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探訪西康②|馬爾康:過往邊區(qū)沖突與易守難攻的要塞

馬特
2018-04-29 16:39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作為阿壩藏族自治州州府的馬爾康歷史其實很短。1950年代,它才真正成為地區(qū)政治中心。今天的馬爾康市區(qū),位于卓克基土司領地和松崗土司領地中間,管理著歷史上的“四土地區(qū)”(卓克基土司、松崗土司、黨壩土司和梭磨土司)。

在阿壩州地區(qū)生活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嘉絨藏族。這個族群源自吐蕃人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以務農為主,被稱為“絨巴”(意思是農區(qū)人,“巴”在藏語中是“人”的意思),方言與南邊的康巴藏族和北邊的安多藏族不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民族識別中,被統一劃為藏族。

按照當地漢族的看法,比起康巴藏族,嘉絨藏族更加溫和,與漢地交流更加頻繁融洽,也傾向于接納漢地文化。而且,嘉絨藏族與紅軍關系密切,在嘉絨藏族的領地,有很多遺跡顯示出當時的親善合作。馬爾康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就是其中一處,紅軍長征期間,毛澤東等領導人在此借宿開會。

卓克基土司是四土地區(qū)最有勢力的土司,這座官寨既是土司的住宅也是辦公衙門駐地。如今卓克基是馬爾康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而且距市區(qū)很近,已被改造為民族風情小鎮(zhèn)。我去的時候正值寒冷的深冬,游客大多是來周末度假的成都人。

從馬爾康市區(qū)出發(fā)向東,乘車十來分鐘,就到了卓克基鎮(zhèn)。鎮(zhèn)子大體分成三部分,梭磨河北面是旅游街區(qū),旅館、餐館和商店主要在這一塊;梭磨河南面是西索村,村子里遍布民宿客棧,完全按照旅游導向進行開發(fā),村里最有名的是丹達倫寺的壁畫。

在西索村東邊,梭磨河支流對面,屹立著一座石頭城堡,這里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土司官寨的選址極好,在河流和道路交叉口的高地上,可以監(jiān)視此地的一切往來。迎著岔口是高大的防御碉樓,側面小路通向官寨正門。官寨旁邊是一片山腳平地,再遠處就是高山,碉樓是這片地區(qū)的制高點,俯視整個西索村??上攵@里易守難攻,是一處絕佳的軍事要塞。

1935年紅軍進入卓克基地區(qū)時,與當時支持國民黨的索觀瀛土司的部隊發(fā)生交火,后者依托堅固的卓克基官寨與紅軍進行對峙。當時正值雨季,火藥槍受潮無法使用,深夜紅軍向天空發(fā)射三發(fā)信號彈,官寨守軍以為紅軍會法術將黑夜變成白晝,怕得棄寨而逃。之后,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進駐官寨開會,通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這是西康地區(qū)少數民族革命的重要節(jié)點。

卓克基土司官寨。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索觀瀛土司對藏文和漢文都很精通,也愛讀書。卓克基土司官寨內,有大量的藏文和漢文書籍。這些書引起了暫住于此的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對周邊進行了詳細考察,并將土司官寨與《三國演義》中的郿塢相提并論。1952年,索觀瀛土司赴北京參加少數民族“五·一”觀禮團的時候,毛澤東還再次關切過問官寨的保存狀況。

卓克基土司官寨曾是電視劇《塵埃落定》的拍攝地。其原作同名長篇小說反映了末代土司的生活與藏區(qū)變遷,作者阿來正是馬爾康本地人。

官寨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主樓,共有五層,對游客開放。各層之間有狹窄的木質階梯,每層又有外回廊連接各個房間。一層和三層主要展示四土地區(qū)的歷史演變,包括嘉絨藏族的文化習俗和土司家族的生活起居;二層是紅色文化展示,主要內容是紅軍時期的介紹和卓克基會議內容;四層和五層主要是宗教文化展廳,包括土司家的家廟和經堂,以及藏傳佛教不同教派的介紹。

