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陳冬:第二批航天員中的首位指令長

2022-12-07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名人傳記月刊 名人傳記月刊

2016年,陳冬曾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六年后,他再次迎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實現了“盡快返回太空,為祖國飛出新高度”的愿望。這一次,他肩負著比六年前更加重要的責任——擔任神舟十四號飛船乘組指令長。

作為第二批航天員里的首位指令長,陳冬要迎接全新的挑戰和考驗。

陳冬

中學時當了六年班長

陳冬1978年12月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父親陳樹林和母親黃焱退休前都在洛陽銅加工集團物資調劑有限公司(原洛陽銅加工廠)工作。陳冬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哥哥陳波,父母想再生個女兒,誰知又生了個男孩。他們便把陳冬當女孩養,給他扎上小辮子,穿上女孩的服裝。一家人生活在位于洛陽市澗西區的洛銅三十四街坊。兩室一廳的小屋,承載了陳冬的整個童年時光。

幼年時期的陳冬

陳冬從小在工廠大院里長大,是小伙伴們中的“孩子王”。他帶著小朋友們踢球,有時候會因砸壞鄰居家的玻璃頑皮地落荒而逃。

陳冬的轉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一天,學校給全校老師發菜,菜全堆在小操場上。放學后,陳冬領著一幫小伙伴在菜堆上又打又鬧,結果把菜踩得稀巴爛。過后陳冬越想越害怕,主動找到老師承認錯誤,準備接受批評。但讓他意外的是,班主任楊老師并沒批評他,而是溫和地對他說:“老師知道你是無意的,但以后無論干什么事一定要多為別人想一想。”

楊老師替陳冬承擔下了所有責任,老師的話也在陳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凡事多為別人著想,做個負責任的人。從此,陳冬變得懂事了,也開始在學習上發力,他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快,沒過多久就在班上數一數二,還被大家推舉為了班長。

中學時期的陳冬

青蔥少年和浩瀚太空的故事,要從高二那年講起。

陳冬曾經的班主任、洛銅加工廠中學(現洛陽市第二中學景華校區)數學老師姚志強回憶,陳冬那批學生入學時,為了快速了解孩子們,也讓他們彼此之間增進了解,他曾多次舉辦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等活動,還帶大家去野炊。入學一個月后,他讓孩子們自己投票選班長,陳冬最終高票當選。從初中到高中,陳冬在姚志強班上連續當了六年班長,是姚志強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冬不僅文化課成績優秀,在全市拿過數學競賽二等獎,他的身體素質也是“肉眼可見的好”,學校舉辦運動會,凡是他報名參加的項目,個個都能得前三名。

對于陳冬,包括姚志強在內的老師們都寄予了厚望,他們堅信,按照理想的軌跡發展,陳冬一定能夠考取一個重點大學。

“飛天”這個關鍵詞是在不經意間闖入陳冬的生活的。1996年,洛陽市傳來招飛的消息,姚志強班上一名往屆復讀生,順利通過層層篩選,考上了飛行員。那名學生的成功經歷就像一把鑰匙,給包括陳冬在內的其他孩子打開了一扇門,“飛天”的夢想在大家心中生根發芽。

第二年,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下,陳冬報名參加了招飛測試,并接連通過了兩次嚴格的體檢。接下來等待陳冬的,是最為嚴格的第三次體檢以及高考。

第三次體檢在濟南進行,陳冬和父親乘火車前往參加。從濟南返回后,陳冬經歷了一段“天塌下來”般的低潮。因為在第三次體檢時,他自我感覺“視力有一些下降”,但他沒時間沮喪,那時距離高考僅有一個月時間了,他必須收拾好心情,專心備考。

關于文化課,老師們對陳冬是絕對放心的。按照招生規定,當年報考飛行員的學生,高考分數需達到四百分。陳冬最終的成績是六百三十分,遠遠超出了錄取分數線。

然而,當年陳冬只填報了一個志愿,為了防止因視力不合格而意外落榜,他和家人、老師不得不著手聯系其他學校。好在過程雖然曲折,最終陳冬還是考取了長春飛行學院。

1997年8月,陳冬如愿以償地穿上了帥氣的軍裝,成為一名飛行學員。那時候沒有網絡社交平臺,不能發朋友圈,陳冬就拍了很多軍裝照,洗了很多照片,寄給家人和師友,一個月的津貼全用在了拍照、洗照片上。但興奮的感覺還沒持續多久,他就接連遭遇滑鐵盧。

