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讀丨馬書林:生旦凈丑尤如人生百態

編者按:馬書林先生戲曲人物純水墨的不多,大多是彩墨,他的彩墨也不是常規中國畫的彩墨,他彩得相當講究,色彩類型很多,固然也有“色不礙墨”以墨為主的作品,但不少作品卻有“墨不礙色”以色為主的傾向。這種以墨和色形成了許多漂亮的淺灰色的色調,如紅灰、紫灰、及多種類型的冷暖灰色調,這些漂亮而豐富的灰色與畫面中濃黑的墨筆墨塊相應和,僅就色彩而言,其效果都相當漂亮。
馬書林不僅有畫家的視野和才情,更有詩人的情懷和哲學家的深度。他將視角對準作為表演藝術的傳統戲曲,用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詮釋戲曲中的境與象,呈現人生命運的場域和遭際,表達關于藝術和哲學的思考,實現了對傳統藝術的深度凝煉和創新,這對于求解今天中國畫面臨的困境和難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馬書林
Ma Shulin
1956年生于沈陽,原中國美術館常務副館長、教授、中國美術館原展覽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六、七、八屆理事、第三四屆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第十至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藝委會委員、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藝委會委員、北京雙年展策劃委員、北京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藝術宮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中央文史館書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82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1998至2004年任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兼附中校長、遼寧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04年調任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曾策劃、組織策劃、參與多項國內外重要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工筆畫作品《向天歌》曾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獲獎、《鵝鵝鵝》《弄春輝》《銀夢》等多次參加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并獲獎。中國寫意戲曲人物畫曾參加在美國、巴西、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捷克、澳大利亞、墨西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世界多國舉辦的重要美術作品展。并曾先后在上海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國家大劇院、中國囯家博物館等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上海美術館等專業機構收藏。


畫是一個畫家綜合修養的體現,修養是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和提高的。
——馬書林
自言自語
文·馬書林
撿拾零碎時間,在宣紙上任意涂抹,已成為一種“談道自娛”,原本是宣泄心想的習慣卻成為調解心態的享受。澹泊人生功名之后,也就心無負擔,筆無縛重,無拘無束,隨意灑脫的“無章無法”,“肆無忌憚”的膽大妄為了。
1977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畢業留校任教,掐指算來不知不覺轉瞬竟已三十多年。期間助教、講師、教授、系主任、附中校長、副院長有過長短不一的體驗。平日里與友相處無遮無攔,執教畫學兢兢業業,直視人生惟理是循。心本素以觀書習畫自得其樂,卻于不經意間鞠身于管理。每當事務纏身分身乏術之時,真渴望隱居書林耕耘墨田,放浪泉石,品藻花鳥山水,翰墨游戲于書畫之中。
伏身畫紙數年,已從有了才畫的必然王國步入畫了才有的自然王國。肆意涂抹之時,夢醒夢幻之間,常常無酒自醉,心血奔涌,昏昏然信馬由韁,欣欣然物我兩忘。工藝設計的圖案規律、裝飾繪畫的美學法則、中國畫的筆墨程式,多學科的精華,無不在涂抹中沖撞奔突,隱約間左右作畫心態,工筆寫意也就全無界線了。作畫就是平衡畫面不斷出現的矛盾的過程,而紙面上不經意間出現的水墨干濕濃淡常激發心中靈感。

