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沒有書 | 如何掙脫束縛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現(xiàn)在正在收聽的,是由樊登讀書與故事FM 聯(lián)合打造的播客節(jié)目《如果沒有書》:是什么樣的書,讓我們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
解說:
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啊,大概從2000年左右,市場上開始流行一種門類的書,叫「成功學」,一走進書店,最顯眼的位置永遠擺放著它們。當然,這個成功學的定義呢比較寬泛,它既有成功人士對于工作、生活的總結;也有為了完善自我和培養(yǎng)他人而開發(fā)的應用性非常強的專著,總之,它是研究成功過程的學問。
我想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這一類的書,但大多數(shù)人對它的效用是半信半疑的。
一本書如何能帶你走向成功呢?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成功學到底能教會我們什么?
今天我們的講述者羅莎,是個70后,現(xiàn)在是南方一家醫(yī)療企業(yè)的CEO,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羅莎都是世俗定義中的「成功人士」。今天羅莎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她從成功學的書籍上獲得的啟發(fā),以及更多成功背面的故事。
或許聽完以后,你會對成功有不一樣的看法。
少年變故
我父親是一個醫(yī)生,我母親是個護士,但是我母親從小是工人家庭長大的,然后我父親是農(nóng)村長大的。他們結婚以后由于生活條件不一致,原生家庭也不一樣,所以他們經(jīng)常在生活當中發(fā)生爭吵,一個學中醫(yī)的,一個學西醫(yī)的,反正什么事情都能吵起來。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成長過程中,一直在一個吵鬧的家庭中長大。還有一個比較特殊,我母親嘴特別「得」,你能理解什么叫「得」嗎?就是喜歡去爭辯一些事情,然后我父親還經(jīng)常家暴,我是在這樣一個一直有家暴的環(huán)境當中長大。到了8歲的時候他們就離婚了。
我有一個哥哥,比大我4歲,我母親她原本兩個孩子都想要,但是我父親說男孩要傳香火,所以就一人判了一個,我跟我母親繼續(xù)留在原來的家,然后我父親就帶著我哥哥去到了另外一個城市。
我父親離婚以后他又成家了,我母親是到我初中的時候又成家的,所以我整個成長的過程確實還是蠻艱辛的。
解說:
羅莎的父親是當?shù)匾晃环浅S忻闹嗅t(yī),醫(yī)術高明并且握有專利,在當?shù)胤浅S型5馊瞬恢赖氖牵诩彝ダ铮赣H是一個說一不二的「暴君」。
像我父親他們是40年代的對吧,他那個年代的教育就是什么呢?我說三遍,你聽就聽,我數(shù)到三,你不聽就暴打一頓。他打得有多嚴重,我印象太深刻了,脫光用皮帶抽,然后用炮線打,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炮線,就是電線。皮帶抽的不過癮,電線把它扭成絲,然后用電線抽,所以以前我身上很多傷痕。
所以我就覺得我哥哥他可能沒我那么幸運,他跟我父親單獨生活了幾年以后,就是永遠在這種打罵下面,可能有一天他犯了錯誤,又被我父親很嚴厲地批評一頓,他受不了,就吃藥服毒自殺了,這對我影響還是蠻大的。
當時哥哥走了以后,其實作為父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其實還是蠻痛苦的,我見證了全過程,我當時初二,對整個人生沖擊力還是特別大的,所以造就了我的內(nèi)心,應該是比很多人都更強大。無論后面遇到什么問題,別人遇到困難可能會被打趴下,但是我會越挫越勇。
然后我父親就覺得好像失去了一個孩子,這時候他的經(jīng)濟條件非常好,他就又來找我母親說你能不能把這個孩子再給我,我把她帶到昆明。
我父親帶我來昆明以后,他也給我做了很多疏導,因為他是一個醫(yī)生,相當于也算是一個高知識分子,他是這么安慰我的,他說童年的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很多人沒有經(jīng)過苦難,所以實際上你比別的孩子會更懂事。確實是,我對很多事情的處理,我跟其他人的認知確實會有一些不一樣。
