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完成首單國際航行船舶LNG加注作業后,深圳該如何打造國際保稅燃料中心?

//11月22日,在深圳鹽田港,C型罐式LNG加注船“新奧普陀號”為法國達飛集團的雙燃料集裝箱船“達飛·索邦”號加注LNG燃料
文|彭曉釗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
11月22日,全球最大C型罐式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船“新奧普陀號”與達飛旗下雙燃料集裝箱船在深圳鹽田港區海域完成加注作業,深圳港由此成為繼新加坡、鹿特丹、上海港之后,全球第四個具備LNG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當前全球已進入“雙碳”時代,加之俄烏沖突對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的影響,船舶燃料選擇及加注產業發展已成為決定全球航運業未來走向新的關鍵性因素,以及衡量港口國際化和海事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深圳搶先完成首單國際航行船舶LNG加注作業正逢其時、未來可期。
一、當前全球航運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LNG成為短期船舶替代燃料首選,甲醇和氨在中長期最具應用潛力
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減碳限硫要求[1]下,低硫燃油和LNG是當前全球存量船舶動力來源的主要選擇,未來船舶燃料發展路徑可能出現“組合替代”趨勢,LNG是短期替代首選,中長期最具應用前景的是甲醇、其次是氨,氫若突破技術瓶頸可成為終極替代能源。對此,全球各大港口正在積極開展新能源設施建設,其中LNG設施在建數量最多,其他替代燃料設施也在加快研發或建設當中。

1.LNG:具有較大減碳效果,加注技術最為成熟,被公認為替代性燃料首選。LNG具有技術成熟度高、能量密度高、法規完備性等優點,是在商業應用和操作層面最具可行性的船舶替代燃料。與傳統燃油相比,LNG幾乎不產生顆粒物污染,也不存在硫排放問題,還能減少近80%氮氧化物排放、40%二氧化碳排放,在航運業轉向徹底脫碳的過渡階段,被業界公認為首選低碳能源。LNG的缺點在于低溫、易燃易爆、易蒸發、易產生靜電積聚,對加注技術要求較高,由中國船級社(CCS)制定《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規范》《液化天然氣燃料加注船舶規范》分別已于2013年和2015年生效。全球以LNG為動力的運輸船舶數量呈現井噴態勢,僅2022年上半年LNG運輸船新造船訂單簽約數量就達到104艘,超過此前任意一年總數。此外,全球具備LNG加注能力的港口數量較少,大部分處于在建或在規劃之中。
2.甲醇:碳減排作用顯著,技術成熟度較高,中長期發展潛力巨大。甲醇用作船舶燃料優勢顯著,相比傳統燃油可減少99%硫氧化物、60%氮氧化物、95%顆粒物排放,同時價格僅為低硫船用柴油40%,無需低溫存儲和絕熱處理,燃料艙建造成本低于LNG、氨和氫燃料。國際海事組織(IMO)已通過甲醇作為船舶燃料的安全技術導則,甲醇成為繼LNG之后第二個被批準的替代船舶燃料,由中國船級社(CCS)制定《船舶應用甲醇/乙醇燃料指南》已于2022年7月生效,可為船舶應用甲醇/乙醇燃料設計、審圖和檢驗提供依據。甲醇已被廣泛跨洋運輸,由于與油品均為液體燃料,加注系統與LNG具有互通性。當前船用甲醇加注主要依靠槽車進行,上海已完成國內首單甲醇燃料車船加注業務,船到船、港到船加注國際上已有案例、但還未普及。
3.氨:屬于零碳能源范疇,加注技術還不成熟,中長期應用潛力較大。氨具有高燃燒熱值和低儲能密度優點,是最有希望實現零碳航運的替代燃料之一。氨屬于無法天然獲取的合成物,主要有產自化石燃料的灰氨、產自碳捕捉化石燃料的藍氨和電解生成的綠氨,其中綠氨屬于真正意義的零碳能源。氨作為燃料裝載率高、加注容量大,儲存和運輸比液氫、LNG在技術層面更方便,由中國船級社(CCS)制定《船舶應用氨燃料指南》已于2022年7月生效,從設計、制造和檢驗技術三個方面對氨燃料船舶提出具體要求。目前尚無使用純氨燃料發動機,預計首批氨動力船舶將于2025年投入運營,規模化普及晚于2030年。全球已有港口建設氨儲存設施,但作為船舶燃料的分銷體系缺少燃料補給設施,相關配套設施還在探索建設當中。此外,全球80%氨產量用于化肥,對氨燃料投入航運業存在替代性,應用前景仍待考察。
4.氫:屬于零碳能源范疇,中短期應用可能性低,如突破技術瓶頸可成為終極替代能源。氫在各類替代燃料中體積能量密度最小,具有高燃燒熱值和低儲存密度的優點,被看作航運業零排放解決方案的最終方向之一。氫用作船用燃料主要兩種途徑:一是氫燃料電池,暫時僅適用于低功率應用場景,難以用作大型船舶推進;二是氫內燃機,已在內河和近海船舶應用開展試點研究,但考慮到航運市場對燃料價格敏感度較高,短期應用到大型遠洋船舶可能性不大。氫超過九成為現場生產,運輸條件受管道限制,易從密閉空間逃逸,低溫儲存難度高,需要適當通風并配備檢測傳感器和大容量儲存艙。船用氫燃料主要依靠卡車或拖車通過定制管道供應,還沒有可供遠洋船舶使用的加注船或加注碼頭,由中國船級社(CCS)制定《氫燃料電池》《氫氣瓶》《重整裝置》三份氫燃料電池系統檢驗指南已于2022年4月生效。
二、建議深圳加快布局新型船舶燃料加注產業,打造國際保稅燃料中心
除了完成國際航行船舶LNG加注作業,深圳已頒發首批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經營牌照并開展業務運作,另有上海、寧波、廣州、海南等多個城市也在推進船舶燃料加注產業發展。展望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用能趨勢,建議深圳按照不同替代燃料特征及技術成熟度,加快布局新型船用燃料加注產業,延伸拓展大灣區油氣產業鏈,放大“保稅+港口”疊加效應,強化國際航運中心綜合服務能力。

