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沉寂40年翻紅,為什么大導演都迷戀她?
原創 叉少 往事叉燒 收錄于合集 #人物故事 128個
1946年,張愛玲前往溫州看望逃到鄉下的胡蘭成,想讓丈夫在自己和情人小周當中做出選擇。
到了溫州,張愛玲發現胡蘭成跟一個寡婦范秀美生活在一起,胡還讓張愛玲給對方畫畫像。張愛玲畫不下去,含著淚問:
“你與我結婚時,婚書上寫‘現世安穩’,你給不給我安穩?”胡蘭成顧左右而言他,張愛玲又說:“我要你選擇,你到底還是不肯。”第一天一早,張愛玲就冒雨走了。
新中國成立后,胡蘭成逃亡日本,回上海后跟上海灘“女流氓”佘愛珍在一起了,一生中有過八個女人。張愛玲遷居美國,36歲那年嫁給了大她29歲的賴雅,兩人相伴11年。
賴雅去世后,張愛玲獨居近30年,1995年9月被人發現死于洛杉磯的一所公寓里,護照上的名字是Eileen Chang Reyher(張愛玲·賴雅)。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0年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是個清末遺少。
父親和母親的婚姻是舊式婚姻,兩人的結合實屬無奈。張志沂狂嫖濫賭,吃喝享樂,母親黃素瓊則是個新派女性,深受五四思潮的影響,喜歡歐美浪漫小說,腳也只裹了一半。
4歲那年,母親因對父親失望透頂,一氣之下拋下子女到歐洲去了,一去就是四年。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跟著保姆長大,打小身邊就圍滿了姨太太。
1928年,張志沂因不好好當差把“官位”丟了,不得以全家移居上海。父親給遠在英國的母親寫信,表示日后不再吸食鴉片,也不再納妾,并希望對子女的教育成長能有所安排。黃素瓊回來了。
黃素瓊回國那天,張愛玲跟著父親去碼頭接她,第一眼見到母親感覺她像黃銅雕像那樣漂亮,美得不近人情。
回國之后,母親把父親送到醫院戒毒,家里也逐漸有了生氣。
母親常邀請新潮人士來家開茶話會,一塊喝茶吃點心,表演西洋電影里的戀愛故事,姑姑彈鋼琴,母親則高聲吟唱,張愛玲很羨慕。
黃素瓊立志要把女兒培養成西式淑女,她教張愛玲畫畫、彈鋼琴、學英語、讀報刊,還訓練她的一顰一笑,走路和坐姿。跟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是快樂而美好的,她用大紅色畫畫,給天津的好友寫信,用能想得到的最好的字眼兒描述自己的新生活。
“大約生平只有這一時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風度的。”
好景不長。父親出院不久又恢復了惡習,花光了黃素瓊的錢以此鉗制她。兩人開始激烈爭吵,每次父母吵架,張愛玲和弟弟都躲到陽臺上去,靜靜地撫摸著大狼狗的后背。
吵到最后,兩人協議離婚。彼時離婚還很罕見,張志沂幾次提起筆又放下,可黃素瓊口氣很堅定:“我的心意已經像一塊木頭!”
張愛玲和弟弟判給了父親,黃素瓊和姑姑搬出了洋房,另在法租界租了套房子。

▲ 張愛玲和姑姑 圖源|網絡
黃素瓊對張愛玲的教育非常上心,把她從私塾里“騙”出來送到正規學校,還給她改名叫“愛玲”。
張愛玲從小飽讀詩書,對文學和繪畫有著極高天賦。她三歲能背唐詩,七歲開始寫小說,學畫畫和鋼琴,十二歲就在校刊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文筆和思想都很老辣。
中學時代,張愛玲畫了一幅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賺了五塊錢稿費。母親叫她把鈔票留作紀念,可張愛玲立馬拿錢去買了只唇膏。
張愛玲從小愛美,可在父親家只能穿繼母的舊衣裳,繼母愛穿赭紅色旗袍,張愛玲非常討厭,很多年后還埋怨繼母糟糕的審美:“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錦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長了凍瘡。”
沒有好看的衣裳,相貌也不出眾,中學的張愛玲很少交朋友,她性格安靜,在外人看來孤僻過分。
兩年后,黃素瓊又要去歐洲了。臨行前她去學校看望女兒。張愛玲聽聞她要走,表情似乎有些木然。母親走出好遠后,張愛玲望著徐徐關閉的紅鐵門,這才淚如雨下,在寒風中哭出聲來。

