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實驗室2|出行的革命:3分鐘智能定制汽車
【編者按】
這個故事是從汽車行業遇上互聯網+開始的。
大家在選車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經歷:看中的低配車想增加些東西、高配車想減少點東西,特別想要一輛完全契合自己需求的定制汽車,但在購車的過程中卻會感到各種繁瑣和無奈呢?在汽車公司紛紛向科技公司轉型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一家企業正在嘗試打破傳統的購車模式,給大家帶來更為便捷和個性化的購車過程呢?
在中國實驗室第二季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家公司:它們給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全新購車模式的智能選配器。在互聯網的這張大網上,這個智能選配器幫助用戶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通過這家公司積累網羅而來的大數據,用戶可以自主挑選出所有想要的汽車配置,打破所謂低配、中配、高配這樣的傳統組合,最終定制出屬于自己的Dream Car,對于沒有選擇障礙癥的用戶來說,這個過程最短只需要3分鐘。
這家公司就是上汽大通,它定義自己為全球首家C2B智能定制車企,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率先起步,利用互聯網與用戶直接接觸,引領汽車制造業變革。自從2017年上汽大通向公眾推送了這款“購車神器”之后,它們全網的粉絲已經接近400萬,其中玩過這款“購車神器”的用戶也有很多,這更激發了上汽大通繼續進行系統的完善與創新的熱情。4月16日,智能選配器正式推出2.1版本,并且有了一個特別“互聯網”的名字——蜘蛛智選。
4月18日,澎湃新聞就此專訪了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市場營銷及數據中心互聯網銷售運營部總監趙杰,尋找為什么3分鐘可以定制汽車,買車如何變成“黑科技”的答案。
用戶取名“蜘蛛智選”

趙杰:對于做商務車起家的上汽大通來說,C2B汽車定制由來已久。早前2014年的時候,上汽大通的房車V80就在國內試水了C2B定制,因為房車本身就是一種較為體現個性需求的車型,試水結果出人意料,那一年大通房車RV80收獲的定制訂單比例高達40%,而且每款定制車型都是100%的個性化。
有了這次成功體驗之后,上汽大通的其他車型也都提供定制版本。
從那時起,上汽大通正式將C2B的概念率先引入了汽車行業,成為了第一家實施C2B戰略部署的車企。之后,上汽大通決定進軍乘用車領域,因為進入時間較晚,我們必須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才可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所以我們進行了大量思考,如何去做差異化競爭。
這個時代隨著消費主力人群的年輕化,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向多樣化與個性化轉變,雷同的商品正逐漸失去競爭力,面向未來,定制化不只是汽車行業,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80、90后,乃至00后的消費者,要求個化的他們登上消費舞臺做決定時,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再結合上汽大通本身相對豐富的汽車定制經驗,我們決定利用互聯網率先與消費者搭建直接溝通平臺,上汽大通首款乘用車D90也因此成為汽車歷史上首款由用戶參與開發和設計的汽車產品,與此同時,上汽大通成為第一家實施C2B智能化大規模定制的汽車企業。
澎湃新聞:做汽車定制,智能選配器是用戶選擇產品的平臺,怎么想到為智能選配器起名叫“蜘蛛智選”?
趙杰:現在公司轉型目標更加清晰,就是智選、智聯和智行。我們的智能選配器是高科技產品、互聯網界的新物種。而我們和用戶、行業、媒體進行交流時,要講清楚它能夠實現什么功能、怎么定義,可以讓用戶更容易了解和接受。
“蜘蛛智選”的命名方式和來源也很有意義!上汽大通作為一個推動創新變革的車企,既然是為用戶在線定制車輛服務的智能選配系統,那么當然要將這個系統的名字也放開給用戶親自制定。結果用戶的熱情也是出乎意料,通過線上向用戶征名,幾萬用戶給我們帶來了將近4000個名字,其中有兩個名字大家覺得特別好,比如“司馬智選”,但90后說還是“蜘蛛智選”好,最后“蜘蛛智選”以70593的高票數成為上汽大通智能選配器的名稱。

另外,“蜘蛛”也與“自主”巧妙諧音。
提供150億種汽車選擇
澎湃新聞:蜘蛛智選是智能選配器的第二個版本,和第一代相比有了哪些改變?
趙杰:快速迭代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明顯特點,我們的智能選配器也不例外,從創建到現在,雖然大的迭代只有兩次,但是幾乎每周都會有小迭代。
和第一代相比,我們的蜘蛛智選的高能之處便是減少了客戶選擇的時間,如果客戶喜好目標非常明確,僅需動手3分鐘,即可以從里里外外,小至各種飾板、輪轂大到內飾外觀的配色上進行個性的配置。
首先,全新的極簡風格頁面讓用戶主觀感受上更為清爽、直接。其次,我們蜘蛛智選倡導換個活法,提供智能定制、極客定制、互動選車和熱銷推薦四大智配模式,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真正的用車需求。

