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shù)乒乓社群,從上海落地成都 | 555 Project
原創(chuàng) LIN 三明治 收錄于合集 #555 Project 97個

文 | LIN
今年夏天,Toto帶著Standard Nerds Club從上海來到了成都芳沁街。
如果以玉林為衡量標準,芳沁街并不在中心位置,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其眥鄰的芳草或者芳華。和蓬勃升起的玉林核心相比,芳沁顯得老舊安靜,街道的尺度略寬闊一些,不似老城區(qū)內(nèi)街巷盤桓密集。兩旁的大樹或許可以為地方歷史做一些注腳,枝葉繁茂遮天,除非是朗晴天氣,已經(jīng)很難讓陽光探進來。

路過這塊招牌的人們通常會在原地駐足一陣,一字一頓,讀完這短不算短的店名。
這是什么?如果只看店面外表,或者單憑名字猜測,難免心生好奇。書店?按照直譯的話,可里面似乎沒有書架。咖啡店?雖然店門口也圍坐著喝咖啡的人,但喝上一會兒后,他們放下杯子進里面,轉(zhuǎn)身卻拿起了乒乓球拍。
趁著這陣久坐后起身的功夫,咖啡或者談話間隙間,一場乒乓球比賽就這樣開始了。透過玻璃門,那張乒乓球桌是淺木色的,看起來比標準尺寸更狹長一些,好像占滿了空間,但又留下足夠轉(zhuǎn)身接球的寬度。
一個男生在店外面,打量著里面打乒乓的人,看得很疑惑。站在他旁邊的另一個卻興奮起來,“這就是我在網(wǎng)上關(guān)注的那家乒乓球俱樂部!”他們是從東北來成都旅游的學生,本想去玉林街上找小吃店聚集的地方覓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陣,來到了芳沁街上。
拐進這條街時,周圍一片安靜,一圈的小店都是小超市或者面館,沒有街頭穿著夸張的年輕人,彼時是周四下午,還沒有開始下班高峰,雖靠近主干道,連行人也很少,隔壁雜貨店的老板在竹躺椅上午睡,眼鏡搭在鼻梁上。
這家店看起來是唯一一個亮色的,也更年輕一些,但大概也不是想找的目的地,男生準備轉(zhuǎn)身,身邊的人一把拉住了他。“走,進去看看”。SNC落地成都后,主理人Toto 常常遇到這樣駐足打量的年輕人,無論對誰,興奮的老朋友或者疑惑的新朋友,都熱情邀請,“來打幾拍吧”。
如果對方點頭應允,她把這當做休息的好機會,合上面前的筆記本電腦,轉(zhuǎn)動下脖子,“來!”只挽起袖子,是為“賽前準備”,至于其他的一切——披著頭發(fā),沒關(guān)系;高跟鞋,沒關(guān)系;長裙,只要不會踩到,都沒關(guān)系——
“我想要進來的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是來玩的,不是來比賽的。”
如何讓運動變得好玩?這個問題帶著Toto,把自己對乒乓球單純的喜愛,轉(zhuǎn)換成了聯(lián)結(jié)更廣泛乒乓愛好者們的藝術(shù)乒乓社群:Standard Nerds Club。
而這一切是怎么發(fā)生的?
讓乒乓球變得好玩
Toto是成都人,在這里長大,讀書到高中。大學去到外地上學,大學后又到紐約學服裝設(shè)計。對家鄉(xiāng)成都,她的印象是淺淺淡淡的,就像記憶里這里的天氣,“天氣晴起來,巴不得立馬逃課出去曬太陽。”
Toto喜歡陽光,喜歡大笑,喜歡把皮膚曬成小麥色,看起來永遠精力充沛。事實上的確是這樣,從很小的時候開始,Toto便熱衷各種運動:籃球、乒乓、足球、跳舞……直到現(xiàn)在,每年也會把一段時間留給海南,哪怕只是去曬個太陽。不熟悉她的外國人,在看到Toto的膚色和笑容后,會猜測她是從加州來的華裔。
可是,喜歡大笑,曬黑小麥色,熱衷戶外運動,就要符合對特定地域或者群體類型的想象嗎?對Toto來說,自己對體育、戶外的喜愛,對生活時刻充滿活力的向往,從她成長早期便生長起來了。