17歲那年,黃素瓊從歐洲歸來,張愛玲很高興,去母親的公寓住了兩個禮拜。
在張愛玲眼中,母親一直是美麗而疏遠的,自由、獨立,有很多異性朋友。兩人雖為母女,可張愛玲沒體會過多少母愛。
在她的印象中,母親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名媛,彈鋼琴,訂《小說月報》,從不提起錢的事,“因為她這一代的淑女是不談錢的”。
因為喜歡母親的高雅,張愛玲跟濃妝艷抹的繼母關系很差。
兩個禮拜后張愛玲回家,繼母當面質問她去哪了,為什么不告訴自己一聲。張愛玲回答跟父親說過了,沒等張愛玲講第二句話,繼母一個巴掌扇了過來:“你眼里還有我嗎?”
張愛玲用手阻擋,繼母順勢尖叫起來,誣賴張愛玲打人。父親聽見動靜跑下樓來,揪起張愛玲的頭發就是一通毒打,一邊打一邊吼:“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挨完打張愛玲被父親關了禁閉。她被鎖在公館里一間閣樓上面,生了病也不給請醫生,“死了就在園子里埋了,也不會有人知道。”張愛玲托人給母親帶信,想逃到母親那里。黃素瓊給她回信:“你可要想好,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
張愛玲選了母親,一個黑夜她逃出了家門,住進了母親和姑姑合租的公寓。

▲ 張愛玲母親黃素瓊 圖源|網絡
跟了母親之后,母親要出錢供她讀書、吃飯穿衣,還得看醫生。女兒的到來給黃素瓊帶來極大負擔,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
那段時間,黃素瓊天天把“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如“這周沒去喝咖啡,都是為了你”,又或者“這月沒添新衣裳,都是為了你”。嚴重的時候,她甚至會沖著張愛玲嚎叫:“你簡直就是一個害人精!”
頻繁要錢讓兩人關系生出間隙,以前張愛玲只覺得母親是慈祥新派的,合住后才看到母親的殘酷,“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復是柔和的了”。
后來她在《私語》里寫:“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考驗。”
為了減小母親的負擔,張愛玲在學校吃最便宜的飯菜,為了省錢步行去補課,衣服破了還堅持穿,頭發長了也不舍得剪,可換來的還是黃素瓊的冷嘲熱諷。
黃素瓊給張愛玲構建了英國的美好藍圖,張愛玲發奮要考倫敦大學。母親為她請了一個英國人給她補習數學,每小時5美元。1938年,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從成績考入倫敦大學,因為戰爭,只得轉入香港大學讀書。
在香港大學,同學們都是富貴子弟,富到可以包下一座海島辦生日派對。除了有錢,他們還會打扮,張愛玲相貌平平,身體發育也很單薄,還帶著瓶底厚的大眼鏡,除了成績好外幾乎“一無是處”。

▲ 張愛玲(劉若英飾) 圖源|《她從海上來》
學校放了假,張愛玲沒錢買回上海的票,只能留在學校,靠教英文賺錢補貼日用。歷史老師弗朗士先生得知她的困難處境后,還自掏腰包給了她800塊獎學金。
恰逢那天黃素瓊到香港來,她住在當時最豪華的淺水灣飯店,要張愛玲去找她。
張愛玲高興極了,揣著獎學金興沖沖去找母親,黃素瓊只瞥了一眼,叫她把錢放在自己那里,還質疑是女兒用身體換來的。第二天她就打牌輸掉了那筆錢。
張愛玲的一顆心瞬間掉進了冰湖:“那是世界上最值錢的錢,可以支撐我一學期的生活費。”
從香港回去不久,黃素瓊就跟一個男人去了歐洲,臨走也沒問過女兒學費、生活費怎么辦。
大三那年,香港淪陷,香港大學也停辦了,曾經的成績單、課本都在硝煙中被燒毀。張愛玲費盡千辛萬苦搞到一張回上海的船票,她想轉入上海圣約翰大學完成學業,無奈只能寫信給遠在歐洲的母親求助。
黃素瓊沒有寄錢給她,只是寫信催她趕緊嫁人:
“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余錢兼顧到衣裝上。”

