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報披露:東海艦隊“頭門山海戰英雄艇”部隊從漁港轉隸深山

暮春時節,閩東某軍港,一陣尖利的戰斗警報聲劃破長空。
岸上水兵樓內,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東海艦隊某導彈快艇大隊“頭門山海戰英雄艇”官兵聞令而動、快速登艇,各部門有條不紊地裝載物資、備戰備航。戰艇達到出航狀態,官兵們只用了規定時間的一半。
1951年的頭門山海戰中,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態勢,該艇的老前輩們操艇殺入敵群孤膽作戰、勇猛沖殺,創造了海軍史上小艇打大艦、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被授予“頭門山海戰英雄艇”榮譽稱號。
進入新時代,艇員們逢敵亮劍、刺刀見紅的血性膽氣還在不在?
出航即出征,離港即戰斗。記者隨艇出海看到,綜合防御、火炮射擊、艦艇損管等實戰化訓練課目陸續展開,逼真的實戰化環境,讓人真切感受到濃濃的“火藥味”。
戰艇穿浪疾行,由于海況惡劣、艇體較輕,戰位上大部分官兵已是臉色蒼白、虛汗直冒。就在記者因暈船抱著桶嘔吐時,一道新指令突然傳來:“上級命你艇立即奔赴指定海區執行支援掩護任務!”聯通數據鏈、鎖定遠程目標、裝載目標攻擊數據……艇員們立即由訓轉戰,做好戰斗準備。
“對常年擔負海上戰備值班任務的‘英雄艇’來說,這樣的‘陸上作客、海上為家、隨時打仗’已成常態。”大隊長王文濤說,“官兵過硬的血性膽氣不可能在風平浪靜的小港灣里練就,必須在波詭云譎的大海中砥礪。”
訓練結束返港已是暮色蒼茫。看著郁郁蔥蔥的山林,聽著大山深處的蟲鳴鳥叫,記者不禁發問:從繁華漁港轉隸到偏僻深山,艇員如何保持“元氣滿滿”?
“從‘水土不服’到‘落地生根’,靠的是一代代‘英雄艇’官兵薪火相傳的‘紅色家譜’。”教導員程巍偉介紹說,每逢新兵上艇、干部調入,第一件事就是參觀榮譽室,在“英雄艇”錦旗下莊嚴宣誓;第一堂課是“如何當好‘英雄艇’的新傳人”;第一本書是《頭門山海戰故事集》;第一部電影是《海鷹》……
翻閱大隊《英雄艇故事集》,一個個故事動人心魄:一次,海上風力達到9級,浪高接近3米,狂風巨浪讓艇體劇烈搖擺,面臨傾覆危險。生死考驗面前,大家用繩索把自己綁在戰位上,與狂風惡浪搏斗10多個小時;
一次歸航時,剛進入狹水道,快艇突然斷電失去動力,危險一觸即發。機電長崔佳鋒在搶修過程中胳膊被燙傷,仍忍痛堅持,及時排除故障;還有把自己捆綁在信號燈架上堅守崗位的信號兵趙潔,連續5天值更累倒在戰位上的雷達班長賴文良……
翻開該艇榮譽簿,一項項榮譽見證輝煌:先后圓滿完成演習演練、支援掩護、掃海警戒等20余項重大任務,先后被上級評為“先進艦連標兵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分別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
艇長紀后良獲2017年海軍“藍劍杯”導彈專業比武三等獎;電子戰兵焦獻杰4次參加大隊專業比武三奪冠軍,兩次榮立三等功;光電兵余金龍被大隊評為“專業標兵”……
幾天前,該艇執行海上任務時,新戰士曾子浩因暈船吐血。艇領導讓他臥床休息,他卻執意堅守戰位:“頭門山海戰中,戰斗英雄王維福4次負傷不下火線,我這點事兒不算啥……”
近年來,“英雄艇”先后經歷4次搬遷轉隸、1次撤編重組,艇員更是換了幾茬。大隊政委徐慶東告訴記者,盡管時代和環境變了,但官兵們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和聞戰則喜的血性膽氣沒有變。大隊將以弘揚頭門山海戰精神為切入點,開展“接過英雄戰旗、唱響英雄戰歌、爭做英雄傳人”活動,讓英雄模范的精神力量成為每名官兵的動力源泉。
(原標題為《 東海艦隊某導彈快艇大隊“頭門山海戰英雄艇”錘煉官兵亮劍精神——勇闖大海礪血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