Toto
乒乓球是自己接觸的第一項運動。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體院來學校招生,看中了Toto的身體條件,建議她走體育路線。考慮到體育生太苦,家里人拒絕了。不過,各種運動場上,Toto依然保持活躍。小學時候,對才剛開始身體發(fā)育的小朋友們來說,乒乓球比足球籃球更容易上手,這項運動對身體條件要求不算高,也沒有高強度的沖撞。印象里,同學聚在一起,下課鈴一響,便趕緊跑下樓打球。
學校不大,Toto回憶當時打乒乓的氛圍卻非常好。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總之只要在學校一定會去打球。”而大學是個斷層,“我身邊很多人都是從大學以后就不再打球了。”也許這和乒乓本身也沒有太大關(guān)系。校園里,大家或許更傾向獨自或者寢室小范圍內(nèi)活動,那種一群人聚在一起運動體驗,她已經(jīng)很久沒有感受過了。
到了紐約后,toto才重新打起了乒乓。拿起球拍的開始源于一個契機。某天,當經(jīng)過布魯克林一個創(chuàng)業(yè)園時,那里正在進行一場慈善乒乓球比賽。后來,她在當?shù)匾粋€乒乓bar里遇到了一群喜歡打球的年輕人,大家身份背景不一,有導演、設(shè)計師、畫家……在里面,她兼職做了乒乓陪練。
紐約的社群熱鬧紛呈,Toto認識了Skate Kitchen(滑板廚房),由一群很熱愛滑板的女生組成,團隊彼此鼓勵,強調(diào)運動的有趣而非競技,帶給參與者安全和認同感。還有一些社群,雖冠以體育之名,但其實算不上太“體育”,而更像是一種社交方式,這種方式恰好是以某種運動開啟的。在這樣的場域里,體育作為參與者進入社群的入口,不再是你輸我贏的競技比賽。活躍身體也能放松大腦的愉悅氛圍,讓Toto重新找回了孩童時,和大家一邊玩耍一邊打乒乓的快樂。
大眾認知里中國的國球,在中國想找場館打乒乓時候,Toto卻遭遇尷尬,“有次我回國找球館。那里看起來沒什么管理,人也很少”和身邊的年輕人聊起這項乒乓時,她發(fā)現(xiàn),“大家對這項運動的想象是很匱乏的。”國內(nèi)打乒乓的群體普遍高齡化,年輕人對這項運動的態(tài)度,有漠視不屑“老年人才打”,也有畏懼自卑“打的好的人太多了,我不行。”
Toto萌生了想要在國內(nèi)成立乒乓社群的想法,社群鼓勵支持的氛圍,能夠很好地中和體育的競技成分。這個階段,也是她從個人的運動體驗,嘗試向更普遍的公共需求跨越。“我希望乒乓可以成為大家都能體驗的運動,不是只有打得好不好這一個衡量標準。組建社群,也是想要先把這個標準模糊掉,才有可能讓它變得好玩。”
從上海到成都
Standard Nerds Club,“標準的書呆子俱樂部”,取這個名字帶著些反諷意味:在國外,大家對華人學生的印象普遍是“宅”、“會打乒乓球”,SNC希望挑戰(zhàn)這個刻板印象,讓宅的人能夠從家里走出來。相比于技術(shù)純熟的選手,更熱情擁抱不會打乒乓的人。
SNC的雛形是Toto在上海的設(shè)計工作室。2018,Toto從紐約回國, 2019 在上海延慶路一個弄堂中開了工作室。在裝修時,不忘在里面放上兩張乒乓球臺。促成了SNC社群的早期雛形。一批喜歡潮流也熱愛乒乓的年輕人迅速聚集起來。Toto發(fā)起了第一場乒乓比賽,是在一個朋友的地下油畫室里,她自己制定了球桌、設(shè)計宣傳海報。
原本上海是打算落地實體空間的第一站,但隨著疫情,房東收回了工作室的房子。Toto不想讓SNC在疫情的背景下承擔過多壓力。如何能夠既讓社群維持,也不至于背上太重的包袱?這次,SNC把乒乓球帶入了各種場景里,辦起了“移動乒乓球館”項目,去咖啡館、酒吧、藝術(shù)工作室……也有露天集市和城市小廣場。這些年輕人聚集,但在平時看起來與乒乓毫無關(guān)系的場所,是Toto想讓乒乓球的到來,給人們產(chǎn)生驚喜的地方。
快閃活動隨后走進了各種城市,成都也是其中一站。Toto把最初來到成都的幾場活動叫做“串門”。占據(jù)本地人的優(yōu)勢,她帶著球桌,去各種朋友開的店里面“跑了一圈”。

