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祭大禹陵典禮今在紹興舉行,水利部副部長等7人擔任主祭人
今天谷雨時節,上午9時,2018公祭大禹陵典禮隆重舉行,人們又在會稽山下公祭大禹陵。

稽山青青,鑒水泱泱,春和景明。在融融春光中,大禹陵莊嚴肅穆,蒼松挺拔。早上8點半左右,會場內所有演職人員已經準備就緒,各界代表也陸續入場。


參加今天典禮的還有: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大禹后裔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





公祭大禹:1995——2018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在會稽山下的大禹陵隆重舉行,開啟了中華兒女公祭大禹陵的新篇章。此后,紹興十年一大祭,五年一小祭,年年有民祭,采取公祭與民祭相結合的方式,每年舉行祭禹活動。
2007年祭禹升格為國家級祭典,形成了“北有黃帝陵,南有大禹陵”的中華民族祭祀先祖格局。

23年祭禹,23年治水,23年奮進,大禹精神成為紹興人民前行的動力源泉。
中華民族秉承著大禹治水的精神,世世代代與自然災害作斗爭,譜寫出中華文明的光輝篇章。水鄉紹興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紹興人民從公祭大禹陵活動中汲取傳統文化的力量,豐富和發展了大禹精神,使紹興成為大禹精神的實踐地和傳承地。
祭禹鐘聲又響,“五水共治”縱深推進。在大禹精神激勵下,紹興人民不斷書寫新的治水篇章,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
公祭大禹陵:歷久彌新的精神傳承
稽山青青,鑒水泱泱,春和景明。又是農歷谷雨,在融融春光中,大禹陵莊嚴肅穆,蒼松挺拔。石帆山上,大禹手持大鍤凝視前方的塑像,顯得格外高大。
追思大禹明德,同頌治水之功。23年前農歷谷雨這天,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祭禹大典,開啟了中華兒女公祭大禹陵的新篇章。
“玉帛千年會,山河一氣憑”。年年東風有信,歲歲谷雨花開。今天,人們又在惠風怡人、天朗氣清的會稽山下,再度聚首,祭祀先祖,追思禹德。


1995年4月20日9時50分,公祭大禹陵典禮在大禹陵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孫孚凌,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省、市領導,港、臺同胞,駐華外交官,外國友人及各界代表一千余人出席祭禹大典。
鳴銃九響,擂鼓三十三響,撞鐘十二下,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立國之祖大禹的無限緬懷。百年佳釀、五谷三牲,鮮花簇擁,代表著浙江人民對治水英雄大禹的崇敬之情。這次公祭,距離1935年公祭,已整整一個甲子。4000多年來一個民族的紀念因此綿綿不絕。
“提出要公祭大禹陵的,是時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楓。1994年春天,他先后陪同李瑞環、丁關根等中央領導同志參觀大禹陵,他提出,能否像祭黃帝陵、炎帝陵那樣,舉行祭禹活動。劉楓同志的想法得到了兩位中央領導的首肯。隨后,紹興市委、市政府開始醞釀公祭大禹陵活動。”紹興市委原副書記、1995年浙江省暨紹興市公祭大禹陵籌備委員會紹興工作委員會主任、祭禹現場總指揮沈才土向記者講述這段歷史。
1994年10月11日,《浙江日報》在一版刊登了言論《紹興何不祭大禹》,闡明了公祭大禹的歷史與現實的意義。11月14日,紹興市委召開常委會會議,聽取了沈才土關于開展祭祀大禹陵活動的設想,并進行了討論。12月22日,省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了紹興市委、市政府關于舉行公祭大禹陵活動的匯報。會議確定,成立浙江省暨紹興市公祭大禹陵籌備委員會,劉楓任主任。
當時離祭禹活動只有4個月時間,而大禹陵周邊還到處都是露天茅坑,拆遷任務很重。沈才土率領一班人夜以繼日,連續工作,當時他一下子瘦了近20斤。
“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祭禹活動。在市委市政府討論之前,市政協反復調研、醞釀祭禹之事,特別是陳惟于、朱元桂等同志十分積極。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捐資100萬元,市民謝治偉捐款50萬元,震元集團捐款50萬元等等,一件件事、一個個人令人感動。特別是住在禹陵旁的47戶人家,為了讓公祭大禹陵典禮有一個好的環境,在當年春節前后2個多月時間里,迅速主動地拆除了自己的房子,體現了祭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沈才土深情地說,這讓他終身難忘。
祭禹之時,90余家中外媒體前來報道,臺灣、香港、澳門同胞紛紛參加祭禹活動。
1995年5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親臨大禹陵視察,回京后為大禹陵牌坊題寫了坊額。公祭大禹活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習近平同志曾對公祭大禹陵活動作出重要指示
1995年公祭大禹之后,在紹興形成了一個制度:十年一大祭,五年一小祭,年年有民祭,采取公祭與民祭相結合的方式,每年舉行祭祀活動。從2005年開始,改為每年公祭。
23年來,禹風習習,祭禹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大事,成為紹興城市的品牌和名片。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示,要辦好公祭大禹陵活動。2006年紹興公祭大禹陵時,習近平致信紹興市委,對公祭大禹陵活動作出重要指示:“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禹以其疏導洪患的卓越功勛而贏得后世景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浙江的文化魅力,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淵源。”
習近平同志有關公祭大禹的指示,成為浙江弘揚、傳承大禹精神新的動力,翻開了浙江精神的新篇章。
2007年3月1日,國家文化部回復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禮由國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紹興市人民政府承辦。從2007年開始,公祭大禹陵典禮升格為國家級祭典,標志著中華民族祭祀先祖形成了“北有黃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格局。

