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發改委就長江立法征集專家意見,我國將有首部流域性法規
在5月2日舉行的武漢大學長江經濟帶發展專家研討會上,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教授透露了一個“重磅”消息:國家發改委已就長江立法征集專家意見。這標志著,為長江立法,越來越近了。
長江法一旦出臺,將成為我國首部流域性法規。
這一消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的重要精神,令參會專家感到振奮。如何更深刻地認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北如何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與會專家紛紛給出建議。
共抓大保護,重在一個“共”字
共抓大保護,難在一個“共”字。
一直以來,長江“九龍治水”被人詬病。長江法,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理順事權,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
王樹義透露,國家發改委已牽頭組織關于長江立法的專家研討會,研討前期工作、基本思路等。下一步可能會組建推進長江法制建設領導小組、專家組等。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提出,長江經濟帶不是一個個獨立單元,要樹立一盤棋思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白永亮認為,下好“一盤棋”非常重要。
市場經濟要發展,要考慮幾個要素:一個是產品和服務,一體化能減少很多壁壘,各方都會受益。第二個是要素流動。勞動力、資本、科技等要加強協同聯動。
同時,基礎設施要互聯互通。研討會上,有專家提出,修一條沿江重載鐵路,提升長江綜合通道運輸能力。
“建立協同發展制度是核心。目前,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已經成立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這是過去沒有的,對消除制度壁壘有積極意義。”白永亮說。
“要以協調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形成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武漢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長江經濟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傳清說。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湖北要走在前列
“湖北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要走在全國前列,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也要走在前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提出。
他說,第一,應努力在科學發展上走在前列,立法先行,不打亂戰;第二要在綠色發展走向前列,走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型的新路子,處理好“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系,包括保護大別山區、秦巴山區等長江的生態屏障。第三,要在創新發展上走在前列,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研討會資料顯示,目前長江流域接納的廢水量占全國七大河流之首,長江流域集中全國30%的石化產業和40%的水泥等傳統產業。
吳傳清認為,“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義和引領示范作用,主要體現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和協調、開放發展。也就是,探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路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建立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
修復生態,重在一個“實”字
“長江水環境綜合治理,是長江大保護的首要任務。”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文資源實驗研究中心主任張翔說,長江經濟帶的水環境與水生態,岸邊污染帶、湖庫水質問題嚴峻。
他建議,盡快開展未來長江水安全和環境生態綜合治理的戰略規劃。加強長江經濟帶三水同治戰略的科學技術創新與支撐。積極推進未來長江水安全國家重大計劃。
吳傳清指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國際河流所所長李浩指出,長江經濟帶水生態保護的工作重點,應集中在水源涵養區域的保護、河岸帶的生態修復、河湖水洗的聯通、濕地的修復與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方面。
長江大學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周中林認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抓實不夠”。他建議,要在污染防治的落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水質量;在現有關于長江生態保護立法的執行上下功夫,讓長江流域違法成本要高于違法收入。
“對湖北而言,處理好水河湖的問題,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環節。”武漢大學中國主體功能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水專項首席科學家張萬順表示。
(原標題為《 長江立法開始征集專家意見 我國將有首部長江流域性法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