那是新訓時,一次內務檢查,因為被子沒疊好,班長直接把陳冬的被子扔到了走廊里。他是全班唯一一個被子被扔到走廊“展示”的人。一向是佼佼者的陳冬覺得很丟人,從那以后,他趁午休時間練習——在會議室找塊空地,用抹布把地擦干凈,把被子鋪在地上,一遍一遍地練。慢慢地,陳冬終于把被子疊成了“豆腐塊”。考驗接踵而來。陳冬當時有點虛胖,體能成績離標準差得遠。一千五百米跑,達標成績是五分十秒,陳冬的成績是七分鐘;單杠雙杠,標準是做十六個,陳冬只能做三四個。然而,任何一項課目不過關都會被淘汰,駕駛戰機飛向藍天的夢想就會終止。陳冬告訴自己絕不能在這個時候退縮。每次早操,陳冬都給自己腿上綁上沙袋,還比別人多跑一圈。晚上熄燈后,他加練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再爬樓梯練體能,直到筋疲力盡。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就這樣,陳冬三個月瘦了十多斤,各項成績都達到了優秀,還當上了區隊長。

兩年后的秋天,陳冬終于駕駛飛機飛上了藍天,并以優異成績拿到了殲擊機飛行與指揮專業畢業證書。

通過補招搭上了航天員選拔的末班車

2001年,陳冬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浙江嘉興空軍某團,先后駕駛“殲教-6”和“強-5”飛機。他一度以為“此生就和藍天為伴了”,直到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天的身影牢牢吸引住他的目光。

當得知所有航天員都在飛行員中選拔,楊利偉和他一樣飛的都是強擊機時,他的心跳加速了。夢想,向當時二十五歲的陳冬招了招手。隨著費俊龍、聶海勝等人不斷飛向太空,陳冬的渴望變得越來越強烈。

但機會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又遇到了點小波折。2009年第二批航天員選拔開始時,時任某飛行大隊大隊長、空軍一級飛行員的陳冬正和部隊在大西北參加演習。他們得到消息后非常欣喜,結果卻被告知,因在外執行任務,上級決定他們就不參加這次選拔了。

“夢想就這樣破滅了?”接到通知后,陳冬覺得天都是灰色的,中午飯也吃不下。經歷短暫的掙扎后,陳冬迅速調整狀態投入訓練,帶領戰友圓滿完成了任務,并榮立個人三等功。

心理學上有個法則叫“夢想法則”,即一個人只要擁有夢想,就會在希望中生活,并且不斷創造奇跡。的確,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全世界都會為之讓路。三個月后,陳冬竟然獲得一次補招的機會,搭上了航天員選拔的末班車。

飛行員時期的陳冬

陳冬順利進入面試,更讓他驚喜的是,面試官竟是他十分崇拜的楊利偉。楊利偉問他:“想成為航天員要面對更大的風險,要付出更多,會照顧不了家庭,你會堅持嗎?”陳冬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成為一名航天員,可以飛得更高。為實現這個夢想,我甘愿付出一切。”

2010年5月,陳冬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報到那天,第一批航天員在航天員大隊門口歡迎新成員。看到以前只在電視上出現的英雄們近在眼前,想到從此能與他們并肩戰斗,陳冬心里升起一種自豪感。

一入隊,老大哥們就和新隊員們交流經驗。從與航天員吳杰的交流中,陳冬悟出了一個道理:對航天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到“慎獨”:拋棄一切雜念、集中全部精力,一門心思苦練飛天本領。

于是,陳冬仿佛“人間蒸發”般消失在親友們的視線里。其間,姚老師還因為陳冬突然杳無音訊,在當地報紙刊登文章尋找他。姚老師不知道,此時的陳冬正為了實現飛天夢想,在北京的航天城里全身心地投入訓練。整整六年,陳冬幾乎與世隔絕,直到執行神舟十一號任務時,才被媒體公布于大眾視野。

六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這是一段長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僅需要耐力,還需要爆發力。”陳冬直言,他仿佛又被拉回到了高強度學習的學生時代。已經習慣了駕駛戰機翱翔藍天的他,坐回課堂,拾起課本,吸收天文、航天技術等多類陌生學科知識。這對于陳冬來說,無疑是一段“異常難熬”的日子。

“剛開始坐在教室的時候,根本不適應,我就抹點清涼油,到后面站一會兒,讓自己別犯困。”從此,教室里便充盈著清涼油的氣味。

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要求過載達到人體自重的八倍,持續時間為四十秒。為了提高自己對超重的耐受力,晚上回到家,陳冬就躺在床上,拿重物壓在身上,再練習呼吸和動作。轉椅訓練是陳冬的弱項,為了鍛煉前庭功能,陳冬買了一個可以旋轉的電腦椅,坐在上面讓愛人推著轉圈。狹小環境心理適應性訓練則是對心理極大的考驗。航天員乘組三人被關在僅有數平方米的狹小密閉環境中,并被“剝奪睡眠”七十二小時,其間還要在電腦上做密密麻麻的測試題。第三天凌晨四五點鐘是他們最困的時候,大家便輪流唱歌、講笑話,終于熬過來了。