張愛玲沒有嫁人,而是選擇寫文章來養活自己。
一開始,張愛玲只是在報紙上寫寫小短文,用英文介紹中國文化,勉強賺些糊口的稿費。稍加安穩之后,張愛玲寫起了小說。
1943年,張愛玲經人介紹,向《紫羅蘭》雜志主編周瘦鵑投遞了一篇小說《第一爐香》。周瘦鵑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一讀《第一爐香》頓時驚為天人:
“當夜我就在燈下讀起她的《沉香屑》來,一壁讀、一壁擊節……”
一個月后,《沉香屑·第一爐香》發表在《紫羅蘭》雜志,一經刊發就被搶購一空。40年代“孤島”時期的上海,市民們沉悶的心情無處抒發,對愛國、革命題材的故事麻木之后,張愛玲的“情愛”小說調動了大家胃口。
張愛玲一炮而紅,緊接著又寫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琉璃瓦》等文章,掀起一股“張愛玲熱”。1944年中篇小說《金鎖記》面世后,還被評論家傅雷盛贊“文壇最美的收獲”。

▲ 張愛玲、胡蘭成(劉若英、趙文瑄飾) 圖源|《她從海上來》
1944年,在南京養病的胡蘭成在《天地》上偶然看到了張愛玲的《封鎖》,頓時眼前一亮,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向張愛玲好友蘇青要了張愛玲的地址,一到上海就趕去登門拜訪。第一次去張愛玲不在,胡蘭成寫了張字條塞進門縫,留下了姓名、地址和電話。
第二天張愛玲前往胡蘭成的住處拜訪。兩人在沙發上坐了一下午,張愛玲只管聽胡蘭成講話,講時局,講自己的文章,講對愛玲文章的看法,他對張愛玲說:“讀你的文章,像踩在鋼琴上,每一步都能發出音樂……”
離別時分,胡蘭成站起來送她,望著張愛玲說了句“你的身材這樣高,這怎么可以?”張愛玲一怔。一句看似冒昧的話,卻把張愛玲拿下了。
胡蘭成在后來的《民國女子》中回憶兩人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張愛玲的頂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種震動,是我的客廳今天變得不合適了。”
“我常時以為很懂得了甚么叫做驚艷,遇到真事,卻艷亦不是那艷法,驚亦不是那驚法。”
接下來的日子,兩人見面越來越頻繁,胡蘭成每隔一日就會到張愛玲的住處,“兩人整夜整夜地說話,才握著手,天就快亮了”。
胡蘭成向張愛玲索要照片,張愛玲特意去照相館新拍了張給他,還在背面寫下: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地,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1944年8月,胡蘭成對張愛玲求婚。
彼時胡蘭成的身份是汪偽政府宣傳部政務次長,兼任汪偽集團機關報《南華日報》總主筆,寫了不少賣國社論,是人見人罵的漢奸。
可張愛玲沒多想就同意了,她花一個下午跑遍上海買了一張結婚證,兩人沒辦婚禮沒請親朋,在好友炎櫻的見證下結了婚。結婚證上,胡蘭成寫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八個字。
結婚之前,胡蘭成就半認真半開玩笑地提醒張愛玲:“將來日本戰敗,我必難逃一劫。只能隱姓埋名,東躲西藏。”張愛玲聽后笑著說:“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 張愛玲、胡蘭成(劉若英、趙文瑄飾) 圖源|《她從海上來》
兩人結婚一年,抗日戰爭就結束了。
胡蘭成更名改姓開始流亡,從上海一路逃到了溫州鄉下。胡蘭成生性風流,在跟張愛玲結婚時已有兩任妻子,他自己說:“常時看見女人,亦不論是怎樣平凡的,我都可以設想她是我的妻。”
流亡過程中,胡蘭成各處拈花惹草,先是在武漢勾引了護士小周,又在溫州和寡婦范秀美混到了一起。
胡蘭成給張愛玲寫信,信中坦誠了自己跟小周和范秀美兩人的事,張愛玲心里難受,可信上沒流露絲毫不悅,胡蘭成還自矜妻子(張愛玲)有男人的胸懷。
張愛玲半年沒有見到丈夫,一個人前往溫州找胡蘭成,把腳都凍爛了。見了面卻見胡蘭成和范秀美恩愛有加,胡蘭成還請張愛玲給范秀美畫畫像。
張愛玲畫著畫著停下了筆,胡蘭成問她怎么了,張愛玲答:“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她的嘴,她的神情,越來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動……”
張愛玲含著淚問:“你與我結婚時,婚書上寫‘現世安穩’,你給不給我安穩?”胡蘭成卻顧左右而言他,張愛玲說:“我要你選擇,你到底還是不肯。”
后來在自傳體小說《小團圓》中,女主也曾讓男主在自己與另外一個女人作出選擇,他的答復是:“好的牙齒為什么要拔掉呢?”
第二天一早,張愛玲便冒著大雨離開了溫州。
之后半年,張愛玲跟胡蘭成保持通信,按時給他寄生活費。1947年,胡蘭成終于脫離險境,在一所中學謀了職務。張愛玲給他寫了信,提到分手: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即小劫,劫難之隱語)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之后張愛玲奉上《不了情》和《太太萬歲》兩部劇本的稿費,整整三十萬,從此跟胡蘭成分道揚鑣。