在成都“串門”
活動通常結(jié)合乒乓與酒、涂鴉等各種元素,“主要是為了出圈,讓大家更好地參與了解乒乓球,所以會在設(shè)計上花些心思”球桌也設(shè)計了各種尺寸。受歡迎的小桌大賽,空間友好,可以放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刻開始。SNC在成都的乒乓社群迅速積累,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00多人了。

空間友好的小桌乒乓球賽
今年春天的上海,讓Toto重新思考SNC實體空間第一站的選址,把目光看向了成都。近年來,各種社群和內(nèi)容空紛紛選擇落地成都,Toto 趁著做活動的機會在附近觀察。“成都氛圍還是比較松弛,加上成本優(yōu)勢,是可以容納內(nèi)容業(yè)態(tài)慢慢生長的。”
比較之下,“在上海,要做一個小而美的東西太難了。”每天都有各種新鮮的事情發(fā)生,但也有才火一陣的東西突然消失。“這種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其實有點可怕,各種商業(yè)形態(tài)在街區(qū)迭代,每兩年三年就有肉眼可見的遷移。”
現(xiàn)在,成都的社群和內(nèi)容產(chǎn)業(yè)處于起步階段,“很多人來參加我們活動時會很驚訝,因為有些不收費,還有禮物。”對SNC在成都,Toto預期它“不會大爆”。但至少目前,對于內(nèi)容創(chuàng)意行業(yè),成都還是一片相對友好的土壤,容納不同業(yè)態(tài)在里面嘗試,Toto更希望SNC能在成都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
SNC來到成都的第一場活動,是在波浪山谷辦的狗狗乒乓球比賽,那里有天臺,有戶外。延續(xù)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SNC持續(xù)的寵物友好項目;后來團隊又去了鐵牛村,給當?shù)氐男∨笥炎隽艘粓銎古屹悺5谝淮巫鲞@種公益類型的活動,Toto形容是和從前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做完這次活動以后,SNC決定每年都一定要去一個遠離城市、娛樂相對匱乏的地方做球賽。”

寵物友好比賽

成都大學生社團乒乓聯(lián)盟賽
平日固定的項目是在體育場館的周訓,專業(yè)教練來做指導講解,帶著成員們一起訓練。除了場館費用均攤,訓練沒有額外的費用。“我們的初心是體育文化的推廣,一直很注重教學的部分,想要把乒乓的專項活動做好。”
作為女性主理人,Toto感受到這個行業(yè)里女性聲音的缺失,但這也是促成改變的開始。在社群里,Toto很在乎女生在運動里面的感受和體驗,同身為女性,她說自己能深刻體會到女生對某種狀態(tài)的恐懼。而乒乓球?qū)ι眢w素質(zhì)、場地、衣著等門檻要求都比較寬松。“我希望這里能變成女性友好的社群,讓女生在里面的體驗是舒適安全的。”

乒乓球不僅少于激烈身體對抗,其包含的細膩技巧,比如控球、旋轉(zhuǎn),讓女性的優(yōu)勢這項運動中可以很好得到表達。Toto小時候喜歡打,“可能是因為我經(jīng)常能打過男生。”對年齡大的群體也同樣適用,Toto的媽媽也喜歡乒乓,母女倆在一起時經(jīng)常會打球,“我跟我媽性格很像,生活在一起久了就容易吵架,只有打乒乓不吵架。”
對Toto來說,乒乓球是包容的運動,適合各種年齡層、基本任何場合與服飾。“除了鞋以外,我其實覺得大家不需要穿太運動的衣服來玩。”Toto說自己和朋友就常常穿牛仔褲和裙子打球。
“挑戰(zhàn)大眾對乒乓的認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帥的事兒。哪怕遇到阻力,但是在改變一些事情。”因此,在落地成都時,SNC毫不猶豫選擇了橙色作為代表自己顏色“橙色是活力,有點挑戰(zhàn),有點跳躍。乒乓在人印象也可以不總是紅或黑,我們希望讓更多顏色出現(xiàn)。”