十分有幸。2004年調入中國美術館,分管業務工作。一時間離卻幾十年的舊友來京工作,難免感傷。而新的工作崗位,新的人文環境,提供了廣闊的藝術視野和高端的工作平臺。離任就任中,感慨萬千。
時光任苒,快如飛梭,轉瞬來京九載有余。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有機遇有挑戰。干中學,學中干,工作倒也有聲有色。分管展覽工作,同事們共同努力,轉變觀念,清晰思路,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美術館好戲連臺,學術性、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展覽賞心悅目,頗得大眾喜愛和好評。分管收藏工作,深知國家美術收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工作中廣開渠道,擴大視野,不失時機。依靠專家嚴格把關收藏精品,幾年中增藏作品萬余件,成績斐然。分管國際事務部,主動把握契機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對話,拓寬文化視野,“請進來”引進高水平展覽,“走出去”推出具有中國文化精神與特色的優秀作品,中國美術館國際地位不斷攀升。
工作中感受到組織信任,友人重看,良心誡勉,時恐自己失責、失禮、失仁、失信。百倍努力不敢懈怠,忙碌回望值得欣慰。中國美術館工作平臺,得天獨厚,觀史、觀人,觀畫大開眼界。洽談展覽,策劃展覽,精品收藏,學術研究,瀏覽經典,增長理論知識和視覺修養,宛入大學再行深造。萬事有得有失,只是頗感疲憊,自言本是勞累命,勞心、勞身,生來注定。年少工作之時,年輕體壯,尚有付智,付心、付身之本。而如今已近耳順之年,乃工作狂心仍不改。又倔強強悍,性情耿硬,做事唯美求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所以總是已磕碰了他人,還尚不覺曉,好在同事們頗有涵養,燥熱之心便總能得到善良的理解與撫慰。

一生值得快慰的是得一奉獻型的良友式賢妻,讀書甚豐,修養頗厚,通達事理,幫體慰心。每每遇到不順心不順意之事,總能及時得到善解人意的寬慰。我生活無太多奢求,對貧富概念較為淡漠。妻兒生活亦無過多奢望,倒使我心態很是平和輕松。隨年事增長,對哲理人生更有新識,心態平淡別無所求,惟愿家人平安上福。
工作之余,嗜好即是不斷繼續拾撿零碎時間,反復進行水墨實踐,釋放心象。如今,紙充,墨飽,彩豐,畫具十足。因而作畫時心想釋放全無礙障,涂來抹去美哉快哉。不知不覺自己得意的畫與失意的畫大大小小已堆積無數。
更欣喜的是2012年得以將三十多年的繪畫實踐積累與觀眾見面,百余件作品以《書林畫語》為題,在上海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三地巡展,期間反響熱烈,各界好友高度贊譽,專家學者熱情點評,深受鼓舞,更增探索和繪畫表現欲望。
誠然,畫戲多年頗有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旦凈丑尤如人生百態。為人處世,積善余慶,積惡余殃,助人得貴,抱怨積煩,知足常愜,無求品高,付出福報,感恩必順,慈人得眾,重義不孤,上善若水,心靜得安,厚德載物,天道酬勤,順其自然,晴雨受益。

繪畫亦然。自然天成是一種藝術的最高境界,我更喜歡自然流露的作品,自然流露是東西方文化理解后,綜合修養淋漓盡致的自由流淌;是精神情感與審美需求最樸素的存在方式;是畫家思想深層揮之不去的夢想與意象;是在無意的自然中對必然的把握;是在物我兩忘中放浪于形骸之外的體驗。“形神得兼”、“天人和一”奧妙無窮,眼、手、心永遠存在距離,盡量縮小距離是使作品趨于完美的路徑。表達真善美是藝術家們的責任,創造力是藝術作品得以永存的唯一理由。
我無以用生命照亮水墨畫藝術某段歷史之抱負,只希望能將一幅幅使自己心怡的心象變為可視的階段性圖錄,能給人們帶來一點點兒悅目的快樂。
暮然回首,我畫是我……
馬書林
2013年8月3日再改于北京

大炮三聲如雷震 紙本設色 96x90cm 2012

美猴王 紙本設色 69x68cm 2021

清正廉明 紙本設色 93x154cm 2018

關羽 紙本設色 156x430cm 2018

包青天 紙本設色 156x430cm 2018

花臉組合 紙本設色 250x150cm 2018

齊天大圣 紙本設色 178x97cm 2014

白素貞 紙本設色 34x34cm 2013

四郎探母之鐵鏡公主 紙本設色 34x34cm 2013

蘇三 紙本設色 34x34cm 2013

楊門女將三聯畫 紙本設色 2012
左:178x96cm 中:178x121cm 右:178x96cm

真假美猴王 紙本設色 428x155cmx2 2018

生旦凈丑 紙本設色 93x64cmx4 2015


舞臺人生 紙本設色 124x246cmx20幅 2013
-- END --
出品丨私享時代
學術主持丨劉大石
主編丨王成業 編輯丨劉慧
圖書策劃丨媒體傳播丨展覽策劃丨書畫經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