解說:
父親的經(jīng)濟條件非常好,回到父親身邊以后,羅莎的生活的確衣食無憂。但對于青春期的她來說,她想要的不是只有錢,她還想要尊重和自由。但這些在父親的眼里都根本不值一提。生活在高壓下的羅莎,非常想要逃離。
當時青春期的時候我嘗試逃離了,有時候跟父親發(fā)生一些反抗的時候,我就跑出去,你們現(xiàn)在很年輕就有身份證,我們那時候沒有,不滿18歲沒有身份證,然后戶口冊又是父母拿著,你都不知道往哪里逃。
我印象特別深,我跑出去街上,然后我說我想住店,人家說你身份證拿出來,沒有,那好就又溜回去。離家太遠的地方又不敢跑,因為那會兒的治安跟現(xiàn)在還不太一樣。我印象當中我會在離家稍微近一點的小巷子里面一邊哭一邊踢墻,拼命地踢墻,感覺把那個鞋都要踢破,就是那種發(fā)泄,然后哭一陣,又老老實實回家了。
解說:
上了高中以后,課業(yè)更加緊張了。但只要有時間,羅莎就會練字。把右手練到極致以后,就練左手。她把練字當成一種發(fā)泄,磨自己的性子。羅莎不僅字寫得好,文筆也很好,所以高二分科的時候,老師都建議她應該選文科。但羅莎的父親說不行。他要女兒繼承自己的衣缽,一定堅持讓她學理科,以后要報醫(yī)學院。因為恐懼,羅莎沒有反抗。后來因為2分的差距,她沒有讀成中醫(yī)學院,而是去專科學了酒店管理。雖然上了大學還是沒有離開自己生長的這個城市,但生命里出現(xiàn)的一些新的東西,逐漸開始改變羅莎的人生。比如說,戀愛。
走上閱讀之路
他很特別,那會96年的時候,我們進大學學打字,那個時候是學五筆,我們分在1個小組。很奇怪,他一個星期就學會打字了,我們那時候還在學哪一個是鍵盤是代表什么字根,他就特別聰明,當時老師就讓他做示范他是怎么學的。所以這樣就下課了以后一起吃飯,慢慢相處以后才發(fā)現(xiàn)他是學文學的。
我那時候是短發(fā),我就愿意為他改變,我開始留長發(fā),開始學會穿裙子,甚至開始穿高跟鞋。他認識我的時候,他都很吃驚,我沒有穿過女士的正常的內(nèi)衣,我穿的都是學生的那種,像背心一樣的,然后他就帶我去女士店,帶我去買內(nèi)衣,我對他的評價是亦師亦友亦父,他給了我很多幫助。
別人談戀愛可能是天天膩在一塊,我們不一樣,我們到考試那個月是不見面的,他讓我去圖書館,然后我考完試了以后他會幫我輔導,他認為我哪一門做得不好。
然后還有一個特別好的習慣,自從認識他了以后,他一定要讓我每天閱讀半小時,本來我上大學之前只有300度,大學的那三年我真是看書無數(shù),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我就變成650度了,你就想我讀了多少書。
因為剛開始我確實是不愛閱讀,我沒有這種習慣,他引導我讀書的方法我覺得還是比較特別的。金庸的小說,我們雖然都看過這個電視劇,就是我們小說是《射雕英雄傳》什么的,但是你看到的書是改編過的,也不一定是完全的真實的體現(xiàn),原汁原味。當時他讓我看書,我看不進去,他就讀書給我聽,拿金庸小說讀給我聽,一聽就入迷了,然后等我迷上了金庸以后,我把金庸的全部書看完了,這時候他開始給我逐步引入一點哲學類的,一點一點的深入淺出。
有一本書就印象很深,《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然后你看這本書我96年就看了,我突然明白了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為什么男女會吵架。我就開始回憶我父母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話,后來我給我父親的結論是什么,我父親除了錢一無所有,他所有的原動力就是為了掙錢,但是還不享受。我母親就是對于看不慣的事物,她就嘮嘮叨叨一天嘮叨個沒完,然后你一嘮叨那邊就出手,所以他們倆的婚姻失敗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就在想,其實每個人不管你成家也好成為另外一半也好,都要學習如何去經(jīng)營這個家庭,只有你掌握了這些技巧和技能,你才可能會過好一生。
在提升的過程當中,他會告訴你,他說那些過錯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那是你父母的事情,你不要把他們身上的過錯歸咎在你自己身上。
有一次很有意思,我們上大一的時候,我?guī)丶夷命c東西,其實我們那時候住校,結果我父親就打電話問我,你在哪里?
