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前景廣闊,但需警惕潛在風險
“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空間是城市十分巨大而豐富的空間資源”,12月8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千偉在第九屆國際地下空間開發大會上表示,地下空間的有序開發與利用,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能效,改善生態環境,對于打造韌性、綠色、智慧的人民城市,意義重大。
據《2021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報告,中國地下資源開發利用規模總量居世界前列,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
本次會議以“韌性、安全、綠色、低碳”為主題,聚焦“頂層規劃”、“數字智能”、“技術創新”、“裝備制造”、“城市更新”等議題,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提供理論和解決方案,探索城市立體集約可持續發展之路。
會上,多位參會專家交流分享地下空間發展歷程中的實踐經歷,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合理規劃出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錢七虎分享了報告《雙碳目標下的城市建設》,從面臨全球變暖的嚴峻挑戰、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兩個方面描述了新時代城市建設面臨的新形勢,闡述了建設公園城市、促進生態碳匯的意義及建設公園城市的重要途徑。
錢七虎表示,城市要實現“雙碳”目標,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增加碳吸收,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只有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地面土地資源,用以建設綠色生態,才能實現生態碳匯。同時,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緊縮型城市,可以節省交通能源、助推減排二氧化碳。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表示,地下空間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隨著國家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合理利用地下空間,成為完善城市功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于寧表示,地下空間是轉型時期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在高質量發展、綠色生態發展、韌性城市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理念要求下,地下空間的發展將面臨全新的外部形勢和內在要求,如何將韌性城市、生態底線管控、綠色安全生產等要求融入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當中,是未來需要面臨的新課題。
另外,陳湘生強調,21世紀是人類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世紀。看到廣闊前景的同時,也要看到地下空間的發展面臨著土地集約利用、環境優化、節能減排等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同濟大學副校長童小華也表示,地下空間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經濟和人員損失,擾亂城市正常運行。因此,要實現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色低碳、安全韌性、智慧轉型。
此外,大會設置了“綜合立體交通與地下空間集約化利用”、“地下空間智能建造與運維”、“城市更新與地下空間韌性發展”三大專題,并圍繞城市韌性建設與精細管理、數智地下空間建設、深層地下空間開發、地下空間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續性維護等方面展開了熱烈交流。
據悉,國際地下空間開發大會發起于2013年,時值上海世博園區規劃再利用,地下空間大規模統一開發的建設熱潮,是“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之一。大會宗旨是打造面向全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領域的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前沿信息與技術高端交流平臺。本次會議由同濟大學、深圳大學、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共同主辦,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特別協辦,上海聞鼎公司承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