跟胡蘭成分開后,張愛玲的小說創作進入瓶頸。
因為“漢奸太太”的名聲,張愛玲受到了不少誹謗。從1945年8月到1947年4月,近兩年的時間她沒寫過一篇小說,突然從文壇消失了。
新中國成立后,張愛玲在上海文化局局長夏衍邀請下參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學藝術節代表大會,進會之后,張愛玲發現大家不論男女都穿著灰藍色中山裝,只有自己穿了旗袍,還披了條披肩。從那刻起,她就感受到了自己跟新環境的格格不入。
之后兩年,張愛玲創作了反應階級斗爭和勞苦大眾的《十八春》和《小艾》,可都口碑平平。
1952年,張愛玲以繼續學業為由趕赴香港,三年后又去了美國,這一走,就再也沒回過大陸。
在美國,張愛玲住在朋友家中,舉目無親,衣食無著,還住過基督教救濟貧民的女子宿舍。1956年,張愛玲申請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免費食宿資助,在這里,她結識了日后的丈夫賴雅。
賴雅大張愛玲三十多歲,是個窮困潦倒的不知名作家。他沒有工作,身體有病,每月只領52美元的社會福利金,連租一間簡陋的房子都不夠。
可張愛玲不顧,兩人在麥克道威爾一見如故,張愛玲形容“便相見日歡,談文學,談文化,談人生,談閱歷,越談越投緣。到了5月初,簡直到了難分難舍的程度……”
“他是粗線條的人,愛交朋友,不像我,但是我們很接近,一句話還沒說完,已經覺得多余”。
張愛玲頭一次覺得有人這么了解自己,才認識半年就義無反顧嫁給了對方。身邊的人都不理解,可她在給朋友的信里寫:
“我結婚本來不是為了生活,也不是為了寂寞,不過是單純的喜歡他這人。”
跟賴雅在一起的十一年里,兩人過著貧窮卻又自足的日子。每天早上,賴雅起床做早餐,煮咖啡,張愛玲吃完早餐開始創作,下午兩人聊天,可以聊到日落黃昏也不點燈。
張愛玲愛美,可沒有多余的錢買新衣服,只能去跳蚤市場淘二手貨。有一回她花三塊七毛五分買了四件絨線衫和一件浴袍,回到家興沖沖地試穿起來。賴雅也興致勃勃地點評她的衣裳,兩人一起苦中作樂。
為了賺錢給賴雅治病,張愛玲不得不回到香港,投奔宋淇夫婦,給電影公司寫劇本賺錢。在港期間,張愛玲的眼疾嚴重,化膿出血,可還是堅持創作。為了省錢,她連一雙好點的拖鞋都不舍得買,但在給賴雅的信中,卻仍是一片天真爛漫,商討著如何安排家中的生活。
得知張愛玲即將回國,賴雅興奮得整夜難以入眠,提前一天就去了機場借她。賴雅的女兒跟張愛玲同歲,見父親那般興奮的樣子,覺得太過瘋狂。張愛玲好友炎櫻也說:
“從未見一個人像賴雅一樣癡愛著張愛玲。”

▲ 張愛玲和賴雅 圖源|網絡
1957年,張愛玲嫁給賴雅后一年,收到了母親來自英國的來信。
在信里,母親稱自己患了重病,將不久于人世,唯一的愿望就是在生前再見女兒一眼。可張愛玲不愿意去,只給母親寄過去一張一百美元的支票。一個月后,黃素瓊就去世了。
得知母親去世,張愛玲面壁而哭,大病一場。兩個月后才有力氣整理母親的遺物。在母親寄給她的箱子里,裝滿了古董和珠寶。
后來張愛玲落魄的時候,曾賣掉過一只古董花瓶,賣了850美金。

