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研發無人載具潛力“腦洞”大開,或突破無人潛航器電力瓶頸

為了維持軍事技術優勢,美國各軍種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可謂腦洞大開,毫不限制想象力。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5月1日報道,美國陸軍正計劃展示一套可從直升機/旋翼機上放飛無人機的系統,并探究傳統有人機與無人機如何更有效地組隊來提升戰斗力。
報道稱,這一計劃由美國陸軍位于阿拉巴馬州紅石武器庫的實驗室負責,初期將很可能在UH-60“黑鷹”直升機上測試。試驗預計將于年內展開。
項目首席工程師萊恩·梅瑞特(Layne Merritt)表示,這一系統涉及非常復雜的空氣動力學問題,因此首先會在低空展開,以便研究人員熟悉相關流體變化。
美國陸軍甚至希望實現發射/放飛系統的通用。這一構想中的系統不僅可在飛行中的飛機上放飛無人機,還可以發射“地獄火”導彈等對地武器。
梅瑞特說,相對于導彈及火箭彈發射系統,無人機放飛系統體積更小,速度更慢,因此很容易在放飛階段被旋翼的巨大風力吹落。
報道稱,美國陸軍對于新系統的期待不止在于其可以同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配合作戰,在未來,軍方還要求無人機在戰場上可以具備相當的自主能力,而不再完全需要人類控制。
無獨有偶,為了進一步挖掘無人裝備的潛力,美國海軍也是新招迭出。
據美國軍事航空網5月1日報道,一家名為Teledyne的企業正為美國海軍研發一種水下補給站,以便越來越多的無人潛航器在不必浮出水面的情況下,就能完成補給,并在更遠處海域長時間執行任務。
這種水下自動補給站儲存有200千瓦的電能,并可潛至約3000米深的水下。這種補給站可以4海里的時速航行,除補給外,還能擔負搜救、反水雷等多種任務。
美軍是運用無人潛航器最多的軍隊。近年來,美軍已經研發了多種類型、功能各異的無人潛航器,在偵察、輸送、搜索、反潛、反水雷等任務中發揮越發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無人潛航器還能與有人平臺,如潛艇協作,在反潛戰中提供更多的傳感器、武器容量和反制手段。
例如,2016年1月,美軍十分先進的大排水量無人潛航器(LDUUV)就開始進行深海導航測試。該潛航器可以從瀕海戰斗艦、攻擊型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上部署和回收,并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如偵察、監視、反潛、反水雷和反艦等搭載不同的任務模塊,設計自持力可達70天以上。
但是,美軍水下無人潛航器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缺乏高能長效電池。目前,無人潛航器在執行任務期間必須在電力耗盡前返回至就近的友軍港口或海上船艦充電,因此執行任務范圍受限,而且增加了被發現捕獲的風險。
2016年12月15日,中國海軍在南海發現一具美方無人潛航器,并依法對其進行查證。之后,國防部表示以適當方式移交美方。
盡管如此,根據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ONI)2009年的一份報告,中國海軍核潛艇的噪音水平與美俄相比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因此美軍不斷發展的無人潛航器帶來的挑戰無疑是顯而易見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