我說我在學校,我父親說你再說一遍,我父親看見我了,后來我父親就說,你居然跟一個男孩在一塊還手牽手。那時候剛談戀愛,肯定有很親密的動作。
然后我父親就嚴厲的批評我說,如果你再讓我看見你在街上做不文雅的動作,他說我會對你不客氣的,然后說完電話以后我就開始狂哭,因為我覺得這已經(jīng)是很嚴厲的責備了。
后來他就安慰我,他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18歲了,你是成人了,你可以去選擇交往什么樣的人,當然我也不是壞人對吧?現(xiàn)在你上大學了,你去談戀愛,你沒有做出格的事情,你做了很正常的事情,你不用把你父親的這些話放在心上。反正諸如此類很多東西就是他在疏導我,所以我就覺得我一點點成熟一點點地成長,那三年以后我突然就變得,怎么說就很有思想。
解說:
校園戀愛總有一個讓人惴惴不安的未來。大學畢業(yè)之后,羅莎打算和男友一起出國深造,去看看這個世界。但是沒想到,父親又出現(xiàn)了。他既不認可出國這個行為,也不認可羅莎的男友。又一次,在快游到岸邊看到希望的時候,一股大浪把羅莎又沖回了現(xiàn)實。
尋找方向
所以在男朋友走的那一年的時候,我確實也挺抑郁的,我跟我父親鬧了一兩年,不講話,各種鬧別扭,我就認為他毀了我的幸福,我當時這么想,而且那時候我特別恨我父親,我不瞞你說,那種恨到怎么說,把從小的那種怒氣,無論你小時候怎么對我好,你后來怎么大學怎么對我好,怎么給我錢,這些全部忘記,反正滿腦子都是恨。
當時我也比較幼稚,我在想我要考研。他說你只能學醫(yī),除了醫(yī),你就啥也不能。沒辦法,我又去讀了一個醫(yī)學院,當時醫(yī)學院讀的是夜校。大白天在我爸這上班,晚上去讀夜大,反正除了醫(yī)什么都不支持,只要你學醫(yī)什么都支持,但是我當時賊心不死,我一邊上了夜大,一邊我在看英語,我還是想出國。
結果后來發(fā)現(xiàn)出國太貴了,不像現(xiàn)在你覺得好像出個國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在我們那會90年代想出國真是難上青天,家里明明有這個財力,但是他不支持你,那不可能外人支持你。我學習還沒有好到那種說是能考一個全拿獎學金的,還沒到這種份上,所以那時候就很尷尬。
我也嘗試過出去找工作,我跟我父親干了兩三年以后,我去沿海投奔我同學,我到了珠海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沒有能力生存。到外資企業(yè)的話,我的學歷太低,我突然覺得我啥也不是,那時候真的是特別自卑,找工作找不到,然后住在同學家,最后錢花完了,原來攢了一點錢,花完了灰溜溜地又回家了。
解說:
2004年,對羅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她逐漸接受了現(xiàn)在還沒有力量和父親抗衡這個現(xiàn)實,她想要自由,想要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但她要一步一步來。這時候正好父親在浙江有一個項目需要去開展,羅莎就提出可以讓自己去。但這次她要怎么做,不能讓任何人插手。父親,同意了。這一次的獨立經(jīng)歷給了羅莎非常大的信心。
那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我確實還是有點與眾不同的,比如說那時候在浙江有六個店,只有我那個店是盈利的,其他所有店都是虧損的。我做了些什么,其實我也沒做什么,我親力親為,最早到最晚走。
對顧客最好,顧客回頭率高,肯定銷售就最高。然后每買一樣東西我都精打細算,都用最低的成本,甚至我去買二手的,你比如說這些辦公家具我能省的就省了。當時去了以后說租房,我發(fā)現(xiàn)租房更貴,因為他要交押金,交幾個月。所以我就住最便宜的那種酒店,沒有空調(diào)的酒店。所以我還是挺能吃苦的。
