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癌癥患者能不能打疫苗?盧洪洲:癌癥并非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已經完成放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的康復期患者;正在接受治療但無明顯不良反應,自身免疫系統正常的患者;腫瘤控制良好、免疫力正常、處于復查階段的患者,建議接種疫苗。
·正在進行化療、放療、免疫治療且免疫力、身體狀況很差,或者存在其他疫苗接種禁忌證,應暫緩接種。

癌癥并不是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連日來,關于癌癥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的討論一直沒有間斷。近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牽頭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實體腫瘤患者防護和診治管理相關問題中國專家共識(2022 版)》(以下簡稱“專家共識”)。
《專家共識》里作為“強推薦”的兩條共識,可概括為:“簡單說,正常情況下腫瘤患者應該打疫苗,因為感染了更麻煩?!薄霸跊]有特殊急癥的情況下,腫瘤患者應該常規打,正常劑量打,打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確切的。”
但是,關于這個話題,仍有許多爭議。
澎湃科技連線采訪首屆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就癌癥患者究竟能否打疫苗這一話題,深入地了解了一番。
盧洪洲的總體態度是:“癌癥并不是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證,疫苗接種對于癌癥患者是安全的,并不會引起更多副反應,也不會影響到癌癥的治療。癌癥患者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和脆弱群體,癌癥患者相比于普通人群更需要盡快優先接種新冠疫苗以及加強針。在防控措施放開的大趨勢下,只要不存在接種禁忌證的癌癥患者均需要進行新冠疫苗接種。”
盧洪洲提醒:采用序貫加強免疫的方式進行加強接種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非減毒活疫苗技術路線的鼻噴疫苗對癌癥患者是適應的,可廣泛使用。通用T細胞表位多肽疫苗是具有前景的新冠疫苗,應加強多肽疫苗的研發,開展相關的臨床研究。
總之,癌癥患者應通過疫苗接種和其他措施盡量保護自己免受感染。一旦感染后要及時治療。“癌癥患者感染后第一周常無明顯癥狀,但第二周即可能加重,故一旦感染,應在早期應用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即可有效阻止病情發展?!北R洪洲說。
對話:
澎湃科技:目前放開的大趨勢下,不少癌癥患者都很擔心,一方面是疫苗接種問題,一方面是一旦感染后,會不會發展成重癥,甚至對生命產生威脅,你怎么看?癌癥患者是不是通常所說的脆弱人群,他們的脆弱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盧洪洲(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癌癥患者對于疫苗接種的擔心,一方面是擔心疫苗接種后會引起副作用,另一方面是疫苗接種可能影響癌癥的進展或癌癥治療措施的效果。其實這方面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癌癥并不是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證。且研究數據表明,疫苗接種對于癌癥患者是安全的,疫苗接種的收益遠遠大于風險;另一方面,疫苗接種一般不會影響癌癥的治療,部分研究甚至發現接種新冠疫苗有利于癌癥的控制,這可能得益于疫苗對患者免疫系統的激活。因此應加強科學宣傳,努力消除患者的這種擔憂情緒。
癌癥患者另一個擔心是感染新冠后,發展成重癥,甚至危及生命。這種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癌癥患者是新冠感染發展成重癥的高危人群,因此在能接種的情況下,要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并建議采用序貫免疫的方式進行加強接種。
癌癥患者因為自身疾病或治療原因,可能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屬于新冠感染的脆弱人群。他們的脆弱性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癌癥患者相比于普通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二是感染后更容易發展成重癥甚至死亡,尤其是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面臨的風險高于緩解期患者;三是新冠病毒在處于免疫抑制的癌癥患者體內病毒清除更慢,病程更長;另外,疫苗所誘導的免疫保護在癌癥患者體內下降也更快。
澎湃科技:現在癌癥患者接種率大概多少?和老年人相比是更高還是更低?你能否分析一下現在的接種率?
盧洪洲:目前在癌癥患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方面還未有權威的數據公布,但可以推測的是要低于老年人的。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上面提到的癌癥患者對于疫苗接種的擔心,其他原因可能還有在疫情早期對于癌癥患者疫苗接種的宣傳誤導,以及在目前環境下醫生主動推薦患者進行疫苗接種的動力不足。
澎湃科技:目前關于癌癥患者是否要接種疫苗(包括第三針第四針),有哪些專家共識?你的具體建議是什么?
