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新聞|秘魯總統卡斯蒂略被彈劾下臺始末

佩德羅·卡斯蒂略 視覺中國 資料圖
12月7日,秘魯國會召開全體緊急會議投票通過對秘魯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略的彈劾動議,解除卡斯蒂略的總統職務,由副總統博魯阿爾特接任臨時總統。當天早些時候,卡斯蒂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解散國會、廢除憲法,并建立特殊緊急政府。7日下午,卡斯蒂略在驅車前往墨西哥駐利馬大使館途中被秘魯司法機關以“叛亂”及“陰謀”的罪名逮捕。
戲劇化的一天:解散國會未遂反被彈劾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12月7日早間,就在國會即將按照原定的彈劾審判程序開始辯論是否以“道德無能(moral incapacity)”為由彈劾卡斯蒂略的幾小時前,卡斯蒂略發表了緊急電視講話,宣布暫時解散國會,并“建立特殊緊急政府”。此外,他還號召在最短時間內舉行新一屆國會選舉,在9個月內制定新憲法,并下令重組整個司法體系,包括更換國家司法委員會和憲法法院的所有成員。
但是,卡斯蒂略的這場被反對派斥責為“政變”的緊急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軍隊、警察,甚至是卡斯蒂略的內閣和本黨國會議員都拒絕支持他。拉丁美洲政治研究學者威爾·弗爾曼(Will Freeman)在接受半島電視臺采訪時表示,卡斯蒂略的緊急行動屬于自我政變,即當權者通過解散立法機構、廢止原憲法等非法手段將立憲政體轉變為獨裁政體。“這次行動在總統府墻外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支持。卡斯蒂略的目的是避免被國會彈劾或遭到腐敗指控,但最終反而加速了這一局面的到來。”
電視講話發表后,卡斯蒂略內閣的總理以及另外九位部長迅速宣布辭職以示抗議。秘魯武裝司令部與國家警察聯合司令部也在當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明了立場:“總統只有在對一個政府進行兩次不信任投票后才能解散國會,其他任何方式都‘違反了憲法’”。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國際危機組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項目副主任雷娜塔·塞古拉(Renata Segura)認為,在此次彈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正是軍隊和警察。威爾·弗爾曼解釋稱,秘魯曠日持久的府院之爭使得最終決定權落在了軍隊手中。所幸的是,秘魯軍隊并無意干政。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駐秘魯大使麗莎·肯納(Lisa Kenna)表達了對卡斯蒂略試圖解散國會行為的譴責。她在社交平臺推特發帖表示,美國堅決反對卡斯蒂略總統為阻止國會履行其職責而采取的任何違反憲法的行為。阿根廷、巴西等多個南美國家也紛紛對這一違反憲法的行為表示譴責。
事態很快迎來轉折。在卡斯蒂略嘗試解散國會后不久,秘魯國會召開緊急會議,以壓倒性的表決結果通過總統彈劾動議,會議指出,卡斯蒂略“違憲解散國會、篡奪公共權力”,因“永久性的道德缺失”被彈劾解職。
根據秘魯憲法規定,當總統不能履行職責時,應由副總統接任。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秘魯副總統迪娜·博魯阿爾特在國會全體會議上宣誓就任新總統,接替當天被國會罷免的前總統卡斯蒂略,直到后者的原定任期于2026年7月結束。秘魯也因此迎來了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
在國會議員的一片歡呼聲中,博魯阿爾特表示,她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政府腐敗問題。她呼吁通過政治休戰來克服危機,并表示將組建一個包含所有政治派別的新內閣。此前,她曾在推特發帖稱,卡斯蒂略解散國會的舉措是“未遂政變”,“惡化了本應通過法制渠道解決的秘魯政治體制危機”。
據當地媒體報道,7日14時許,卡斯蒂略在同家人乘車前往墨西哥駐利馬大使館途中被秘魯司法機關以“叛亂”及“陰謀”的罪名逮捕。卡斯蒂略當天離開總統府不久即被警方控制在首都利馬的一處地點。秘魯司法特派員12月8日表示,他們已致函秘魯總檢察長帕特里夏·貝納維德斯 (Patricia Benavides),“就未遂政變對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略提起訴訟”。
