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宣布降準后首日,A股再回調,機構稱:短線有望回補周一缺口
11月28日,A股三大指數悉數低開,其中滬指開盤便跌破3100點。同時,市場低開低走出現全線收跌。
對于市場在全面降準利好宣布后首日出現調整,市場人士分析主要是兩方面因素所致:一是降準如期落地后部分資金對金融權重股進行了獲利了結,二是經濟復蘇仍面臨一定程度的擾動。
“盤面上看,周一調整幅度最大的是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跌幅居前,成為今天的下跌主力。此前經過國常會‘預告’后,市場對降準已有預期,隨著利好因素落地,且降準幅度一定程度小于預期,相關資金進行了獲利了結。”盤后有券商策略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股全天表現弱勢,但尾盤三大指數跌幅均出現明顯收窄。分析人士認為,這釋放了市場正處于底部區域的信號。
“技術面上看,大盤的K線組合由‘收斂三角形’轉為‘下跌楔形’的雛形,短線大盤有望回補周一盤中留下的缺口,走出反彈走勢。從技術形態上看,后市向上空間大于向下空間。”方正證券認為。
獲利了結下銀行股領跌
截至11月28日收盤,上證綜指跌0.75%,報3078.55點,跌破3100點;深證成指跌0.69%,報10829.08點;創業板指跌0.46%,報2298.8點。
對于市場的弱勢表現,市場人士分析稱,主要是金融權重股的調整,及經濟面和資金面的擾動所致。
盤面上看,市場全線調整中,金融股領跌兩市。Wind數據顯示,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銀行股大跌1.85%,跌幅在各行業中居首。非銀金融調整幅度同樣居前,下挫1.78%緊隨銀行板塊之后。
“上周五降準如期落地,但幅度僅為0.25%,小于以往的0.5%,因此在市場有降準預期,而降準幅度又偏小的情況下,部分資金對金融股獲利了結,使得其表現較弱。”富國基金指出。
方正證券也指出,盡管有降準消息的刺激,但降準幅度的低于預期疊加消息面擾動,市場擔憂情緒再起,導致周一大盤低開后,在前一收盤點位下方震蕩運行。
“資金面上,導致大盤未能走強的原因除了金融股短線資金獲利了結外,北向資金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凈流出。”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師指出。
Wind數據顯示,周一滬深股通合計凈流出37.6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41.7億元。
浙商基金表示,北向資金周一上午出現了較大的凈流出,導致白馬股走勢疲軟,進而壓制了指數的表現。
“經濟面上,當前國內消費的修復仍受到影響。同時,雖然地產行業的利好政策近期不斷發布,但后續走勢仍需繼續觀察。在海外經濟逐步衰退的背景下,我國出口面臨的壓力加大。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總體仍延續恢復的態勢,但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忽視。”博時基金分析稱。
技術面上短線大盤有望走出反彈走勢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雖然11月28日A股全天表現弱勢,但尾盤跌幅收窄,滬市更是強勢回補了當日向下的跳空缺口。
對此,富國基金分析稱,尾盤主要指數跌幅收窄至1%以內,說明市場在底部區域,且在震蕩區間下沿,韌性強化。
“具體而言,估值方面,滬深300指數估值為11.08倍,處于2011年以來27.2%分位,正處底部區域,因此市場韌性較強。”富國基金指出。
海通證券也認為,當前A股估值已經較低,未來A股和多數行業的估值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歷史來看,A股估值水平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特征。截至2022年11月25日,A股的PE/PB、股債收益比、風險溢價率等指標均處于周期底部。”
“近期市場再度陷入震蕩,核心在于風險偏好的反復。如國內債市大幅波動,對股票市場情緒形成擾動等。不過,偏債產品贖回對股市影響有限,且市場資金面仍較為充裕。此外,外部的沖擊也在減弱。從估值、股權風險溢價來看,當前市場仍處于高性價比的底部區域。”興業證券進一步指出。
展望后市,方正證券分析指出,從技術上看,周一大盤低開之后盤中一度下探,隨后大盤收復當日部分失地,但仍以下跌收盤,并呈價跌量增的態勢。上周五的低點反壓,11月10日附近的高點支撐,20日線及30日線失而復得,11月11日的缺口得到回補,大盤的K線組合由“收斂三角形”轉為“下跌楔形”的雛形,短線大盤有望回補周一盤中留下的缺口。
“總的來說,短線大盤有望走出反彈走勢,回補周一盤中留下的缺口。而能否回補3100點,量能能否繼續釋放是關鍵,若量能繼續釋放則有望收復3100點,若量能難以釋放,則大盤或在3050點至3100點之間窄幅震蕩運行。從技術形態上看,后市向上空間大于向下空間。”方正證券稱。
配置方面,博時基金表示,在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相對友好的情形下,A股短期大概率將繼續震蕩。因此,投資者可適當關注部分行業景氣度高,且業績增長確定性相對較強的個股機會。
“考慮到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相對偏低的位置,維持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的看法。結構方面,建議投資者維持均衡,一方面關注受益于穩經濟的順周期品種,另一方面可關注符合政策導向的高端制造。”廣發基金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