第一次飛天

通過這些魔鬼般的訓練,陳冬的身心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總教頭”黃偉芬眼中的陳冬,各方面都很優秀、很全面。

2015年初,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確定,明確要在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一名男航天員。對于陳冬來說,這是一個近在咫尺的機會。他拼盡全力,利用所有時間進行學習和訓練。將近兩年的時間,他基本沒休息過。2016年10月17日,陳冬終于實現夢想,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機會。凌晨1點多,他被工作人員從睡夢中叫醒,開始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初上太空,失重的體驗讓人新奇和興奮,但很快“空間運動病”出現了。由于失重,血液涌向陳冬的頭部,他開始頭暈腦漲,甚至眼睛都有點外突。晚上,陳冬鉆進睡袋,卻好像還在飄著。沒有躺在床上那種踏實的感覺,他怎么也睡不著。好在指令長景海鵬已有兩次太空飛行的經驗,幫他慢慢適應了失重感。

在太空“出差”的三十三天里,乘組兩人既是航天員,又是工程師、科學家、醫生、飼養員和農民,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那次任務中,還有一個不大為人所知的小插曲。就在飛船返航前幾天,陳冬和景海鵬突然遭遇了話音通信中斷故障。“開始我呼叫飛控中心,沒有反應,我還以為不在通信區。隔一會兒再呼叫,還沒有反應。”陳冬說,“我們就在攝像頭前寫下‘無線電通信故障’,讓地面科技人員看到。在與地面聯手排除故障的三小時里,我們在鏡頭前非常鎮定,還在手冊空白頁上寫了‘我們很好,請你們放心’來告知地面。”

收聽不到地面指揮調度的聲音,航天員在太空中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他們當時最壞的打算就是可能回不去了。這安靜到可怕的三個小時,也是直面生死的三個小時。后來,通過天地協作,通信問題最終得到了有效解決。

陳冬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從舷窗口拍的太空畫面。隔段時間他就會給頭像換一張太空圖,均是他在執行神舟十一號任務時拍攝的美景。

在太空駐留的那一個月,每當“夜深人靜”時,陳冬就會趴在舷窗邊凝望地球,日出、日落、白天的陸地、夜里城市的燈光,景色交替得特別快,他怎么也看不夠。陳冬特別喜歡看閃電,他說閃電是無數個“唰唰唰”閃爍的小亮點,像是地球在跟他們打招呼。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空間站時代來了!按照計劃,僅2021年和2022年兩年時間就要實施十一次飛行任務,其中包含四次載人飛船發射。

在此之前,航天員就已經在為空間站任務進行積極備戰。任務的密集帶來更多飛天的機會,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儲備和應急處置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執行完神舟十一號任務返回后,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陳冬就投入到空間站任務的訓練之中。他渴望重返太空,“那種愿望就像是沒吃冰激凌前,大家都說好吃,就想吃,吃了以后,發現果然好吃,就更想吃了”。

神舟十四號乘組:散開來是尖刀,聚起來是鐵拳

2019年12月,陳冬入選神舟十四號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身為指令長,陳冬卻是乘組中年齡最小的,比劉洋還小兩個月。此前,陳冬在神舟十一號任務中在軌三十三天。順利完成這次一百八十天的任務后,他將超越王亞平成為在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陳冬根據任務要求和三人特點將任務進行分工。他主要負責抓總和出艙活動;劉洋工作細致,負責物資管理和機械臂操作;蔡旭哲理論功底深厚,操作熟練,主要負責環控設備運行與維修。經過兩年半的磨合,乘組間越發默契。團隊的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也能隨時進行補位。

作為指令長,陳冬對自己要求更高。

水槽失重訓練是在水中模擬失重環境進行訓練。由于水的阻力等因素,水下的有些操作甚至比在太空還要難一些,需要潛水員進行適當輔助。一次水下訓練時,陳冬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更換了新型水下訓練服,配套的鞋子和腳限位器第一次進行匹配,陳冬試了幾次,鞋都卡不進腳限位器。隔著厚重的鞋子,腳根本沒有觸感,卡槽咬合范圍不到兩厘米,加上頭部是固定在頭盔里的,只能通過腕部小鏡子觀察,這項操作本來就很難。剛開始上腳限位器時,航天員可能半天都穿進不去,全靠千百次的重復訓練后,讓操作成為下意識。