卓克基土司官寨內部

土司官寨的另一部分是碉樓,曾是土司官寨主要的防御建筑,也就是迎面對著河流的部分,與主樓之間有走廊連接,但目前不對游客開放。這座碉樓建成時有九層,現在僅存六層,二十多米高。碉樓外觀石材嚴密,邊緣線條整齊棱角分明,既是實用的防御工事,也是土司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說到碉樓,馬爾康市區(qū)西邊的松崗鎮(zhèn)直波村,曾是松崗土司的領地,這里保留著四座高大的碉樓。南北各兩座,通常游客參觀的是南邊的兩座。碉樓分成好幾種,其中四角碉樓最常見,直波村的碉樓則是較少見的八角碉樓,相對防御性更好。這種碉樓形狀細長,大概三十米高,開口處很小,墻體異常堅固,碉樓上方有射擊孔和瞭望口。松崗土司官寨1930年代被燒毀,之后沒有重建,如今只殘余遺址,而高大的碉樓則一直保存了下來。

碉樓

在川邊藏區(qū),這種碉樓是常見的防御工事。因為高原山區(qū)用火炮并不方便,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攻克的碉樓是土司們統治一方的要塞,往往會用心修建。

西康省的建立正是源于漢藏之間的沖突。1904年,英國遠征軍入侵拉薩,逼迫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拉薩條約》,十三世達賴喇嘛逃往蒙古庫倫尋求俄國援助。這場戰(zhàn)爭讓清政府意識到對西藏地區(qū)加強控制的重要性。憤怒的清政府下令革除達賴喇嘛名號。直到1908年,達賴喇嘛從庫侖抵達北京,覲見皇帝和太后表示效忠,其名號才恢復。另一方面,西藏地方政府懷疑清政府的控制力與權威,開始對川邊地區(qū)產生野心,同時英國人的勢力開始進入西藏和西康,在民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挑撥裂痕。

1905年,巴塘土司與丁林寺喇嘛叛亂,燒毀了法國天主教堂,殺死了法國傳教士和清政府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史稱“巴塘之亂”。面對藏人的反叛,清政府派軍隊鎮(zhèn)壓,處決了一批土司和喇嘛。其中參與平叛的建昌道趙爾豐留任爐邊(就是今天的康定)善后。清政府開始認真治理川邊地區(qū),趙爾豐被任命為川滇防務大臣,后任駐藏大臣和四川總督。以巴塘為開端,趙爾豐執(zhí)行“改土歸流”(指改土司制為流官制)政策,逐步撤銷土司。

趙爾豐在川邊推進的鐵腕政策,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激化了矛盾。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趙爾豐奉命鎮(zhèn)壓。辛亥革命后,趙爾豐又被認為策劃兵變反對革命,在成都被激進的革命黨斬首。

中華民國建立后,川邊特別行政區(qū)成立,1925年改為西康特別行政區(qū),1928年籌劃建省。在英國人挑唆下,1917年和1930年,西藏地方軍隊與川軍之間發(fā)生了兩次武裝沖突。1917年,藏軍進攻昌都,占領金沙江西岸地區(qū),后來在英國人調停下,雙方停戰(zhàn)。1930年,甘孜地區(qū)大金寺與百利寺沖突,藏軍趁機進攻川軍,起初在青海軍閥馬步芳的支持下川軍尚能堅守,但后期劉文輝與劉湘叔侄相爭,川軍內亂,戰(zhàn)爭持續(xù)到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兩次川藏戰(zhàn)爭,形成了雙方以金沙江為界、西藏地方政府實際控制金沙江以西的局面。

劉文輝統治西康時,小心翼翼處理與藏地的關系,一方面拉攏藏族高級僧侶和貴族,通過經濟與教育建設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懷柔恩惠,另一方面在關鍵時刻顯示武力。直到共和國建立,劉文輝率西康省投誠共產黨,解放軍進入西藏,加上1950年代中期的大規(guī)模平叛,這個局面才徹底改變。

下一站是大小金川。這里有紅軍留下的遺跡,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西康地區(qū)復雜的政治局勢。

    責任編輯:馮婧
    校對:徐亦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平果县| 霍山县| 邵阳市| 武鸣县| 高雄市| 阿尔山市| 龙陵县| 南宁市| 师宗县| 常德市| 布尔津县| 齐齐哈尔市| 鄂州市| 八宿县| 高雄县| 准格尔旗| 沙湾县| 晋城| 新昌县| 拜城县| 门头沟区| 阿拉善盟| 肃北| 循化| 昌乐县| 醴陵市| 赤壁市| 咸宁市| 鄂尔多斯市| 德令哈市| 金塔县| 镇康县| 城口县| 湛江市| 宁津县| 临海市| 宁河县| 绥德县| 白玉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