以前的閱歷對我還是有幫助的,因為當時我還有一個印象很深,我父親他給我生活費,你總得記賬,你不記賬他怎么知道你花到哪去了。我從高一開始就有個記賬的習慣,所有的收和支都有,而這個習慣一直養(yǎng)成到現(xiàn)在,這個習慣確實幫我現(xiàn)在經(jīng)營企業(yè),我從來沒有缺錢的時候,反正我有現(xiàn)金流我還是會把控。
所以這些就看似小時候不能理解的行為,但是現(xiàn)在往往全變成了優(yōu)點。還有比如說我父親他不讓我睡懶覺,所以我到現(xiàn)在這個年齡了,無論你多晚睡到點就醒了,就你沒有這個習慣睡懶覺,然后我父親就告訴我睡懶覺就是浪費人生,浪費時間,然后玩物喪志,不可以玩游戲,也不可以玩養(yǎng)小動物。
所以這些就是看似很嚴謹?shù)臇|西,確實對我現(xiàn)在的幫助還是蠻大的。
解說:
但羅莎也意識到,做好自己是容易的,但管理好一個組織則需要有體系、有經(jīng)驗的策略。正好這個時候羅莎接觸到了當時一本響當當?shù)某墪充N書,也可以說是影響中國成功學的巨著——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在這本書中,已經(jīng)成為投資家的清崎教人們?nèi)绾纬蔀榘偃f富翁,如何讓金錢為人來工作,這一觀念,深深觸動了羅莎。
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本書當年很火,我上大學那會年九幾年的時候,叫《富爸爸窮爸爸》。然后這本書他就講了個什么例子,就是說一個人就一輩子只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技術人員。他正好拿一個牙醫(yī)舉例,他說這個醫(yī)科生從大學畢業(yè)以后進了一個醫(yī)院,你可能會做牙醫(yī),有些牙醫(yī)就做一輩子牙醫(yī),做到主治,做到副高,做到正高,變成老主任退休。
但是有想法的牙醫(yī)他一旦技術好,他就會出來自己開個牙科診所,如果他再懂一點管理的話,他就變成一個醫(yī)院,這時候他就自己當院長,就不再給病人看病了,把有效的時間拿出來去做管理,讓別的醫(yī)生去為自己賺錢。然后這還不算成功,最成功的是第四步:醫(yī)院他也不做了,他已經(jīng)掙了很多錢,請職業(yè)經(jīng)理人來打理這家醫(yī)院,然后用錢去投資,用投資的錢生錢。
當時我看了這本書,我就開始回想我父親,他就做了一輩子醫(yī)生,雖然他賺到錢了,但是你一個醫(yī)生一天能看多少病人是算得出來的,就算你24小時不睡覺,你的財富的積累也是靠你用時間來換取的。所以那本書對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就在想,我以后一定要自己開診所,我一定要當投資家。所以在那個時候我看完這本書就給我深深地埋下了一顆種子。
解說:
想要變成有錢人,這應該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但羅莎的這個夢想里還摻雜著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她對父親的一種「復仇」,還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一種「反抗」。
90年代末期有部電視劇叫做《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然后男主角我都記得叫安嘉和,然后安嘉和表面上就是個醫(yī)生,看上去對外溫文爾雅好得不得了,然后一回家就家暴。我就記得有一天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回到家時候正好在放這部電視劇,我父親就很隨意地講了一句話,說這么好的女人他都舍得打,安嘉和真不是個東西,然后講完以后我就驚呆了,然后我就提了一嘴,我說你不是也打過我母親嗎?
