上,最多時有四十來人擁擠在一起,那情景像是打群架一樣亂七八糟。
剛開始,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互不相讓,都玩全場攻防。籃球兩根支架中間的空隙就是足球的球門。有時候足球從左向右進攻時,籃球剛好從右向左進攻,簡直亂成一團,仿佛演變出了橄欖球比賽;有時候足球和籃球進攻方向一致,笑話出來了,足球扔進了籃筐,籃球滑進了球門。
因為足球比籃球粗暴,打籃球的遇到踢足球的,好比是秀才遇到了兵。后來他們主動讓步,只打半場籃球。足球仍然是全場攻防。再后來,打籃球的無奈退出了球場,因為常常在投籃的時候,后腦上挨了一記踢過來的足球,疼得暈頭轉向;而籃球掉在踢足球的頭上,只讓踢球的人感到自己的腦袋上突然出現了彈性。就這樣,籃球退出了籃球場,足球獨霸了籃球場。
我們這些踢足球的烏合之眾里,只有洪峰具有球星氣質,無論球技和體力都令我們十分欽佩。他當時在我們中間的地位,好比是普拉蒂尼在當時法國隊中的地位。

當時誰也不愿意干守門的活,籃球支架中間的空隙太窄,守門員往中間一站,就差不多將球門撐滿了,那是一份挨打的工作。所以每當進攻一方帶球沖過來,守門的立刻棄門而逃。
我記得有一次莫言客串守門員,我抬腳踢球時以為他會逃跑,可他竟然像黃繼光似的大無畏地死守球門,我將球踢在他的肚子上,他捂著肚子在地上蹲了很長時間。到了晚上,他對我說,他當時是百感交集。那時候我和莫言住在一間宿舍里,整整兩年的時光。
第二個段落是一九九〇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間。那時馬原還在沈陽工作,他邀請我們幾個去沈陽,給遼寧文學院的學生講課。我們深夜看了世界杯的比賽,第二天起床后就有了自己是球星的幻覺,拉上幾個馬原在沈陽的朋友,在籃球場上和遼寧文學院的學生踢起了比賽。遼寧文學院也很小,也是只有一個籃球場。
馬原的球技遠不如洪峰,我們其他人的球技又遠不如馬原。可想而知,一上來就被遼寧文學院的學生攻入幾球。
我們原本安排史鐵生在場邊做教練兼拉拉隊長,眼看著失球太多,只好使出絕招,讓鐵生當起了守門員。鐵生坐在輪椅里守住籃球支架中間的空隙以后,遼寧的學生再也不敢射門了,他們怕傷著鐵生。
有了鐵生在后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干脆放棄后場,猛攻遼寧學生的球門。可是我們技不如人,想帶球過人,人是過了,球卻丟了。最后改變戰術,讓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的馬原站在對方球門前,我們給他喂球,讓他頭球攻門。問題是我們的傳球質量超級爛,馬原的頭常常碰不到球。
雖然鐵生在后面坐鎮球門沒再失球,可是我們在前面進不了球,仍然輸掉了客場比賽。
莫言: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北師大和魯迅文學院合辦的研究生班讀書,里面有一個朋友洪峰,也是一個作家,他每天帶著足球踢,有那么幾次,(把大家)招呼在一起,分兩撥踢球。我不會踢,就讓我看門,球門就是籃球鐵架子中間的縫。所以說我會踢足球,大家都是開玩笑,我頂多算半個球迷。
余華:
我攻破過莫言把守的大門,莫言后來跟我說,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蘇童:
1986年中央臺電視轉播世界杯,我整個夏天都沒出門,馬拉多納、濟科一下子闖入我的生活,他們每一個過人和射門的動作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史鐵生:
史鐵生:如果我是外星人,我選擇足球來了解地球的人類。如果我從天外來,我最先要去看看足球,它濃縮著地上人間的所有消息。
馬原:
英國足球依然保有足球最原始的動力與魅力:運動的愉悅連同競技的刺激!C羅曾經是曼聯的英雄,他在曼聯學到最好的東西是享受比賽本身;曼聯球迷教會他一樣東西,就是不要假摔,即使你是為了曼聯隊的獲勝也不行!你假摔我們照樣哄你。
原標題:《余華直播作家世界杯:前鋒馬原,守門員莫言+史鐵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