//在洋山港區盛東碼頭,上港集團旗下全球最大LNG加注船“海港未來”輪通過 “船到船”的高效便捷方式,為達飛集團中美“珠江快線”上的15000標箱LNG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錫米”號,順利提供保稅LNG同步加注作業服務。
1.發揮綜改試點優勢,大力拓展以保稅燃料加注為核心的油氣產業鏈。深圳港擁有蛇口、赤灣、媽灣、東角頭、鹽田、福永機場、沙魚涌、內河8個港區,位于珠三角港口群核心,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之一,市域外圍有大亞灣油化產業基礎和油品儲運支撐,兼具國際國內、沿海內河航運支持,發展保稅船用燃料加注產業具有眾多優勢條件。一是加快推動“先供后報”“一船多供”“邊聯檢邊搭靠”等改革舉措落地落實,支持更多符合條件、有業務需求的供油企業申請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加注經營資質,提高國際中轉業務油氣供應服務能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加注站。二是加強與大亞灣石化工業區等聯動,上游開展燃料國際采購,中游開展油品裝卸、存儲,下游做好保稅燃料加注供給,打通粵港澳大灣區油氣產業鏈。
2.把握全球用能趨勢,率先推動以LNG為重點的替代燃料加注業務發展。鑒于LNG是當前替代性船舶燃料首選,加之深圳已形成包括西氣東輸二線、澳大利亞進口LNG、華安LNG接收站等5路氣源,建議加快構建“船到船、車到船、港到船”三位一體的LNG船舶加注體系,助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一是加強與海關、海事、邊檢、交通等部門聯系,協調解決LNG加注站規劃、建設、運營存在問題,提升保稅倉儲、流通、通關便利性,加快LNG加注站合法合規投產運營。二是針對國際航行船舶加注多選擇在新加坡或香港,常因燃料加注而改變航行計劃的問題,研究燃料質量提升、排放限制區等環保政策對船東成本影響,適時出臺改船補貼、優先過閘等優惠政策,加大對國際航行船舶停靠深圳港的吸引力。
3.展望零碳能源前沿,提前布局以甲醇和氨燃料為主要方向的綠色航運走廊建設。鑒于甲醇和氨是未來最可能成為主流零碳排放的船舶替代燃料,建議提前布局、重點突破甲醇和氨燃料生產、運輸、存儲等技術及加注網點布局。一是組織開展全球航運業用能趨勢的前瞻性研究,支持港區企業或機構開展甲醇、氨燃料加注技術研發,充分論證水上補給技術、規范及在深圳落地可行性。二是積極對接全球航運龍頭企業及船舶制造企業,爭取混合動力或純動力新型船舶在深圳全球首發下水,配合其建設相關接駁和加注設施。三是加強與世界航運公會(WSC)等國際航運組織合作,利用深圳國際友好城市“鵬友圈”,共同發起建立以深圳港為重要節點的國際綠色航運走廊。四是協調全球甲醇行業協會(MI)等相關機構,爭取將甲醇、氨等納入到國家“綠色船舶”支持范圍,參考其他新型燃料給予政策扶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