他說但是因為你母親不對,你母親脾氣不好,你母親亂摔東西,你母親會亂罵人,他就講了一堆我母親的各種不好,他說如果你母親是里面這樣,我是舍不得打的。然后再說了你爸爸是很有原則的人,不到很過分的時候我是不會出手的。他就開始為自己各種辯解,他在否認他的過去,而且他覺得他的那種打是輕描淡寫的。實際上在我的印象里面真的還是蠻深刻,他是拳打腳踢,我母親的牙齒是缺的。當時我就在想,你現(xiàn)在不是很有錢嗎?對吧?我以后一定要比你更有錢,所以我當時整個創(chuàng)業(yè)就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超越他,比他有錢,當年就是這種想法。
我做了一件什么事,因為我特別愛學習,這個學習是什么,因為當時有很多那種培訓管理的學校,然后我跟我父親干了以后,我就看不上我父親那套管理模式,他就是那種把員工都當做孩子一樣的,不對的他就罵人家,甚至他經(jīng)常當著病人面罵我,然后我就特不服氣,因為我至少也學了酒店管理。
而且我還學了國外的那一套,我就覺得人與人之間是要平等,然后要相互尊敬,但是我把我這套觀點跟我父親交流,父親不屑一顧,我的初心就是好的,我打你罵你都是對你好。所以我就不認同他這種管理方式。當時我就去報了一個相當于類似現(xiàn)在的總裁班,這一類的培訓類,我記得當時是2000年,當時這個班多少錢,你聽了你可能都驚呆了,是7800一年,但是一個月上一次,一次三天課,但是這個班很少有人去上,都是老板才會上。
然后我是班里最小的,而且剛畢業(yè)的。所以很多老板就很好奇,因為我們都變成同學了,每天要自我介紹,那些老板就說我是搞養(yǎng)殖業(yè)的,我開服裝的,我開飯店的,我開旅店的,然后生意做得還蠻大,在我眼里我就覺得都好有錢。
我就拼命的學,我接觸了各種管理,認識了各種老板。其實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我有點記不清楚了,因為你知道學這些人力資源管理或者組織行為學,其實都大同小異,都是從國外有些東西拿過來的,如果是說傳統(tǒng)文化就講講什么道德經(jīng),講講什么國學。
但是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有些同學我持續(xù)在交往,其實他們一直在走下坡路,你比如說我有個房地產(chǎn)的老板,當年很紅火,請同學吃飯去那種高級場合,但是后來因為他賺了錢以后,他去玩小額信貸,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去了,欠了很多錢。所以后來我就發(fā)現(xiàn),其實當你的德行不到的時候,你的認知沒有提升的時候,你財富來得太突然,其實你是掌控不了你的財富,甚至你比別人跌的更慘。
解說:
依靠著對經(jīng)營管理系統(tǒng)上的學習,羅莎很快開始對父親的醫(yī)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首先要求從原來的醫(yī)院里獨立出來,單獨開一家醫(yī)院。父親又沒有同意。但這次,羅莎沒有妥協(xié)。她找朋友借了一筆錢,2005年,她脫離了父親的羽翼,自己開診所。
羅莎走的時候,父親還嘲笑她:「以后自負盈虧,我不再提供任何幫助」。結果,只有60平米的一個房間,來的病人越來越多,到后來慢慢變成了2間、3間、4間。2012年,羅莎買了一層的寫字樓,開啟了一家專門的眼科醫(yī)院。很多人看到羅莎的事業(yè)走向,會著急下判斷她是一個靠著家里資源和關系走出來的企業(yè)家。但事實上羅莎更覺得自己靠得是終身學習的目標,是不斷地折騰,對自己「狠一點」。
終身學習
其實經(jīng)常我們講的一個公司最初創(chuàng)立的時候可能是看的是老板的能力,但是這個公司走得遠不遠,看的是什么呢?看的是老板的魅力和格局。很多人創(chuàng)建公司初期都是為了掙錢,我當時創(chuàng)建公司只是為了超越我父親,但是一旦你達到一定規(guī)模的時候,你錢也有了,或者說你也確實超越他了,如果你就終止了你的目標,你就會覺得人生已經(jīng)到頭了,但是你到了不同的階段,你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到后來我14年建立了第一個診所以后,我一直在報各種班,這時候15年年底的時候,我就正好認識了北京的一家咨詢公司 ,這家公司還挺有名的。
我就發(fā)現(xiàn)它里面的咨詢師學歷都很高,而且人家很多職業(yè)經(jīng)理人都是那種世界500強出來的。然后這時候我就覺得我應該提高我們公司的人才密度,我就開始跟我們這個公司里的人說,你們應該去把學歷升一升,他們就跟我講升學歷太難了,如果升個函授沒意思,考個自考本科真的好難,我們現(xiàn)在都成家了,一大把年紀哪有時間和精力學習,一下就給了我刺激。
我因為是大專,當時我就問了一下,說只要你參加全國統(tǒng)考,因為我是畢業(yè)好多年了,你工作滿多少年,你可以去參加全國的MBA叫做工商管理研究生的考試,然后我就興致勃勃去報名了。第一年沒考上,我為了給他們做示范,我還是忍了一下,我第二年又考又沒考上。然后這時候第三年才報了班,畢竟高數(shù)那么多年沒碰了,還是要撿一撿。結果我第三年考上了,但是我第三年考得特別辛苦,因為我從4月份一直培訓到12月份,每個周末去上課,相當于我快一年的時間沒休息過,天天要上課。
時間還不夠,我每天11點睡5點起,每天只睡6個小時甚至5個小時。所有的同事就被我的這種精神給感染了,等我考上了以后紛紛開始報自考,你看現(xiàn)在三年過去很多人已經(jīng)拿到本科,所以我們公司好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本科學歷了。
包括我去上EMBA的時候,我應該是我們班最老的了,因為你想都讀研究生的,基本上都大學畢業(yè)沒幾年,所以很多同學不理解問我為什么要去讀,他說你已經(jīng)是老板了,你干嘛來學?
