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孕癥?查一查不如試一試
【案例】
陳女士今年32歲,和老公結婚多年,因為工作太忙一直避孕。今年才感覺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這才和老公積極“備孕”了起來。吃了好幾個月的葉酸,戒煙戒酒早睡早起,互相督促每周運動,絲毫不敢懈怠。還在避孕著,醫院倒是已經跑了好幾次。查查精液沒問題,卵巢功能沒問題,輸卵管也還通暢。這才開始不再避孕,認認真真測試紙,準時準點同房了三個月,還沒成功懷孕。陳女士和先生這就急得不行,覺得自己這是不是得了“不孕癥”,不能自己懷孕了呀?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不孕癥”呢?
不孕癥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一對配偶在未避孕,規律地正常性生活超過1年而未受孕者。
為什么是一年?
在正常性生活條件下,85%的女性在1年內會懷孕,而到了第2年,懷孕的女性只會增加5%。一年沒懷孕就可用診斷為不孕癥了。
正常性生活的標準是什么?
這里所說的正常性生活是指一對夫妻在不避孕的情況下,有規律的性生活。但有些夫妻平時異地分居或頻繁出差,性生活較少,那么也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和機會,不用急于一年沒懷就馬上就醫。不過,安全期、體外射精、不全程戴套等不嚴格的避孕方法也存在懷孕的可能,大家在自我判斷的時候也要仔細斟酌。
診斷了不孕癥就不能自己懷孕了嗎?
符合不孕癥的診斷標準并不等于不能自然懷孕,只是表示自然懷孕的概率下降。除非是男方明確了無精子癥,或是女方兩邊的輸卵管都被手術切除了,這些極端情況下自然生育的概率才為零。有些患者檢查時只有幾條活動的精子,或是反復做了好幾次試管都沒有成功,“放棄治療”覺得再也不用避孕了,沒想到竟然自己懷上了!
“認真”備孕中常見的“錯誤做法”
“科學”備孕,“精準”同房成功率更高?
許多夫妻一旦開始備孕就高度關注,排卵試紙、B超監測、生理期APP等現代化工具齊齊上陣,力求排卵期“精準”同房!然而,這樣“科學”備孕效果真的更好嗎?其實,在排卵期準確的時間同房并不能顯著提高妊娠率。這樣的過度關注反而容易大大增加夫妻雙方的心理壓力,甚至可能造成雙方的心理障礙,影響正常性生活的進行。性生活應該是根據夫妻雙方的意愿進行的,而不是為了生育完成任務,“輕松”備孕才是備孕的正確打開方式。
引起重視!不是人人都要“湊滿一年”
對于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夫妻可千萬不要“墨守成規”,非要湊滿一年。這些情況的存在會直接導致自然懷孕概率的降低,包括:性生活障礙,有明確的月經紊亂,高齡,有卵巢和盆腔手術史、闌尾穿孔、盆腔結核等可能導致卵巢輸卵管病變的情況,有早絕經家族史的(例如母親或外婆40歲前絕經的),月經周期明確縮短的(例如既往周期28天,近期變成23天的)。對于有這些情況的夫妻建議可以早點就診,及時進行醫學評估和干預。
總結:
不孕癥雖然是常見病,但大家也不必過度焦慮,還沒嘗試就到處檢查。不孕癥可不是查出來的,只有充分嘗試了還沒成功才能被診斷是不孕癥。即使診斷了不孕癥,很多人也是有自己懷孕的可能的。在備孕過程切忌過度關注,放松心態,“輕松”備孕;但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特殊情況”,必要時早點尋求醫生的幫助。
文/匡延平 奚倩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