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羊肉的“膻”味兒,愛吃的你怕嗎?
女子不騷,羊不膻,皆無味。——蔡瀾《死前必吃清單》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有一聯:世上千百件美事,無非飲酒;天下第一等佳肴,當數羊肉。當代作家蔡瀾對此有相同見解,他愛吃羊肉,認為羊肉是肉類第一,并且專揀“膻”羊肉吃。
眾口難調,有人愛就有人嫌。與羊肉共生的“膻”味究竟包含著哪些小秘密?“膻”味該如何調解才能滿足所有人的味蕾?本文將以最通俗易通的方式為你一探究竟。
一、 羊肉膻味,從何而來?
魚肉腥,豬肉臊,羊肉膻……,是肉類,或多或少就會帶有異味。羊肉膻味的產生有多種因素,但無非就是內因和外因。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永遠是決定性因素。
1. 罪魁禍首:羊胃里的脂肪酸
羊是反芻動物,比正常哺乳動物多了一個瘤胃。作為吃貨代表,羊經常會狼吞虎咽將食物吞入,儲存到瘤胃中,待到休息時再通過反芻將食物“yue ”出來細細咀嚼。這些食物在胃里封閉良久,就像發酵的面團一樣會產生大量酸——支鏈脂肪酸,這就是膻味的來源。

2. 輔助因素:養殖環境、羊的年齡、品種……
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屋內要多通風~。因此,膻味產生后,如果能及時“放出去”,肉的異味就會大大減輕。這一點在“膻”的異體字“羴”中便有清晰體現:一堆羊聚集到一起,不利于氣味的散發,羊肉自然會更“羴”。因此,不“羴”的羊肉,一定來自于廣闊的牧場。
從羊自身而言,品種、性別、年齡、部位都與“膻”的程度息息相關。它們的大小關系是:山羊 > 綿羊,公羊 > 母羊、羯羊(太監羊),羊越老膻味越重,以及羊腿肉、羊頸肉是膻味最輕的部位。
由上可知,羊肉膻味無關好壞,只在于口味愛好。帶膻味的羊隨處可見,那不愛膻的食客怎樣一飽口福?
二、 羊肉膻味,怎樣去除?
想要最大程度降低膻味,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一、在羊肉還是羊的時候盡可能降低膻味產生;二、在烹飪過程中通過各種調料的組合降低膻味。

“越西北,越鮮美”是羊肉屆的共識。尤其是內蒙古的中西北部地區,萬畝草原既是豪華大飯桌又是天然運動場。生態優勢是無膻羊獨一無二的武器:膻味由胃里的脂肪酸產生的,堿性的草飼植物剛好可以中和胃里的脂肪酸;草原遼闊讓羊獨特的體味得到盡情釋放,日行十余公里的活動面積不僅讓膻味隨汗液排出,也讓羊肉更均勻彈韌,成就無敵鮮香嫩滑的口感。

當然,不是所有羊都有西北大區的生活條件,“有膻羊”還是市場中的大多數。烹調史就是廚子和異味的斗爭史,對于有膻味的羊肉,烹飪界的常用做法是先焯水,再用香辛料、中藥以及其他食材和羊肉同煮。然而此類方法只能暫時掩蓋膻味,食物冷卻后膻味仍會卷土重來。所以嚴格來講,調料只是最大程度上掩蓋膻味,而非消除膻味。
三、不膻的羊肉,從哪里找?
調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膻的問題,那不膻的羊肉從何而來?對于內蒙古乃至西北地區的“土著”來說,這或許并不是難題,但對于其他地區尤其是南方同胞而言,這一“資源”需要多方探求。達茂旗政府著力構建羊肉產業鏈體系,力圖將味美無膻的“達茂草原羊”送往全國各地。初冬來臨之際,“達茂草原羊”暖你身心,滿足各位朋友們吃“無膻羊肉”的夢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