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外交部都發表了聲明,表達了對秘魯政治情勢的關切。墨西哥外交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在電臺采訪中表示,如果卡斯蒂略提出要求,墨西哥政府將對給予他政治庇護持開放態度。
動蕩不安的秘魯政局:腐敗指控與政黨博弈
近幾十年來,秘魯的政局動蕩不安,充斥著腐敗與斗爭。路透社報道稱,2016至2021年的6年間,秘魯誕生了5位總統,其中4位都曾被指控參與腐敗活動,從而遭到國會彈劾或迫于國會壓力主動辭職。
CNN報道稱,2021年7月,卡斯蒂略在大選中以微弱優勢當選總統,教師及工會領袖出身的他獲得了廣大農村地區選民的支持,并被予以再度掀起拉丁美洲左翼領導人“粉色浪潮”的厚望。在競選綱領中,卡斯蒂略承諾修改憲法,并通過賦予各州對市場和自然資源更大控制權來完善財富再分配。但在秘魯通貨膨脹加劇、卡斯蒂略本人缺乏政治經驗以及政黨博弈復雜的局面下,卡斯蒂略在履行競選承諾方面進展有限。
上任一年多以來,卡斯蒂略及其家人曾多次被指控腐敗和權錢交易,已經接受了數月的調查。卡斯蒂略所在政黨自由秘魯黨在國會130個席位中僅占37個,自上任以來,他已兩次遭到來自反對派的彈劾,但在中間派和中左派政黨的支持下暫時度過了執政危機。
路透社稱,本輪斗爭始于10月,當時秘魯總檢察長帕特里夏·貝納維德斯(Patricia Benavides)依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對卡斯蒂略提起憲法申訴,指控他率領“犯罪網絡”從國家合同中非法牟利且阻礙調查。卡斯蒂略一再否認所有指控,并堅稱此次申訴是政治對手施加的“政治迫害”。時任副總統的博魯阿爾特也曾遭到國會的憲法調查,但該調查于12月5日被駁回。
就職以來,卡斯蒂略政府一直深陷混亂狀態。法新社稱,卡斯蒂略自2021年7月上臺以來,已4次改組內閣,任命過50多位部長,更迭最頻繁的部門包括內政部、農業發展部、能源礦業部等,涉及國家經濟發展的多個關鍵部門和領域。內閣成員頻繁變動不利于政府制定連續性的政策,秘魯政府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
《金融時報》報道稱,卡斯蒂略今年任命的第三任財政部長庫爾特·布倫尼奧(Kurt Burneo)是7日發起辭職抗議的內閣部長之一。他11月曾坦言,政治機制失調導致秘魯的商業環境惡化。秘魯曾是拉丁美洲最強勁的經濟體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銅生產國。但2022年10月,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將秘魯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
11月23日,美洲國家組織理事會高級別工作組訪問秘魯后發表報告稱,秘魯的“政治分裂”使民主體制面臨風險,并建議“休戰”,同時“達成最低限度的共識,以維持治理能力”。
CNN分析稱,博魯阿爾特的上臺并不一定能緩解秘魯政壇僵局,因為她需要獲得跨黨派的支持才能有效執政。
新總統上任有望穩定秘魯市場
12月7日的政局動蕩也對秘魯的金融市場產生了影響。根據彭博新聞社消息,在卡斯蒂略宣布解散國會后,秘魯索爾兌美元匯率暴跌1.7%,交易價格為1美元兌3.9128索爾,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盤中跌幅。秘魯的基準股指下跌2.4%,至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但隨著當日下午政治局勢逆轉,匯率走勢也隨之扭轉,接近今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基準股指減少損失,美元債券在當天收盤時也有所走高。
對此,洛杉磯Doubleline集團的投資組合經理瓦萊麗·何(Valerie Ho)分析稱:“博魯阿爾特并不被認為是一位‘市場友好型’總統,但投資者普遍認為,不管怎樣新總統都會比卡斯蒂略好。”她還表示,博魯阿爾特的內閣任命將是市場的重要指標。
拉丁美洲經濟學家菲利普·赫南德茲(Felipe Hernandez)認為,從長期來看,博魯阿爾特的上臺并不能保證秘魯的經濟將從此恢復穩定,因為“這不會消除秘魯政治體制弱點導致的政局不穩定,也不會顯著地改變秘魯的經濟前景。”
“如果任命了合理的(內閣)成員,政治前景很可能會比過去 16 個月穩定得多,”豐業銀行經濟學家吉約姆·阿爾貝(Guillermo Arbe)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我們還將密切關注誰將擔任財政部及礦務部部長。如果一切順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對商業信心造成重大損害的政治動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