1967年,賴雅中風兩年半后離世,此后的三十年里,張愛玲一直以賴雅夫人自居。
晚年的張愛玲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每月固定出門購物,其余時間一概在家。家里墻壁空空不掛任何東西,房間里只有一張桌子和沙發,電視機整日開著。
她穿一次性的衣服、拖鞋,從不吃熱菜,冰箱里塞滿了方便食品和罐頭。為了逃避記者和蟲子,她不停搬家,不停扔東西,過著流浪的生活。可她在給朋友的信里寫:“身外之物還是丟得不夠徹底。”
晚年的張愛玲雖不富裕,可也不窮困。
香港的皇冠出版社每月給她固定版稅,加上翻譯和各種零頭收入,負擔日常開支綽綽有余。那些年她把精力放在《紅樓夢》考據上,花十年創作了本《紅樓夢魘》,被紅學家贊“張愛玲才是雪芹知己”。
她跟多年好友也斷了聯系,炎櫻問她為什么不再理自己,張愛玲說不喜歡別人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自己是個死人。發掘張愛玲個“功臣”夏志清曾給張愛玲寫了五封信,張愛玲一封都沒回。她的“東家”宋淇問她索要電話她也不給:
“我擔心記者根據電話號碼查到住址。”
70年代末,張愛玲離開大陸近20年后主動與姑姑取得聯系,聽說姑姑身體不好,她多次從美國匯款給姑姑,只因姑姑是當年收留自己的人,在母親遠赴歐洲后海多次接濟自己。
80年代,大陸再次掀起張愛玲熱,許鞍華、關錦鵬等導演先后把《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搬上銀屏,李安執導的《色戒》還拿了威尼斯金獅獎。張愛玲把國內版權委托給姑姑和姑父,版稅也全贈給了姑姑和姑父。

▲ 張愛玲 圖源|網絡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發現死于洛杉磯一所白色公寓中,死后七天才被發現。房東破門而入時房間里的等還亮著,各種證件、遺囑都擺放整齊,死者身份證上的名字是Eileen Chang Reyher(張愛玲·賴雅)。
按照遺囑,張愛玲將自己的作品版權交于宋淇夫婦處理,所有財產贈給宋淇夫婦,對自己的弟弟張子靜卻一分錢沒給。這筆錢財,除了兩萬八千美元現金,還有外幣存款32萬多美元,一共加起來可折換270萬港幣,屬實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張愛玲沒有孩子,跟賴雅結婚前她曾懷過一個孩子,后來打掉了。她也害怕要孩子,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對母親不好,她怕孩子以后會對自己壞,替她母親報仇。
在她晚年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里,九莉(張愛玲)后來老夢見小孩子的夢。
小說結尾,九莉做夢夢到在一片松林之中有一間木房子,青山映著藍天,陽光照得滿地樹影婆娑。幾個小孩在松林中出沒,都是她的孩子。就在這時之雍(胡蘭成)出現了,微笑著拉著九莉往木屋里走,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
“二十年前的片子,十年前的人。她醒來還是快樂了很久很久。”

當年黃素瓊把張愛玲的獎學金打牌輸掉之后,張愛玲對母親的愛算是走到了盡頭。后來成了作家掙了錢,張愛玲總想著還錢給母親。
1946年黃素瓊回國,兩人再次相見,張愛玲沒再覺得母親美得像是黃銅雕像,而是覺得她老了。
彼時上海通貨膨脹厲害,錢不值錢,張愛玲不能做那種捧著鮮花和紙鈔去還錢的美好的夢了,只能把稿費換成兩根小金條,“簡直從指縫漏掉都不知道”。
送錢上門,張愛玲低聲笑說:“那時候二嬸(黃素瓊)為了花了那么多錢,我一直心里過意不去,這是我還二嬸的。”黃素瓊哭著拒絕,但張愛玲心想:“就算你不要金子,要別的,也是沒有了。”
還錢的那一刻,黃素瓊哭了,她以為張愛玲要跟她斷絕母女關系:“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噯!”
張愛玲一言不發,黃素瓊坐著默默流淚。

▲ 張愛玲 圖源|網絡
剛從父親家逃出來那會兒,張愛玲住在母親的公寓里,知道自己給母親添了麻煩,她總是能自己花錢就自己花錢,打碎了一只茶杯也是自己掏錢來配。
有年母親節,張愛玲花低價買了只芍藥。自己以為是賺了便宜,誰知“花太沉重,蒂子斷了,用根鐵絲支撐著”。
張愛玲頓時耳邊一聲巨響,以為又要被母親罵:“你有些笨的地方都不知道是哪里來的,連你二叔(張志沂)都還不是這樣”“照你這樣還想出去在社會上做人?”
可母親卻溫柔地說:“不要緊,插在水里還可以開好些天。”
她親自去拿一只大玻璃杯,裝水插花,那花擱在床頭桌上,足足開了一兩個星期。

[1].《流言》,張愛玲
[2].《私語》,張愛玲
[3].《對照記》,張愛玲
[4].《小團圓》,張愛玲
[5].《張愛玲傳》,劉川鄂
[6].《民國女子》,胡蘭成
原標題:《沉寂40年翻紅,為什么大導演都迷戀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