在成都的NERDS CRAFT手工坊
落地芳沁街
SNC所在的芳沁街并不在玉林的中心。由于靠近社區(qū),附近很多住在這里的居民,在晚飯后會拿著拍子在店門口的球桌上打球。
“我們來打球了”多是上了些年紀的叔叔阿姨們,先沖著里面先大聲招呼,每次做活動時,也會圍攏在球桌一旁仔細觀戰(zhàn)。這條街比較安靜,周圍的小店多是服務周邊居民生活的。飯點時候,還經(jīng)常能聞到陣陣炒菜香。
對于Toto來說,芳沁街的名字已經(jīng)是小時候的初代記憶了,她依稀記得,過去這里集聚著小眾文化空間,“相對附近的芳草芳華,芳沁街是有點遠離中心的地方,是莫名其妙地就會讓人覺得有點蕭條的一條街。”
今年夏天,和SNC一起來到芳沁街的還有旁邊的花店。“基本是沒有任何年輕業(yè)態(tài)的。”最初決定租這個地方,Toto想把它變成工作室。不過后來,她發(fā)現(xiàn)這樣的氛圍其實還蠻適合一個社群成長,它在相對熱鬧的玉林,但又不再熱鬧的中心。決定來的人,多半的確是因為對乒乓球感興趣。也有人問過Toto是否需要刷單打卡,對這類方式,她基本都拒絕了“我希望來的人是有著開放心態(tài),愿意去嘗試乒乓球,而不是拍照然后走掉。”“畢竟我們是乒乓社群嘛。”
社群的參與者往往基于相似的愛好、共通的價值觀,因此容易產(chǎn)生認同感。也是因為這樣,在社群里,從活動的參與者向團隊成員的轉(zhuǎn)換,也遵循著同樣的“興趣為主”的邏輯。從上海來到成都,Toto雖然單槍匹馬,但并沒有為此發(fā)愁,童年打球的經(jīng)歷,讓她對成都打乒乓氛圍有很好的印象。SNC在成都組建團隊的過程十分順利:
Eric,參加成都的乒乓活動時和SNC認識,過去還是乒乓球的國家二級運動員,但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打過球了。在SNC參加活動,是老選手在乒乓球場上的一次“非正式返場”;Casey是美國人,街頭選手,乒乓基礎(chǔ)是跟廣場大爺們學的;龍龍,學動畫設(shè)計的男生,學校乒乓球社的社長,除了打球,還喜歡開發(fā)搗鼓各種和乒乓有關(guān)的器材設(shè)計;金月,有金月色頭發(fā)的女生,小學時候密集訓練過六年時間的乒乓球,現(xiàn)在是教練團隊的一員,也負責團隊的新媒體運營。
也有因為SNC才接觸乒乓球的新人,店長小黃就沒有乒乓基礎(chǔ),于是團隊里所有的教練都成為了老師,也是觀察對象“ta力量大,打的猛;ta‘老謀深算’一點,基本不教基本功,而是怎么變著法兒贏球;ta是技術(shù)型選手,但比較愛玩兒,沒有比賽狀態(tài)……”做咖啡的間隙,小黃有時會透過嵌進墻體中間的圓形窗戶,仔細做著點評。問及“誰打的最好?”他轉(zhuǎn)轉(zhuǎn)眼珠,”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呢,不好比較。”
“過去社群里活躍些的,現(xiàn)在好像全部都來工作了。”Toto笑說。“我們團隊對乒乓的情感還是蠻深厚的,這是把人聚在一起的基礎(chǔ)。而大家也有很多其它愛好,各種興趣、技能,讓打乒乓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有趣。”
如果只是對乒乓有初步興趣,想和朋友一起體驗,那么SNC是一個好的入口。在這里,邊喝咖啡邊打球,穿各種自己喜歡的衣服打球,不想打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把拍子放回籃筐,就像Toto說的,“我們想做這樣一群人:可能打得不專業(yè),但是特別快樂。”


原標題:《藝術(shù)乒乓社群,從上海落地成都 | 555 Projec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