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營養餐”淪為問題餐,扶貧財政經費不是唐僧肉
營養午餐里的知名火腿腸被疑似未經生產許可的火腿腸替換,進入校園試吃——河南虞城縣貧困生“營養餐”淪為“問題餐”一事,近日引發關注。4月18日,虞城縣政府發布通報則稱“經調查組調查發現……中標企業存在操作程序違規現象,以田黃石牌火腿腸替代了雨潤牌火腿腸……對違規相關問題及相關單位和責任人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
連貧困生“營養餐”的供給配送都以次充好,這不是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嗎?
而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則新聞可以解讀出多層意味。
最直接的是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替換的田黃石牌火腿腸,其供貨企業——商丘市通寶食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15日才取得“熱加工熟肉制品”生產許可證,而涉事各鄉鎮中小學提交的更換火腿腸品牌的報告顯示落款日期則為12月5日左右,也就是說,該品牌火腿腸尚在取得生產許可情況前,即已先期進入校園,這豈不是讓廣大貧困學生成了試吃的“小白鼠”,令他們健康安全深受威脅?也幸虧未有校園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否則又怎么收場?
其次,當地教體局和學校的說法難以讓人信服。
據報道,曾有校方在回答學生家長咨詢時表示,更換火腿腸是按縣教體局統一安排,而教體局則稱是各學校打報告要求更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非統一安排,何以出現18所中小學校近乎同一時段都打報告?步調如此整齊劃,未免太過蹊蹺。
再者,現在調查組初查結論為“中標企業存在操作程序違規現象”,將板子單打中標企業,似乎可以撇清涉事學校和教體局的責任,可這同樣令人生疑。
即便兩家中標企業和田黃石牌火腿腸供貨企業存在利益關系,但要讓其堂而皇之進入校園,又是如何能夠通過各涉事學校乃至該縣教體局的關口的呢?
更新一步地要問一句,這18所學校齊打報告,究竟是出于自發,還是出自該縣教體局的授意?中標企業、田黃石牌火腿腸供貨企業、各涉事學校、該縣教體局,這四方之間,究竟存在什么樣的利益瓜葛?是否涉及權錢交易、利益輸送問題?又是否有公職人員把貧困生營養餐財政資金當成了“唐僧肉”,在上下其手?
退一步言之,哪怕作俑者真的只是兩家中標企業,該縣教體局就沒有失責之處嗎?
據報道,虞城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有近8萬名學生被列入營養午餐計劃,該項目每年由財政撥付預算資金6400萬元。如果實施過程中真有“貓膩”,損害的是學生身體健康與政府公信力。
貧困生“營養餐”的供給,本就具有扶貧的性質。打“營養餐”打主意,妄圖通過供貨以次充好的方式來揩油,可能涉嫌刑事犯罪。2016年,最高法、最高檢出臺的《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貪污扶貧、救濟等特定款物,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的,即應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所以,對此事件的調處,不能止步于當地政府調查組的自查自糾;紀檢監察機構也有必要介入其中。如涉職務犯罪問題,則要將相關責任人員移送司法,依法處理。
貧困生“營養餐”的好經不能念歪。要防止再有類似事件發生,關鍵還在于建立健全貧困生“營養餐”乃至校園食品的管理機制。一者,舉凡“營養餐”中標企業當初向社會公示的菜單,一般情況下就不容再改,如確有必要改動,也得嚴加把關審查。二者,得落實校園食品、食材可追溯制度。惟其如此,才能讓問題企業無隙可鉆,才能把問題“營養餐”、問題食品堵截在校園大門之外,避免讓學生受其戕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