我說我就想給自己找茬,我想突破自己,我想看看我能不能考上,所以當時那些同學對還是都還挺尊敬我的。
所以后來我就覺得其實有時候人生的突破,包括我看 Facebook的扎克伯格每年也會給自己定一些任務,都是不可完成的,他就是要挑戰(zhàn)。
其實我覺得人生就是折騰出來的,你不要安于現(xiàn)狀,你就是要去折騰。就是說你一個人一定要保持好奇心,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上進心,你活到老學到老,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人生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你跟別人就是不一樣。
解說:
羅莎一直記得老師曾經(jīng)和她說過的一句話:你站在桌子上,看到的風景就是桌子上的一片,但如果你站在山頂,那看到的就是廣闊的風景。做公司的人,一定要觀世界才有世界觀。
當你的目標放得更遠的時候,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就不再困擾你了。但你的目標從哪兒來呢?這就是每個人需要認真回答的問題。
所以他們也問過我,就是說你如果是讓你評論一下你過去在事業(yè)的成長期的時候,哪幾本書對你影響最大?
第一本就是《富爸爸窮爸爸》,第二本是李健寫的。李健你知道是誰,現(xiàn)在行動成功學的老板,當年他是風馳傳媒的老板,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自己想做的人》,它里面的核心觀點是什么?說一個人只要你長期規(guī)劃和目標,你跟別人就不一樣。你的目標越宏偉,越想著為別人,你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所以他就說真正成功的人,頂尖的人,全世界也不會超過3%,然后大部分人是在中間這個部位80%,然后少部分人就是抱怨,有人在社會最底層,所以如果你想越優(yōu)秀,你的目標就要越清晰。
所以當時他那一本書上就寫了:你一年的目標是什么,你5年的目標,10年的目標是什么。然后他還專門給了一個清單,就是你想每一年干些什么。所以我印象還挺深的,我當時看了他那本書,我也在他那個書上就寫了一下,我當時就寫我要28歲結婚,我要30歲之前生第一個孩子,我當時生幾個孩子我都想好了,然后我要在35歲之前生第二個孩子,我要30歲的時候擁有自己第一輛車,然后我要在幾歲的時候開診所,我要在幾歲開醫(yī)院,然后到幾歲干嘛幾歲干嘛……
所以有一天我們搬家的時候,翻出這本書的時候,我老公都驚呆了,他說沒想到你是這么有目標的人,所以基本上就是說那本書給我的影響也是蠻大的。所以有時候可以說人生是設計出來的,你朝著這個目標,你想不想要,你想要你就會去努力去奮斗,你不想要你就不會去努力,不會去奮斗。
解說:
我們都曾經(jīng)有過遠大的理想,發(fā)過想成功的夢,但為什么只有少部分的人做到了。其實啊,對于這少部分人來說,成功學只是一把火,他們早就準備好了充足的可燃物,讓這把火可以一直燒下去。
他們中的很多人和羅莎一樣,只是恰好更執(zhí)著了一點,只是恰好不那么容易放棄。

你現(xiàn)在收聽的是由樊登讀書和故事fm聯(lián)合出品的播客節(jié)目《如果沒有書》,我是主播愛哲,本期節(jié)目由 大本 制作,聲音設計 桑泉,策劃牧原、也卜,項目統(tǒng)籌 Isla、項目執(zhí)行大楊、項目監(jiān)制太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