蜘蛛智選的“熱銷推薦”模式則對購車小白及選擇困難癥非常友好,不僅能通過大數據對用戶勾勒需求的熱門畫像,同時用戶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幫你推薦熱銷車型,在基礎配置、外觀、內飾3個大類別上又細化出很多不同的選擇,足不出戶便能了解當下熱門車型,同時給了車主足夠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當客戶選擇、配置好心儀的車型后,新增的蜘蛛智選現車推薦功能可以向用戶提供周邊4S店現車情況,智能推薦相近的配置車型,為客戶提供參考并為更快速提車帶來可能。
同時,蜘蛛智選在改變用戶購車體驗、打破傳統O2O購車模式的同時,對上汽大通品牌的拉動、對4S店的效率提升都具有跨越性的歷史意義。

趙杰:我們用四個字來形容上汽大通C2B智能定制的獨特優勢,那就是“多、快、好、省”。
第一個特點是多。其他車企的車輛選配器,每個車型都有一個固定的代號,這就意味著,它的版本是固定的,消費者想要改變的配置項目是有限的,只能選擇下顏色、輪轂大小等,沒辦法進行太多的個性選擇。上汽大通就不同,我們沒有固定代號,而是生成一個動態的車型編碼,通過200個車型版本,和幾百種不同的配置選擇,消費者可以獲得150億種不同配置的車型,支持10616種價格梯度變化。
第二個特點是快。訂單直接傳到生產線上之后,怎樣快速生產出產品是一個難點。用戶下單的一剎那,我們就知道要生產什么車——這是汽車行業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和用戶同時來看用戶的需求,供應商、供應鏈隨之開始跟進,這就是汽車制造模式的改變。支持這項改變的就是智能化數據模型。
上汽大通業務模式的變化帶來了組織的轉型。我們的組織和流程真正圍繞用戶而改變,因此我們的交付周期只有20個工作日左右。所以雖然大多企業都在向智能算法的高科技方向努力,但是因為涉及到組織和流程的壁壘,小小的智能選配器在2年內別的企業是很難學會的,我們具備了先發優勢。

第四個特點是省。私人訂制過去幾乎是昂貴的代名詞,但是上汽大通的通過大規模定制,降低了成本,可以讓客戶在有限的預算中買到自己最喜歡的配置。
傳統的汽車款式是固定的,而蜘蛛智選則以大數據級的款式讓選車、購車活起來。
定制汽車均價20.8萬元
澎湃新聞:很多汽車公司也都想推出更多定制化的產品,但是汽車行業規模化生產才能降低成本,需求不同的私人定制明顯違背這一原則,上汽大通如何平衡這中間的矛盾?
趙杰:定制成本應該是會上升的,因為這是客觀規律,標準化生產的成本可能是最低的。但是智能數據處理的成本是受控的,上汽大通的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模式,就是根據數據的處理、我們自身的開發和自由供應鏈、分布式制造,盡可能降低物流的成本、制造的成本,背后靠的就是智能化。換言之,如果依靠以前的信息化與數據庫存是無法支撐的,這需要海量的庫存。
做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模式,有我們企業的DNA,還有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我們的投入很大,我們有互聯網公司所建的平臺,有社交型的網站、入口,等等。客觀上來講,我們率先進入了一個比較高端的市場。上汽大通全系列車型都有20萬元以上的車型,G10進入20萬元以上的高端MPV市場,T60最高配超20萬元,D90上市初期到去年12月31號,平均售價20.3萬元,到了4月份,車展之前上升到20.8萬元,上升了5000塊,這是用戶市場選擇的結果。在合資企業的價格都下降到10萬元以內的時候,我們的產品均價在20萬元以上。
創新帶來的是趨勢,我們不要高估它短期的作用,不要低估它長期的作用。我們拭目以待。
澎湃新聞:從目前的推廣情況來看,這種模式是否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是否可以在行業中大范圍推廣?
趙杰:上汽大通SUV D90概念車是汽車業內第一款C2B定制化的汽車產品,是汽車發展史上第一款由用戶定義的車,這是我們與其他車企和品牌最大的“差異化”。
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證明,D90迭代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往大規模的迭代,因為我們是第一時間和用戶溝通,我們既提供全時四驅,也提供分時四驅,就是傾聽了客戶的意見。用戶在互聯網上,他們不滿意的東西我們都能夠定性、定量、數字化去滿足他們。這個打法已經不是傳統車企的打法,實際上是互聯網的打法,是實實在在的打法。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模式就是讓車企在工程能力上,投射到用戶角度是差異化、多樣化的,這就是我們在虛擬設計、仿真設計、虛擬驗證等環節上的能力。我們能夠同時支持這些配置,說明我們有這方面的能力。

目前為止,我們的全網粉絲將近400萬,這是上汽大通最寶貴的財富。上汽大通上周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就是數據用戶中心。上汽大通今后要成為一個數據+用戶的科技公司,所有汽車的開發、產品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路線圖就是“智選”——就是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進一步讓用戶和我們一起來定義、來選擇車型。而說到“智聯”,“聯”就是使用戶、車、生活,通過互聯網能夠實現無縫互聯,使用戶能夠更加掌控車的使用。“智行”,就是說往無人駕駛或者說輔助無人駕駛的方向發展。
我們已經決定將智選系統逐步應用在上汽大通的現有全系車型上,應用在其他未來上市的車上。我們G50今年12月中旬會上市,下一款SUV明年6月份會上市。另外,基于中型乘用車平臺的新能源產品明年會上市。
D90是上汽大通C2B的第一階段,到G50的時候,我們會做得更加成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