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小戲節 | 漢劇《人間義》: 通往光明的路上,有這群“孤勇者”
楚劇、漢劇“兩下鍋”
還有無縫銜接“一趕六”
確定不來看看嗎?

劇情簡介
故事從施洋烈士夫人郭秀蘭及身邊諸人——媒婆、施洋伯母、艄翁、人力車夫、革命者、警察的角度,由側面點滴勾勒出施洋律師跨越清末、民國,探索與追求真理,捍衛人民權利,勇于斗爭,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劇目看點
現代小劇場漢劇《人間義》是一出新編原創劇目,漢劇、楚劇兩下鍋,漢中有楚,楚中有漢,漢腔楚韻,耳目一新。

本劇二度創作采取極簡舞美,僅三名演員。其中旦飾演施洋烈士妻子郭秀蘭所穿蹺和彩鞋,天然描繪出辛亥革命前后的不同社會歷史風貌;丑則在劇中無縫銜接飾演多個人物(一趕六)——以煙袋見媒婆,以船槳見艄翁,以手巾見車夫……無處不歌舞,唱念做打貫穿始終,文武戲兼而有之。

《人間義》不僅是對小劇場戲曲的一次嘗試,也是對現實題材小劇場戲曲的一次全新探索。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編劇、導演、演員、作曲、唱腔設計、音樂制作、舞美設計、燈光設計、形象設計等全部由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的創作人員擔任,可以說是該院中青年編導、音樂、舞美整體創作實力的一次綜合展示。
全劇秉承歷史劇的創作態度與精神,表達了主創團隊對“英雄”的理解和全劇題旨——“何須識他英雄面,且看春風換了人間”。

觀眾評論
看完《人間義》的排練,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黃包車”那一場,它一改我對漢劇唱腔大、慢、長、繞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旋律活潑,節奏輕快,伴奏中還用民樂的嗩吶技法配合戲曲鑼鼓表現出老漢口的熱鬧嘈雜,生動而富有層次。黃包車師傅的唱詞極具煙火氣,夾唱夾念,其中充滿漢味的武漢早餐美食介紹“武漢人的過早不重樣”聽得人直想馬上去找個地方“過個早”!......表演虛擬化,舞美簡潔,節奏緊湊,還是小劇場風格——都些都讓作為青年戲曲愛好者的我感覺回味無窮,可以這么說,《人間義》是我迄今為止最喜歡的一出漢劇!
——武漢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 曹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