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鎮馬癡的幸福生活:昔日馬兒馱回百萬財,要建鄉村旅游馬幫
蘋果豆漿喂“寶馬”,愛馬勝過愛老婆。這位“馬癡”10歲開始養馬,至今與馬結緣36年不離不棄,還靠養馬過上了“走馬觀花”的幸福日子。近日,記者采訪了貴州清鎮這位“馬癡”張建平。

10歲當上“小馬倌”
“小黃,過來吃草!”這是“馬癡”張建平與一匹澳洲馬的“對話”,這“對話”只有他和這匹馬聽得懂。
小黃,是張建平喂養的一匹澳洲高頭大馬。聽見張建平的呼喚,小黃甩開蹄子疾走幾步,來到張建平的身邊,用頭和脖子在張建平的身上蹭了蹭。
張建平把手掌攤開,手心里的一把青草露了出來,小黃看到后把嘴湊過去,叼起青草就爽爽地吃起來。
張建平是清鎮市紅楓湖鎮蘆荻哨村白后組的村民,10歲時就與馬結緣,至今與馬結緣36年不離不棄,被人們稱為“馬癡”。
“那時候,全村家家戶戶都養有馬,共有100多匹,養的都是本地土馬。鄉親們養馬的作用主要是勞役,是農村人種莊稼不可少的一大幫手,種莊稼時馱糞、收莊稼時馱糧、工地拉車等等。”張建平說,他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喂有一匹馬,他小時候讀書回來的任務就是騎著馬出去吃草,同時還要割幾捆草扛回來給馬當“夜宵”。
就在這種天天與馬的親密接觸中,張建平與馬結下了親密的感情。“從此以后,我與馬就沒有分開過。我一天看不到馬,心里就空落落的。”張建平說。

馬兒“馱”回百萬財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村寨里的主公路、機耕道不斷完善。公路通了,三輪車、摩托車、農用車等交通工具和農機工具逐漸進入農家,役馬似乎沒有了什么用處,漸漸地,役馬開始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到本世紀初期時,全村100多匹役馬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如今,村里唯一一家養馬的,那就是張建平。
“這馬養起的確也沒有什么用處了,全村家家戶戶的馬都賣了,但我實在是舍不得賣,因為我和馬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即使無用我也要養著。”張建平說。
在那些“養馬無用”的年頭里,與其說張建平是在養馬,還不如說他是在“玩馬”。無事時他就騎著馬到寨子中或者田間地頭溜達溜達,讓馬兒吃吃草、喝喝水,也讓自己悠閑悠閑。
沒過幾年,張建平養的馬有了掙錢商機。很多地方都需要修建輸電鐵塔、移動通訊基站等設施,這些施工場地往往是在山坡上或者山頂上,那些建材要靠人工、汽車運輸顯然是不可能的。于是,用馬馱成了施工隊的唯一選擇。
張建平與施工隊聯系,把自己的土馬和別人家養的馬組織起來組成一支馬幫隊,專門給施工隊馱運鋼材、部件、石塊、水泥等建材。幾年下來,張建平和他的馬給他掙來了百余萬元的家財。
戀上“洋馬兒”
張建平一直喜愛的是土馬,可是他卻突然“移情”戀上了“洋馬兒”。這是因為在一次賽馬中他受到了“刺激”。
那是2011年,清鎮市一個賽馬場舉行了一次跑馬比賽,張建平想到自己的役馬爆發力強、耐性好,就報名騎著自己的土馬到賽場上去遛了一圈。不料,由于自己的土馬身段短、步幅小,在賽場上哪里是那些高頭大馬的對手,結果輸得一塌糊涂。
“玩馬”已經“走火入魔”的張建平不服輸,決心弄一匹高頭大馬來“玩玩”。2011年,他在安順市一家養馬場尋覓到一匹澳洲馬種的小馬駒,一咬牙花28000元將小馬駒搞到手。
經過7年的精心喂養,如今這匹小馬駒已經長成他在賽場上看到的那種高頭大馬了,取名為小黃。
“本地土馬身高只有3尺6寸,體重約500斤。而這匹澳洲馬身高為4尺6寸,體重達800多斤。這種馬和土馬比賽,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張建平說,以后遇到賽馬,他就可以信心十足地騎著自己的高頭大馬去參加比賽了。
前不久,張建平花了21000元又買來了一匹澳洲馬,現在還不到2歲。目前他已經擁有2匹澳洲“寶馬”、1匹土馬了。
“寶馬”也住大別墅
“這匹名叫小黃的澳洲馬很通人性,嗲我得很,聽到我的口令都很乖。”張建平說,只要他一騎上小黃,喊一聲“跑”,小黃即刻昂頭奮蹄飛奔起來,爆發力十足。需要停下來時,只要喊一聲“哇”,小黃即停止前進。
好馬配好鞍!張建平到手2匹澳洲馬后,為自己的“寶馬”配置了專業的馬鞍、籠頭、腳蹬、韁繩等,每匹馬要花幾千元,很是舍得。
好馬配上了好鞍,自己的一身行頭也不能馬虎。他也為自己添置了專業賽馬的馬夾、頭盔、牛仔帽、馬靴、皮鞭等,也不下數千元。
“我愛馬勝過愛老婆。”張建平說,他除了平時要給馬兒梳頭、梳背、洗澡之外,每天晚上深夜還要到馬圈里去一兩趟,給馬添加夜草、喂水,有時干脆就和馬一起住在馬圈里。
青草是馬的主食,張建平還要常常給馬兒“打牙祭”,蘋果、玉米、麥麩是“寶馬”的副食。有時候還要將小豆煮熟來喂馬,將黃豆磨成豆漿給“寶馬”喝。
記者在張建平的別墅里看到,第一層堂屋后面的那間屋子,就是馬的住處。“我的這棟3層別墅是馬為我‘馱’來的,我也要讓它和我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張建平說。
面對“愛馬勝過愛老婆”的張建平,他的妻子夏美英說:“自我們結婚以來,他就是這樣愛馬如癡。但是,我很理解他,也很支持他。他和馬都是這個家的功臣!”
“走馬觀花”創新業
“以前的馬是馱糞、馱糧、拉車的,現在的馬已經沒有了這些用處。我也從當年的‘小馬倌’變成了現在的‘老馬倌’了。”
張建平說,隨著紅楓湖畔美麗鄉村建設的日益成型,鄉村旅游逐漸火爆起來,他又從鄉村旅游之中看到了養馬帶來的商機。
記者在村子里看到,一位游客騎著張建平的馬神氣地行走在村道上、花田間。“租他的一匹高頭大馬騎一個小時200元,或者花600元一個團隊輪流騎一天,又好玩又劃算。”一位游客說。
“我以后的目標是將馬的數量發展到10匹,我要把自己從當年的‘小馬倌’變成‘大馬幫’!”張建平說,他的遠大目標是成立一支鄉村旅游馬幫,讓游客騎著自己的高頭大馬在美麗鄉村花海里暢游。
張建平說,有人出資6萬元一匹想買走他的2匹澳洲馬,但他斷然拒絕了,現在幾乎天天都有游客打電話來預定租馬。“騎土馬和騎澳洲高頭大馬游玩感受是不一樣的,我要讓更多的游客騎著我的高頭大馬,同時也讓自己過上‘走馬觀花’的日子。”
(原標題:《清鎮“馬癡”的幸福生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