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丁·斯科塞斯作序丨導演專業必讀經典《導演課》
早年,電影行業一直帶有某種神秘感,新人入行常常困惑于不知從何學起,直到后來有了相關的專業院校,也漸漸出現了可以提供系統教育的教科書。然而,時代發展至今,大導演轉型從事電影教育、親傳技藝、將畢生經驗傾囊相授的教科書仍然十分少見。
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這位被馬丁·斯科塞斯視為典范、受科恩兄弟翻拍致敬的傳奇大導演,近六十歲時從創作一線急流勇退,將全部精力灌注于電影教育,將凝結半生的心血化為數千頁珍貴的講義和筆記,不僅成為數代電影人的營養源泉,也為當代電影教育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標桿。
你該如何講授一門導演課程?我不確定是否已經存在既定的共識,每個人的答案都有所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這種媒介還很年輕——它的歷史才剛剛超過一百年,與繪畫、舞蹈、音樂和戲劇那數千年的發展史相比,這實在太短暫了。電影創作的傳統是什么?你該如何起步?你該教授哪些東西?你又會遵循何種順序?

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
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的這本精編文集(《導演課》),可以算是一個適宜的、堅實的起點。對于學生來說,它的偉大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麥肯德里克曾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長期執教,任何上過他的課程的人,任何讀過這些講義的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而未設置電影課程的大學,則可以依據這本參考書設計課程,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它們是如此清晰、簡練、全面。麥肯德里克深知,你無法將電影創作簡化為任何一個方面。
后浪電影學院新書《導演課》
這是一本關于導演工作的開創性著作,自出版以來一直被奉為“行業標準”,幫助無數有抱負的年輕人找到了創作方向。本書基于麥肯德里克在加州藝術學院教學時留下的大量講義、筆記和親手繪制的分鏡圖、機位圖,由保羅?克羅寧精心編輯整理而成。全書分為戲劇結構和電影語法兩部分,深入探討了創作者如何將想說的故事組織起來,以及如何運用電影獨有的語言來有效地講述故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這個時代所需的讀寫能力——用影像交流的技能,并運用到拍攝實踐中。
他深知電影是一門敘事藝術,也是一門影像藝術。它同時關乎表演與剪輯、動作與話語。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門關乎實踐的藝術。理論固然很好,但實踐意味著一切。“你只需要幾周時間,就可以熟悉電影創作的基本原理,但你需要用畢生的努力來掌握它們。”就我個人而言,我也覺得自己仍是個剛剛起步的導演,每部電影都必須從頭再來,我可以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
麥肯德里克有過實踐經驗,而且還不少。他是通過制片廠系統——準確地說,是伊靈(Ealing)制片廠——為人所知的。他從影的時期,如今被人們看作英國喜劇電影黃金時代的中期,他創作了當時最好的一些作品:《白衣人》(The Man in the White Suit,1951)、《賊博士》(The Ladykillers,1955)——后者是伊靈的最后一部電影,也屬于這間制片廠最好的作品。對于他來說,這些都只是實踐而已。

《白衣人》劇照
在《賊博士》上映之后,麥肯德里克來到了美國。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說服他創作了一部叫做《成功的滋味》(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1957)的影片。你們中的某些人可能聽過這部作品——在探討演藝行業與權力斗爭的美國電影中,這是最為大膽、最令人震驚,也最為殘酷的一部。“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我不該向學生們推薦這部作品。”他如是寫道。他僅僅是在教授電影劇作的過程中,介紹了其中一個段落,他還討論了歐內斯特·萊曼(Ernest Lehman)和克利福德·奧德茨(Clifford Odets)對這部作品做出的不同貢獻。這聽起來可能像是虛偽的謙虛,因為《成功的滋味》如今已經被看作美國電影的里程碑。但對于麥肯德里克來說,這僅僅是更多的實踐罷了。電影實踐可能要花上畢生的時間,即便如此,他可能也無法滿足。他深知這一點。
“過程,而非結果”,這是他在授課時的口頭禪。重要的是創造性的過程——而不是創造性的方法或系統。重要的是過程,而過程是永無止境的。即便是你在休息的時候,也要試著構想某個創意。麥肯德里克深知這一點。
我并不是在暗示,他是一個反知識分子的好萊塢專家——你只需要翻閱這本書,就足以明白這一點。畢竟他在書中提到了易卜生(Henrik Ibsen)、索福克勒斯(Sophocles)、貝克特(Samuel Beckett)和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
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從戲劇性的反諷到心理空間;從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系,到《去年在馬里昂巴德》(Last Year at Marienbad,1961)中的結構穩定性。但幾乎在每一頁紙上,麥肯德里克都讓他的讀者意識到,無論是越軸的概念、壓縮銀幕時間的方式,還是催生創意的技巧(“收集信息……組織信息……孵化素材……保存靈感火花”——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正確的過程)——所有的一切,如果脫離了實踐,那就什么也不是。
至于藝術與娛樂之間的差異,敘事性、非敘事性作品之間的區別,都不過是趣味和性格的問題。你只有通過一件事,才能明白什么是屬于你的影像……是的,那就是實踐。
這本書——這本無價之書——凝結了麥肯德里克畢生的心血。它的作者滿懷著熱情,投身于導演工作與電影藝術之中。在此之后,他致力于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的學生。如今,我們所有人都能看到它了。這是一份多么珍貴的禮物啊。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導演課》金句賞析
· 導演真正“導”的東西,其實是觀眾的注意力。
· 正在發生的事情,往往沒有接下來可能發生或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那么引人注目。
· 學生電影有三種長度:太長、實在太長和長到難以想象。
· 在戲劇中,被動等同于死罪。
· 你只需要幾周時間,就可以熟悉電影創作的基本原理,但需要用畢生的努力來掌握它們。
· 電影劇作與導演是可以學習卻無法傳授的。每一位電影創作者,都必須找到他個人的自學系統。
· 如果你已經有了開頭,但卻還沒有想到結尾,那你已經陷入了誤區。你其實還沒有想到一個正確的開頭。
· 電影先展示……然后才講述。就算一部電影是無字幕的外語作品,只要它是真正的電影,我們至少也能理解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編戲、演戲、導戲乃至剪輯,都屬于表演技藝。
· 我已經提到過“藝術”和“自我表達”,如果你想讓那些在電影制片廠工作的人感到尷尬,用這些詞準沒錯。
· 我們要扮演某種可靠的、負責任的角色:不是藝術家,而是工匠,是拿著高薪的手工藝者,那種可以保證生產出標準質量商品的人。
《導演課》插頁賞析





原標題:《馬丁·斯科塞斯作序丨導演專業必讀經典《導演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