大禹陵景區管理部主任王少生見證、參加了一屆又一屆的祭禹活動。“祭禹首次升格為國家級祭典那年,4000多人參加了祭禹典禮,是歷年祭禹人數最多的一年。祭典按古代最高禮祭形式‘禘禮’進行,祭禹典禮程序更加規范。每次祭禹活動時,人們充滿著敬意,我的內心也深受震動。”王少生說。
公祭大禹陵后,特別是近10年,大禹陵基礎設建設不斷完善。2004年建成祭禹廣場,2006年禹陵村投入使用,2008年大禹陵享殿完工,2015年大禹陵提升工程完成。
走進大禹陵景區,只見遠山疊翠,近樹蔥蘢,與高聳的牌坊、威武的九鼎臺、古樸的亭閣,構成了一幅莊嚴肅穆的禹陵畫卷。

“禹王廟上題詩了,才是東南第一游。”會稽山景區副主任宋亞娜說,現在的大禹陵景區已成為外地游客的首選。全球各地的大禹后人、崇敬大禹的社會團體和個人及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生也紛紛前來參觀,祭拜大禹。
大禹之德,澤被紹興
大禹陵邊禹陵江畔,是大禹后裔姒姓人集中居住地。這里有200多人姓姒,他們世世代代都居住于此,為大禹守陵。大年初一族祭、谷雨公祭、農歷六月初六民祭大禹,姒姓人都會參加。
大禹第143代孫、禹陵村黨支部書記姒茂利每年參加3次祭禹活動,從未間斷。“公祭大禹陵活動,我每年一定參加,以禹陵村為主組成的大禹后裔方陣每年都出現在公祭大禹陵典禮上。自公祭大禹后,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大禹,了解姒姓。每年世界各地大禹后裔如夏姓、禹姓、余姓、鮑姓等都與我們聯系,希望能來紹興參加祭禹活動。來大禹陵尋根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姒茂利說。
禹陵江畔,水清如鏡,楊柳依依,風景如畫。禹陵村的村民們每天早上、傍晚都在這里散步、休閑。姒茂利說:“祭禹之后,讓我感到變化最大的是禹陵周邊生態變美了。‘五水共治’以后,禹陵江更清更美了。”
作為20多年祭禹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市政府辦公室調研員、紹興文史專家李永鑫深深地體會到祭禹對紹興的影響。“公祭大禹首先讓老百姓知悉大禹是我們的立國之祖,是我們民族的治水英難。他用科學的方法治水,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斗爭,公而忘私,艱苦奮斗。在20多年的祭禹過程中,紹興通過對大禹文化的學習、研究、弘揚,大禹精神得到了傳承。”李永鑫說。
1995年公祭大禹之前,紹興城市飲用水已面臨著不斷被污染的威脅,紹興水質已經惡化。當年李永鑫四處調研,對水鄉水質有很深的了解。李永鑫說,公祭大禹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良好的水環境5000年前是紹興的命根子,現在仍是我們的命根子。水環境破壞了,江南水鄉風貌也就消失了。公祭大禹之后,紹興水環境逐漸好轉,紹興歷屆領導都重視治水。祭禹之后,紹興實施了小舜江飲水工程等一系治水工程。目前,紹興已重現江南水鄉美麗風光,人民群眾享受著生態之美,過上了幸福生活。
祭禹還極大地提升了紹興的文化地位。李永鑫說,公祭大禹是國家層面的文化活動,有了大禹才有越國,才會有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歷朝歷代當權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祭禹,紹興因此而成為歷史上的文化高地。
公祭大禹陵典禮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帶動了紹興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弘揚,紹興文化發展有了新的高度。
“公祭大禹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紹興也成為國際旅游目的地,成為華人華僑尋根地。”李永鑫說。
每一次公祭大禹陵活動,都是對紹興黨員干部的精神洗禮,讓人們不忘治水初心,不忘為民服務的初心,不忘一心為公、艱苦樸素、清廉為國的初心,讓黨員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紹興因此成為大禹精神的傳承基地,祭禹為紹興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大禹精神 永放光芒
大禹以科學的方法治水,他無私奉獻,一心為公,克勤克儉,其精神永放光芒。
祭禹以后,紹興不斷取得河道治理的本土經驗,繼承了大禹水利文化,用實際行動落實、傳承大禹精神。