陳冬在水下試了很久,仍然無濟于事。教員見此情況說,鞋子的問題后期再解決,潛水員先協助穿上,把整個訓練流程做完。為了不耽誤任務進程,陳冬只好讓潛水員輔助上腳限位器。等整場訓練結束,已經五六個小時過去了,陳冬的體力消耗殆盡。但他顧不得疲憊,繼續在水下練習上腳限位器,直到自己穿上為止。

一向低調隨和的陳冬,在訓練時特別愛“找茬”。因為“在太空中,我們是終端用戶,要從我們的使用出發,結合太空失重的經驗,去檢驗程序、產品是否合適合理,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操作去驗證”。陳冬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思考,不斷提出建議。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四次出艙活動,陳冬都認真觀摩過,并針對神舟十四號任務中出艙活動的相關設計,給科研人員提出了幾條改進意見,均被采納。

建造中國空間站,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夢,也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夢。陳冬對這次任務充滿信心,也充滿期待。他說:“在載人航天事業三十周年之際,中國太空家園將在我們手里竣工,我們是多么幸運,更是多么幸福。我們乘組一定堅決完成任務,用精細保證精準,用精心換來精彩。”

妻子眼里的男神

陳冬的妻子汪曉燕是個精致美麗的南方女子,說著一口溫軟的江浙味普通話。2005年,兩人結婚。十二年前,為了支持愛人的夢想,從沒離開過父母的獨生女汪曉燕,離開她生活多年的江南水鄉,追隨陳冬來到北京。生活和工作環境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汪曉燕深感孤獨和失落。而剛進入航天員大隊的陳冬要面對大量的學習和訓練,根本沒空陪她。

有一次,汪曉燕守著陳冬下班的時間,卻遲遲不見他的身影。她在樓梯口張望,發現陳冬正扶著樓梯扶手,一步一步地往上挪動。汪曉燕問他怎么了,陳冬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沒事,就加快了步伐。汪曉燕明白,陳冬不想把訓練的辛苦帶回家,不想讓她擔心。她也告訴自己,要從嬌嬌女快速成長,當好賢內助。

后來,他們有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汪曉燕義不容辭地挑起了家庭重擔,偶有疲憊苦悶的時候也從不向陳冬抱怨。反而,提起陳冬,汪曉燕言語間表現出來的是滿滿的崇拜和幸福。在她眼里,陳冬學習能力強,做事有主見,干一行精一行,顧家……幾乎挑不出缺點。

不管平時訓練任務多重,陳冬一回到家,不是陪孩子們玩,就是監督他們做作業。孩子們對陳冬又愛又怕。陳冬一段時間沒回家,孩子們就會問:爸爸啥時回來?陳冬原以為他們是想念自己,后來才知道,他們是怕爸爸回來,好日子就到頭了。陳冬有些失落和自責,他反思自己陪伴孩子們的時間太少,有限的時間還主要用在了學習管教上,忽略了感情陪伴。但是,和別的爸爸不一樣,陪他們玩耍、運動,對陳冬而言,只能是個奢望。

陳冬與妻子汪曉燕及雙胞胎兒子

這次執行任務前,孩子們表達了想跟爸爸去太空的愿望。陳冬說:“這次沒有船票了,等你們長大了,爭取自己上太空。”他趁機又給他們布置了一項作業:“你們好好思考一下去太空干什么?為什么去?”

“他‘出差’半年的時間,我會做好我的分內事,照顧好家庭,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唯一的愿望是希望他帶領好這個乘組,圓滿完成任務,然后平安歸來。”汪曉燕說到最后,有點動情。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這句詩是汪曉燕對陳冬的寄語和祝福。

(原文《陳冬:第二批航天員中的首位指令長》刊于《名人傳記》2022年第8期 文/占康)

責編丨王苑 責校丨張靜祎

排版丨王苑 審核丨楊彥玲

原標題:《陳冬:第二批航天員中的首位指令長》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静安区| 宁城县| 临沧市| 井陉县| 手机| 绥芬河市| 潼关县| 蛟河市| 宁远县| 屏边| 安仁县| 太保市| 安徽省| 金堂县| 阿勒泰市| 宁波市| 上林县| 高陵县| 昌平区| 中阳县| 嫩江县| 兰溪市| 蕲春县| 开阳县| 米脂县| 温泉县| 滦南县| 河西区| 静宁县| 堆龙德庆县| 搜索| 三都| 天镇县| 遵化市| 射阳县| 台中县| 信宜市| 灵丘县| 菏泽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