盧洪洲:2021年3月29日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指出癌癥患者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但接種后的免疫反應及保護效果可能會降低。對于滅活疫苗和重組亞單位疫苗,根據既往同類型疫苗的安全性特點,建議接種;對于腺病毒載體疫苗,雖然所用載體病毒為復制缺陷型,但既往無同類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數據,建議經充分告知個人權衡獲益大于風險后接種。晚期癌癥患者則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黑龍江省衛健委最近制定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禁忌和注意事項指引(第四版)》指出,惡性腫瘤術后恢復良好,不再進行靶向治療或放化療者建議接種滅活疫苗或重組亞單位疫苗;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前后,正在進行化療、放療期間則建議暫緩接種。
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發布的《癌癥患者COVID-19疫苗接種指南》在2022年5月5日已更新到第5版,建議腫瘤患者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接受過干細胞移植或Car-T療法的3個月之后再進行接種;與腫瘤患者生活在同一家庭的人、護理人員或腫瘤患者的其他密切接觸者也應盡快接種疫苗。
2022年5月24日更新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南,建議進行積極治療的血液惡性腫瘤或實體惡性腫瘤患者以及由于疾病或者治療導致處于免疫抑制的腫瘤患者,進行第三劑新冠疫苗的加強接種。
歐洲癌癥患者聯合會(European Cancer Patient Coalition)的指南則建議,癌癥患者無論是處于活動期或康復期、無論在接受何種癌癥治療以及無論是否在治療后的隨訪期都應該接種疫苗。但是,對于疫苗接種時間以及接種疫苗和進行癌癥治療的先后次序應根據癌癥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2021年發布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的參與臨床試驗的腫瘤患者新冠疫苗接種指南建議:一般癌癥患者,包括那些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應優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在臨床試驗中接受細胞毒療法、靶向療法、激素療法和/或免疫療法的實體瘤或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也應盡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我們綜合以上指南,根據研究和報道,在《新發傳染病電子雜志》發表了《惡性腫瘤患者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專家意見》,對癌癥患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給出了詳細的建議。最近,《中華腫瘤雜志》也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實體腫瘤患者防護和診治管理相關問題的中國專家共識(2022版)》,給實體瘤患者的疫苗接種提供了詳細建議。
總之,癌癥不是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證,絕大多數情況下均可以接種疫苗。癌癥患者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相比于普通人群,更應該優先接種疫苗。在能接種的情況下要盡快接種,并建議采取異源序貫方式進行加強針接種。
另外,非減毒活疫苗技術路線的鼻噴疫苗對癌癥患者是適應的,可廣泛使用。鼻噴疫苗可有效刺激細胞免疫與呼吸道黏膜免疫,阻止病毒感染。通用T細胞表位多肽疫苗是具有前景的新冠疫苗,應加強多肽疫苗的研發,開展相關的臨床研究。
澎湃科技:癌癥患者也分正在治療的患者和已經完成治療的患者,他們接種疫苗,是否需要區別對待?
盧洪洲:是要區別對待的。已經完成治療的患者,如無其他疫苗接種禁忌證,建議及時接種新冠疫苗;正在治療的患者,如放化療期間,一般建議暫緩接種,但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治療措施并未影響到患者的免疫系統,也可以接種疫苗。
澎湃科技:具體來說,什么階段的患者建議打疫苗,什么階段的患者應該暫緩打?
盧洪洲:已經完成放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的康復期患者;正在接受治療但無明顯不良反應,自身免疫系統正常的患者;腫瘤控制良好、免疫力正常、處于復查階段的患者建議接種疫苗。
正在進行化療、放療、免疫治療且免疫力、身體狀況很差,或者存在其他疫苗接種禁忌證,應暫緩接種。
澎湃科技:什么情況下不建議癌癥患者打疫苗,他們要怎么保護自己?
盧洪洲:對疫苗嚴重過敏或具有全身性過敏等接種疫苗禁忌證的患者;處于癌癥晚期,具有多種合并癥且身體狀況很差的患者不建議接種。
這些患者需要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感染,比如患者家屬和周圍醫護人員盡量接種疫苗。癌癥患者感染后第一周常無明顯癥狀,但第二周即可能加重,故一旦感染早期應用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即可阻止病情發展。
澎湃科技:具體到患者個人,是否要接種疫苗,應該向自己的癌癥醫生咨詢還是向疾控接種的醫生咨詢?
盧洪洲:患者個人需要綜合考慮癌癥醫生和疾控醫生的建議,明確自身接種疫苗的風險和收益,再決定是否接種疫苗。
澎湃科技:其他已經放開的國家和地區,對于癌癥患者的保護是怎樣做的?有哪些可以供我們借鑒的地方?
盧洪洲:已經放開的部分國家在推動包括癌癥患者在內的高危人群接種疫苗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新加坡,癌癥患者以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遠高于香港,因此在新冠暴發期的病死率也只有香港的十分之一。另外,部分國家在疫情期間,較好地避免了醫療擠兌,保障了癌癥患者的就醫條件。這也是需要我們借鑒的地方。
澎湃科技:逐步放開后,除了疫苗接種率的問題,癌癥患者是否還面臨其他風險?
盧洪洲:隨著逐步放開,感染人數很可能會迎來一波高峰,產生的醫療擠兌以及醫療條件緊張可能是對癌癥患者的一大風險。我國一是需要采取一定措施盡量平抑感染高峰,另一個是加強醫療和醫院建設,保障癌癥患者的醫療條件。
澎湃科技:除了接種疫苗,癌癥病人還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盧洪洲:首先是在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時做好防護措施,盡量避免感染。其次,接種疫苗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一旦感染后要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另外,不要因為接種疫苗或疫情風險,貽誤對癌癥的治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