“紹興不僅在形式上,更在實際行動上傳承和發展了大禹的水利遺產。大禹堪稱中國的第一個河長,在治水中履行著河長的職責。紹興率先在全國推行河長制。”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潘承玉教授長期關注紹興公祭大禹陵活動。他認為,紹興20多年祭禹的歷程,正是整個中國在持續不斷地探索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如何形成良好關系的進程。祭禹正契合了這一進程。紹興用實際行動發展了大禹水利思想,追求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為全國提供了先進經驗。
紹興市大禹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劉家思教授說,大禹的精神內涵十分豐富,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大禹身上都能得到了充分體現。祭禹從紹興開始,范圍不斷擴大,祭禹成為民眾自發性、普及性的活動,全國各地都在開展祭禹活動,這充分表明祭禹活動深入人心。而從祭祀的規格上來說,祭禹逐漸從民間的、簡易的祭祀到隆重祭典,成為一種儀式,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這些祭祀活動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既有儀式感又有神圣感。
劉家思說,大禹之所以被人敬仰,是因為大禹思想自身的崇高性,這種崇高性表現在科學精神,用科學戰勝前人無法戰勝的困難。大禹是東方文化的體現,大禹治水對全世界改造自然治理社會有啟示意義。利益共同體,在遠古時代的大禹身上就有了充分的體現,大禹以治水為契機,把大家聚集起來,共同治水,聯成一體,統籌下好一盤全社會治水、全社會治理的大棋。從古以來,中華民族就考慮到人類的命運,改造自然,讓社會呈現自然生態之美,為整個社會造福。從這個角度說,大禹精神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啟示錄 以大禹精神謀事創業治國理政
禹跡長在,禹魂永生。
紹興的公祭大禹陵活動,既是祭祀中華民族先祖的典禮,更是對大禹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大禹治水調整和規序了人類生存的狀況,其精神實質一直被中華民族所傳承。大禹精神之所以能穿透漫漫歲月,照亮人們前行的路,那是因為在大禹的身上有著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精神,有著以身作則、艱苦樸素的精神,有著嚴以律己、清正廉明的精神。大禹的品德、思想和精神,已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成為照耀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力前行的燈塔!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禹治水精神是謀事創業、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源泉。今天,我們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更要學習傳承大禹精神,以身作則,無私奉獻,把“三嚴三實”要求落到實處,以清正廉潔的形象謀事創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大禹艱苦創業的精神,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法寶。
五千年前,大禹治水采用“疏”與“導”相結合,用科學的方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治水成功,地平天成。直到今天,大禹治水,對中國、對世界仍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示。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我市正全力打造東方水城,全面提升紹興品質,傳承弘揚大禹精神,有利于動員全體紹興人民進一步提升治水效果,共享治水成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現代化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原題為《公祭大禹 傳承千年!2018公祭大禹陵典禮隆重舉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